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教子(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2570 字 2021-10-22

「你能看到這第一層的表象,朕已經很滿意了。」

一個七歲的孩子,能懂得修生養息的仁政可以增強國力,朱允炆對此已是非常滿意。

「你能通過觀史知曉仁政之重要已是殊為不易,接下來就需要放下史書,其他的朕來教你。」

朱文奎馬上恭敬跪下:「求父皇教誨。」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你我父子,不用多禮。」

拉起文奎,朱允炆諄諄教誨起來:「所謂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這條仁政,為何幾千年來的朝代都可以通過這辦法來增強國力?就是因為朝代的初期人少而地多。

國家的國力尚未達到飽和,所以需要大量的丁口百姓來充實疆域,開荒墾田,如果不降低賦稅和減少徭役,百姓就無力生養。

一旦百姓可以吃飽穿暖,丁口的繁衍速度自然會極大的提升,人多了,良田就多了,國力就昌盛了。國力越是昌盛,則民越富;民越富,口越多;口越多,則田越多,繼而國越強。這就是良性循環。

而一個朝代的國力達到巔峰的時候,恰恰是這個朝代開始走向滅亡的時候,盛世即末世。」

車廂內的媳婦孩子都疑惑起來,朱文奎當先問道:「既是盛世,怎么又會是末世呢?」

「因為國內已經被充滿了。」

朱允炆向小家伙解釋道:「好比一個水缸,滿則必溢,若是滿了無處可溢,里面的水越屯越多,這口水缸就會炸裂。

一個朝代因為施仁政而富強,人口快速繁衍,但是地的數量是有限的,沒了地,新生的百姓怎么過活呢?

越來越多的百姓需要吃飯,沒飯吃,就會有矛盾。

這個時候,就需要轉移矛盾。

你只看到文景之治締造了大漢的恢弘大世,可知為何漢武帝要跟匈奴大打出手。除了為了骨氣不再和親之余,便是大漢的國內已經開始出現了矛盾的苗頭,漢武帝需要一個轉移矛盾的渠道,而對外的戰爭和擴張,就是最合適的方式。

幾十年的仗打下來,大漢打的筋疲力盡,無數的百姓扎緊脖子,勒緊腰帶都在支援這場大仗。最後這場舉國之戰以我漢人的勝利而告終,我們既收獲了萬里馬場,也死去了無數的百姓。這才有漢武一死,昭宣中興的局面。」

朱文奎吃驚的張大嘴巴,這還是他頭一回聽到這種解釋,只覺宛如天方夜譚一般。

「仁政既是好,也是壞。」

朱允炆含笑道:「暴政既是壞,也是好,很多的東西你要看全面。唐有貞觀之治、神龍之治、開元之治,可謂是國力達到了巔峰,僅在冊之丁口已是萬萬之數,更遑論無數隱與田野的偏僻村落、那些達官顯貴家的家丁奴仆呢?

所以到了這個高度的時候,唐朝已經無力在強盛下去了,他必須要擴張,要打仗、要死人!

但是李隆基這個皇帝沒有看到已經冒頭的矛盾,選擇了安於享樂,耽於現狀。如果不是安史之亂死傷無數,不用一百年,大唐萬萬丁口就可能繁衍到兩萬萬,如此數量的百姓無糧可食的時候,揭竿而起之下,大唐只會亡國的更快。」

國恆以弱滅,為漢以強亡。

朱允炆都不知道這種論調是哪里來的。

同是王朝末期的時候,漢唐明三朝有什么區別?

都是亡於內部的百姓起義,摻雜上軍閥的混戰罷了,漢朝最光榮的地方在於他的末期沒有讓異族竊取走土地罷了,這是唐明兩朝應該學習的地方。

黃巢起義、闖王造反,都是因為人口太多,加之唐朝門閥割據,明朝宗親養豬。

「你想當皇帝,要學得東西不是如何施政,因為你的曾祖父太祖高皇帝和朕已經給你打好了基礎。」

朱允炆鄭重道:「你真正應該學的,是仔細觀察留意即將出現的國家矛盾,因為盛世一旦來了,矛盾就會被激化,土地有限,財富也有限。」

盛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逐漸被拉開的巨大貧富差距!

朱允炆已經通過官紳一體納糧和取消宗親年俸兩種辦法來緩解這種速度,但這遠遠不夠。

後世還土地國有化呢,照樣隨著社會的進程,使得貧富差距化並產生嚴峻的階級對立思想。

仇富、仇官。

這是人性,是無可避免的現象。

這些東西對眼下的朱文奎來說實在是過於晦澀難懂,他只覺聽得雲里霧里,根本不懂從哪里接話,只好老老實實聽朱允炆繼續說道。

「歷朝歷代的明君聖主不是不懂,但他們身在局中卻無力破局,原因就在於當他們發現盛世的時候,國家已經誕生了太多的大地主、大門閥,這些雄厚的力量糾纏在一起,足以對抗皇權,使得這些有雄心報復的皇帝無能為力。

隋朝得國太易,立國之初的時候,關隴貴族集團就已經成型了,他不是在一片廢墟上建立的國家,楊堅也就無法像太祖那般,給隋煬帝留下一個可以任意施為的寬松環境。

漢、唐包括咱們大明,都是一片廢墟中建立起來的,漢無六國遺貴,唐無八大柱國,我大明更是勛貴死絕,朕現在又砍了官身不用納糧的規矩,砍了宗親的年俸。

眼下,還沒有任何人可以跟老百姓爭利,沒有利益之爭就不會有矛盾產生。所以我大明未來的幾十年,民力的發展將會十分的迅猛。

等到五十年、一百年之後,口達數萬萬之巨,你目光所及之處,每座城內的百姓都可並肩接踵,到那個時候,就是咱們大明最大的危機。」

盛世,即末世。

朱文奎被這句最大的危機嚇住了,忙問道:「既如此,何以破局?」

「唯內安百姓,外擴疆域一途。」

朱允炆凝聲道:「對內,你要傾聽矛盾中,占據最大數量的百姓一方的訴求,並予以實現。對外,發動戰爭,將內部的矛盾轉化為異族的災難,驅使國內的地主豪強階級出錢出力,用以賞賜和支付百姓從軍入伍的餉銀以及制造更先進軍備,使他們一體同心的槍口對外。

通過戰爭,百姓獲利得以安居生存,豪強獲利填滿口袋,繼而心甘情願的支持朝廷繼續發動對外擴張,只要擴張一天不停,國內的矛盾就一天不會爆發。

窮寰宇萬國之力,供養我大明一朝,則可開萬世不滅王朝之基。」

「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築和發展。」

朱允炆目視朱文奎,沉聲道:「所以,要重視工匠,一定要重視工匠。

騎兵的擴張速度太慢了,長刀弓箭的征服也一樣太慢了,一旦擴張的速度追不上國內發展的速度,那么勢必會造成嚴峻的矛盾激化,只有工匠,能幫助我大明緩解亡國的步伐,不然,你就必須通過其他的手段來彌補。」

「什么手段?」

「不想亡國的話,就要不斷對百姓進行妥協,給與他們所有訴求的權力,打壓和剝奪豪強、勛貴們的權力。」

對外擴張是資本思想,對內讓步是共和思想。

向左還是向右,那就要看將來朱允炆的接班人自己怎么把握了。

太祖皇帝和朱允炆,會給大明第三代領導人留下一個無比厚實的基礎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