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364 字 2021-10-22

光涉及的國家就有六七個了。

「才五年啊。」顧清宇倒抽一口涼氣,自己都開始懷疑起來:「咱們能完成嗎?」

這不僅是顧清宇的懷疑,便是所有人都很難有十足的信心。

雖然大明或者說明聯的體量,跟先秦朝沒有可比性,而且鐵軌的鋪設也遠比修長城更簡易,但從無到有,足足一萬五千里。

五年完工?

這也太夢幻了吧。

「很難,但也未必是絕對不可能的。」老師傅沉聲說道:「多地同時動工,所有涉及到的區域一起定點鋪設,最後實現接軌便可,所需要的,無非是海量的物資和人力罷了。」

人力、物力,一句海量,那便是沒有准數。

顧清宇反倒是在這一點上比較輕松:「這沒事,內閣批示了,上不封頂,馬工,您就直接做個預估吧,大概需要多少人力和物力,各國、各省該如何攤派修建任務。」

「那就以京津線來做參考吧。」

姓馬的老師傅提振起精神來:「京津線全程一百一十里,兩地同時開工接軌,去掉規劃、測繪以及動遷百姓的兩個月時間,實際督工一百一十三天就告結束,進度約為一天一里地。前後動用勞工僅兩萬人,總花費也僅為七億五千萬。

如今我們要修的這條北京--德里的環鐵路線,長度是一萬五千里,想要在五年內完工,需在金帳汗國、帖木兒汗國、印度、暹羅、南緬五國征用工人四百萬以上才能保證五年內完成各自區域內的鐵路鋪設。

需在交趾、廣西、湖廣、河南、河北五省動員招募工人一百萬以上,總人數為五百萬,輸運物資提供保障的工人數量,亦不下兩至三百萬。

那么總動員人數便趨近一千萬了。

勞工只需要管飯不用給付工錢,但國內五省招募的工人要給付銀錢,按一日八十文的工銀加上一日管兩餐,約合二十文,總計一百,五年一名工人是十八萬左右。

一百萬工人,一千八百億!

一里鐵軌加上枕木,花銷大概在三百五十萬,一萬五千里的原材料為五百二十億,運輸費因為運途太遠的原因,預計比成本價還要高出一倍甚至更多,即使大部分走航運,也很可能會達到八百億以上。

如此整算,又是一千三百多億的開支。

各國征用的勞工即使不給錢,也要管他們的吃喝,一名勞工一天吃兩斤糧食,五年也是三千六百斤了,一斤糧食兩文錢,加上輸運折費兩文,就合到四文錢。三千六百斤,一萬五左右。

四百萬人,六百億!

輸運的工人也要吃喝還要給付工錢......」

馬工一邊報數一邊拿紙筆記下這些數據,最後一條橫線劃過,身旁就有人噼里啪啦的算盤打起來,一個數字報出。

「總數預計四千三百億。」

四千三百億!

財政改革前的,四億三千萬兩!

即使以大明眼下的國庫收入來衡量,也要一年半不吃不喝才能積存下來。

而實際上,大明已經連年在持續的進行財政赤字政策,推動民間經濟繁榮和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國庫一直花的,可都是前些年瘋狂掠奪的老本,真按照戶部的度支來說,國庫早多少年就已經空了!

而現在光一條環線鐵路的開銷就高達四千三百億,還沒加上北京--撒馬爾罕線、北京--西伯利亞線。

這兩條再短,加一起也有五千多里地啊。

「我知道了。」

顧清宇深吸一口氣,駐足片刻便邁步:「諸位師傅現在就擬計劃吧,我去內閣匯報,只要內閣批了,咱們馬上立項著手測繪路線圖,爭取半年內定死並通傳各國、各省,立刻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