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禮和法(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679 字 2021-02-23

而民間田野之間的事,廟堂不知,則無人知曉如何懲處,以至於走歪門邪道之人輕易的獲得了利益,侵犯了守序良善之人的利益。

荀子說性惡論,即人之初、性本惡。提出了當人們沒有約束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順從與自己的欲望而做出很多禮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來。

淫、貪、妄、虐都是人民最容易犯下的錯事,所以為了不使好人也變成壞人,那就需要對犯錯的人進行懲處,法因此而誕生。

禮在前,法在後,才有所謂的禮法。」

飲口茶,楊士奇繼續說道。

「所以說法律誕生之初的核心是為了保護百姓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如果守法反而是在幫助壞人去侵害百姓的利益,那天下就沒有好人而都是壞人了。」

楊士奇說道這里,朱允炆便明白過來。

杜家的行為屬於貪,他們利用大明律的法律漏洞來貪占百姓的田產,如果一味的去守法,那就是幫助杜家來欺壓百姓,天下有多少掛靠田?有多少這樣的百姓?

那最後的結果就是百姓吃了大虧,看似是法治社會,但卻反而違背了法律的本質。

明知道是錯的事還要去做,維護了法卻踐踏了禮。

到底是禮大還是法大?

後世是因為有了基本法、地方法、細則法、補充法、法律條文解釋等方方面面都完善的法律體系,才可以大力提倡法治社會,不允許特權階級凌駕在法律之上,那么維護法律的威嚴才可以保障天下絕大部分民眾的利益。

而眼下的大明有什么?

《大誥》和《大明律》的漏洞太多了,這種情況下一味的提倡法治社會不是在保護百姓,而是在欺凌百姓!

因為百姓沒有文化,他們本身並不懂法。那些擁有文化的人鑽法律的空子可以輕易的欺負老百姓,在這個背景下拿現代那種法治觀來套這個時代,唯一的結果就是搞得一塌糊塗,亂七八糟!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朱允炆頷:「杜家做的事,一目了然就是錯,哪怕是百姓違法也是杜家的錯!錯的事就要受到懲處,懲處之後再去完善法律,而不是先饒過他們的罪行再去亡羊補牢的預防下一次犯錯。」

哪里還有下一回啊。

天下均稅,將來都不會有掛靠田了。

要是因為現在杜家沒有違反法律而饒過他們,那全天下的老百姓就真的要揭竿而起了。

楊士奇躬身應聲道。

「陛下聖明。」

此時的大明,不需要法治,需要帝治!

皇帝大於法律才能保證國家的展不出現偏差,才能保證對錯是非保護占據天下九成九百姓的利益。

法律規定這些地是杜家的又如何?

只要朱允炆這個皇帝不同意,那這個法律就不存在任何的法律效益!

「那朕現在就下詔。」

話到這個份上,朱允炆便打算讓御前司擬詔,卻被楊士奇出言攔住。

「陛下不妨再拖一段時間,讓江西也別急著給此事定個是非對錯。」

看到朱允炆向自己投來疑惑的眼神,楊士奇笑道。

「江西一隅之地才多少鬧事的掛靠田?全天下又有多少?

現在殺了杜家,全天下這些企圖占地不還的貪心之徒就會聞風喪膽,從而把地退給百姓。

不妨拖一段時間,讓地方百姓都為此事鬧起來,這個時候陛下再下詔,把這些跳出來的貪心之輩全數殺掉,把地還給百姓。」

杜家一死,那些貪心之輩自然會被嚇住而老實退還田地,那些百姓也會覺得要回自己的土地是理所當然,哪里會對皇帝感恩戴德?

等他們鬧起來,民怨沸騰起來的時候,這個時候皇帝出面,把那些百姓心中的『壞人』全砍咯,讓百姓一抒心中憤懣,到時候,可就是萬家香火,立祠通祀了。

拖一拖,讓那些觀望的內心蠢蠢欲動的貪心之徒蹦出來。

如此一來不僅鏟除了那些地方的不法門閥,還順手收割了一大片百姓的赤誠之心,一舉兩得,多好。

「定下田產丈量的幾個省都是交通方便的距離中樞比較近的,等到鬧起來那一天,派人八百里加急通傳地方,最多也不過三天的光景。」

楊士奇呵呵一笑:「更別說江西、福建、浙江、山東、河南這般的省了,八百里加急快馬都不過一天就能趕到,只要監管得力,就不會出現大的民禍,完全可以把控的住,而且現今以陛下在民間的聲望,百姓即使再如何焦灼也不會真個貿然鬧事,他們還是會觀望的。」

朱允炆的名聲放在這,老百姓不到萬不得已,哪里真敢聚眾沖擊官衙造反?或者殺進那些地主家里自組織一出打土豪分田地?

他們會等,等朝廷或者說等皇帝老子給他們一個說法。

時間越久老百姓就越焦急,而越是焦急便越是期待。

萬民所望!</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