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避之不及(1 / 2)

機場海拔31oo米,庫斯科小城的海拔比機場還要高個3oo來米,典型的高原小城。

巴士經過的道路兩旁建築幾乎都是兩層,說不上來是西班牙還是印第安風格,也可能是兩種風格的結合。

很快又看到些長長的石砌牆垣和石頭建築被毀後的遺址,這些應該是印加文明留下的痕跡。

坐在張楠身後的馬克看著外邊的景觀,感慨道:「西班牙人摧毀了城市,但毀不了這些歷史悠久的石頭。」

一聽這話,張楠都笑了起來,「還不到5oo年,這地方就石頭多,能消失才怪。」

馬克一臉凶悍的臉上立馬尷尬:1533年滅亡的帝國,這叫歷史悠久?

大塊頭再次明白個道理:除非你老家在埃及,不然最好就別在老板面前感嘆歷史!

可憐的馬克兄弟,其他保鏢見識過老板的祖國,知道為啥沒個兩三千年時間,都不好意思叫歷史悠久。

不過在美國,1oo年前的事物都能和考古沾上邊;最流行干的考古工作就是研究13o年前的南北戰爭,至於能接觸2oo多年前獨-立戰爭時期的「古跡」,那可是很高大上滴!

什么?

殖民地時期?

那可不得了,在美國社會,簡直就是和研究公元前25oo年古埃及的歷史相提並論……

對馬克兄弟而言,印加帝國古老而神秘,在美國國內,那座只剩下一堆石頭牆的馬丘比丘城都給吹成了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其實就是和華夏明長城一個時期的建築。

至於兩者之間的規模…

不說也罷。

沒歷史、沒見識真可怕……

張楠不是瞧不起美國短短的兩百多年歷史,短時間內成為世界兩極之一,這是很值得重視的。身邊的其他人都知道:老板是不希望身邊的人是一群沒見識的土包子!

出門別給老板丟人!

……

直接去火車站,在張楠抵達之前,「聯合力量」早已經派出人員抵達庫斯科同馬丘比丘那邊為老板打前站,剛才接機的人中除了秘魯官員,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員工。

不在庫斯科城住,雖然這座「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古印加文化的搖籃」很漂亮。

但是這里海拔341o米,晚上睡覺,就算住在條件最好的酒店里,都能讓平原來的人一夜醒個七八次!

放心,這里樹木同高山草甸到處都是,不運動就不會讓你頭暈惡心;缺的是氣壓,所以到了晚上,很多來旅游的人都會感覺不爽:不是頭疼,而是睡著個半小時、一小時之後就會醒。

很快又會睡著,然後不到一小時又醒……

周而復始,給你鬧到天亮--這是3ooo至4ooo米海拔地區的常見反應,要是在海拔過4ooo米的地方過夜……

等著頭疼吧!

如果對這里的海拔沒個直觀的概念,可以比較一下:華夏藏區陽光城的海拔是3658米、林芝八一鎮28oo米、日喀則3836米;海青省格爾木278o米;滇省麗江大約24oo、香格里拉32oo……

34oo米,不低,張楠這是打算趕快跑得低一點,堅決不在這樣的高度過夜:前些天給坑慘了,家里那兩個女人,一個跑了躺海邊的利馬城就回去,另一個干脆不來,大概都是怕了那些礦場動則3ooo公尺以上的海拔高度。

任勞任怨,這活還是丟給男人家比較好。

另一邊項偉榮正在遠眺安第斯山,說了句:「這里很像青藏高原靠西川那一邊,很像!。」

是很像,差不多的高度,青藏高原東側很多地方也就三四千公尺。

都是一樣的青山、藍天白雲,乍一看都還以為在華夏的地盤上。

到了挺小的一座火車站,都不用安檢、購票,直接上站台。

這會是上午1o點,每天從庫斯科往馬丘比丘的火車,對外國人開放的只有三趟,這是其中最後一趟,早班車在上午7點半時就已經車。

站台樣式陳舊,陪同的秘魯人說這座車站都已經有過6o年的歷史,自從它造好後,就是小修小補,外形沒怎么變過。

感覺軌道上的火車車廂很短,而且除了內燃機的車頭,總共也就四節車廂。

不僅短,車廂寬度比華夏和美國常見的還略窄,其實下邊的鐵軌用的應該是標准軌,就是車廂設計上窄了點而已。

聽秘魯人說每天的這三趟列車,每趟列車各自的定位不一樣,但每趟車本身無論掛幾節客車,那趟車的車票就一個價。

三趟車三個價,早班車是給背包客和年輕人准備的,所有車廂內不提供餐飲服務:就125公里,兩個多小時就能到,也用不了餐車。

檔次最低也是相對而言,每節車廂只布置了四十個座位,很寬敞,車廂內飾也是精致考究。

那種列車的車體造型也和普通客車不一樣,兩側有寬大的車窗方便欣賞安第斯山美景,車廂頂部還開有玻璃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