第一百章:庚辰科殿試(上)(1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124 字 2021-02-23

過了中秋,內閣上下總算松了口氣。

建文二年庚辰科的殿試終於要開始了。

殿試,又稱御前對試,考策文,考題由皇帝親擬或會同內閣六部擬定,時間上一般是在會試結束放榜後召開,即三月下旬與四月上旬期間。

庚辰科殿試本來初定的時間就是四月初,考題也都已經擬好:「古今禮議」。

結果好死不死的趕在這個時候,堂堂禮部尚書鄭沂謀逆案,這個禮議的考題就成了一個笑話,內閣不得不抓緊重擬,好容易等到反詩案蓋棺定論,朱允炆又要大婚納妃,朝廷上下只好捏著鼻子操辦皇帝的婚事。

朱允炆不拿殿試當回事,那就有的拖了,結果就是作為考學最高層級的殿試,在建文二年生生拖過了中秋節。

這一次內閣學聰明了,他們擬定了一個皇帝無法拒絕的考題:

「議西南諸國是。」

解縉拿著參試的貢生名單走進乾清宮,連著殿試考題一起呈到了朱允炆的御前,直接把朱允炆看懵了。

說實話,當朱允炆看到這個考題之後,直接就樂了出來。這個考題,內閣和六部算是拉下臉皮,號召全天下的士子來拍他這個皇帝的馬屁了。

為什么說這個考題是在拍朱允炆的馬屁?

因為考題中寫的「國是」而非「國事」。

這可不是錯別字,『是』和『事』為兩個概念。

『事』為事情。『國事』即國家的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已經生的也可以是尚未生的,大概意思就是皇帝心里對處理西南還沒有譜,大家伙一起來出出主意,該如何處理這件事。

『是』為是非。『國是』即已經定下的國家大事、政策,議論的主要內容是對正在生和進行的政策評論是非對錯。

宋神宗年間,王安石變法,觸及文人階級利益,宋神宗問大家伙:「變法之事,天下洶洶,昔楚王問叔敖,叔敖所謂『國之有是,眾之所惡也』,司馬光答:『然。陛下當察其是非,然後守之。今條例司所為,獨安石、韓絳、呂惠卿以為是,天下皆以為非也。陛下豈能獨與三人共為天下耶?』」

這里面宋神宗嘴里提到的叔敖,即孫叔敖,孫叔敖的原話說的是『國之有是,眾非之所惡也』。王安石的變法宋神宗是很支持的,所以他把非字給去掉了,就是在脾氣,意思就是這件國事,為什么你們都不喜歡呢?

司馬光直接懟了回去,他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這變法的事,除了王安石、韓絳、呂惠卿三人以為是對的,全天下都覺得是錯的,難道你皇帝加上這三個人就能代表天下了?

西南的事情如何處理,朱允炆已經定下了調子,所以不需要大家來替皇帝出主意了,大家就變成了『共商國是』。

你們的任務就是討論皇帝的做法是對還是錯就行了。

大明不是大宋,皇帝就是天地至尊,所以皇帝的做法他也一定是對的,不接受任何反對意見,既然一定是對的,那所謂的共商就是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