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1 / 2)

功能 和功能!引子(1)

「開春以來,我們這兒的農民快跑光了,連續二十多天來,『東風』大卡車(坐不起客車)沒日沒夜地滿載著外出打工的農民奔向祖國四面八方的城市。我們鄉40000人,其中勞力18000人。現在外出25000人,其中勞力15000人。」這是原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2000年3月10日在寫給###總理的信中談到「盲流似『洪水』」時寫下的一段話。

「少壯打工去,剩下童與孤。」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生產力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加快改善。但是與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不相適應的是,城鄉二元結構的局限在農村城鎮化實現之前仍然十分突出;農村與城鎮人均收入的差距,甚至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於是,「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日益突顯出來。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黨和政府為解決「三農」問題,先後發過近二十個中央文件,其中九個一號文件。特別是近幾年來,中央政府接連出台增加農民收入、減免農業稅、免除農村小學學生學雜費等政策,不斷加強新農村建設,取得許多深得民心的實效。億萬農民切身感受到中央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和力度。但「三農」問題的形成非「一日之寒」:中國人口總量眾多,國情復雜,發展很不平衡,解決「三農」問題的難度很大。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參與國際競爭之後,「三農」問題尤顯突出,農業人口走向城市,加快農業人口向城鎮集中的步伐,成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降低農業風險的必然選擇。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農業人口向城市的流動勢在必行。於是,在這體制轉軌、戶籍制度改革滯後的特殊歷史時期,農民工的生存狀態問題,以及農民工背後龐大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就不可避免地尖銳地擺在了我們面前。

何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四周歲及以下的兒童。

留守兒童一走進我們的視野,就帶有巨大的沖擊力。

首先是數字上的龐大驚人。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榮、博士研究生周福林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抽樣數據,推算出當年十四歲及以下留守兒童的數量約萬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達到1981萬人。留守兒童集中分布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廣東、海南等省。2005年5月23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和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主辦的首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援行動研討會」在鄭州召開,這次會議公布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是近2000萬人。據近年相關媒體報道,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仍有不斷增長之勢,留守兒童集中分布的省份也在增加。2005年起,我以湖南、河南、安徽、四川、湖北這五個勞務輸出大省為考察對象,對農村留守兒童情況進行調查,據我了解的情況,湖南省近年來由於大批農村勞動力向東部沿海地區轉移,2004年全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萬人,其中跨省勞務輸出700多萬人。該省打工收入已經占到農民人均收入的。河南、安徽、四川、湖北等省份情況基本相同,各省常年外出務工人員都在1000萬人以上,夫婦共同外出打工的均占到了1/3。以此可以推算出各省留守兒童應在300至500余萬人。

其次是極端個案的群體亮相。監護人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許多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得到醫治,溺水、觸電、車禍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許多留守兒童還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標,綁架、拐賣、qg、誘j案件時有發生。

再次是暴露的問題觸目驚心。大量的留守兒童與父母處在一種天各一方的極不人道的親子關系模式里,由於缺乏來自父母的親情呵護與家庭教育和監管,許多兒童過早地承受著成人社會的各種壓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現嚴重問題。不少兒童有害羞、不善於表達的自閉傾向,一半以上的孩子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家庭監管的嚴重缺位,還導致諸多留守孩子出現行為失范,成為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大難」。親情的缺失還嚴重地影響了孩子與別人的社會交往,導致孩子對周圍環境和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有的出現攻擊型性格趨向,自控力差,好沖動,動輒吵鬧打架,從而極易被社會上不法分子引誘參與打架斗毆、吸毒、販毒,甚至被騙去參與買凶殺人,走上犯罪道路。曾有權威媒體在公開的消息中說,全國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來自留守家庭。

如果說最初關注留守兒童,還是間接地感觸於這一組組數據和媒體上的個案報道,那么,這次歷時三年跨越五省的走訪調查,讓我切身感受到,無數農村留守兒童正有意或無意地成為一個家庭、一個地方、一個時代的經濟發展的犧牲品。在整個走訪調查過程中;透過許多孩子一雙雙於苦苦渴盼中漸漸黯淡了的眼神,看著孩子們荒草樣被刈去的花樣年華,我一直在深思:我們是否有必要以一大批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代價,去換取城市的發展?面對著數以千萬計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我好想問,我們的經濟發展是否漏算了一代農村兒童的代價?如果孩子的留守是歷史的必然,是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發展必須做出的犧牲,那么,在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浮出水面且日趨嚴重的今天,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家庭,甚至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努力來綴補他們那已經破損的成長天空,還孩子們一片充滿愛和溫暖的藍天?

txt小說上傳分享

誕生在新時代的「孤兒」(1)

毋庸諱言,打工大潮給中國社會的發展注入了無限的活力,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工的付出功不可沒。但大量農村勞動力的外出也給農村的社會結構和家庭,帶來了幾千年來從未有過的沖擊,中國農村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首先是「家」的解構

幾千年來中國農民對家的理解是什么?「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句俗語,給了我們最通俗、最生動的答案。然而在打工大潮的沖擊下,在非年節的日子里;農村幾乎找不到父母子女廝守在一塊兒的溫馨場景了。一般的家庭,在一年的絕大部分時間里,夫妻或一方外出,一方在家帶孩子、務農,或夫妻雙雙外出(往往亦分赴兩地),而將孩子留給年邁的爺爺乃乃、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或干脆把孩子托給鄰居或朋友照顧,與孩子團聚的時間少之

又少。

這種變化,對於成人來說,是使夫妻關系危機四伏。夫妻天各一方;缺乏正常的、必要的溝通,情感長期處於疏離狀態,沒有寄托,自然會給婚變埋下禍根;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和社會制度對來到城市務工的農民又是一個絕對的誘惑,外出的一方來到城市眼界大開,接受了新生活、新觀念,或通過努力改變了地位,跟留守一方有了不協調不融合,沖突在所難免,走向離婚,便成了一個必然。

有媒體載,在有25萬多農民外出的中部農業大縣懷遠,縣法院近年受理的離婚案逐年增加,從2004年1月19日至2月9日的二十一天內,到法院起訴要求離婚的達120人,2月9日一天受理三十一件,創下該院的歷史紀錄。新華社的一篇報道說,在河南省豫東商丘農村的離婚率已經超過了當地的城鎮。據我從一個縣法院所了解的情況,2005年度,該院受理離婚案件六百九十一起,起因為當事人外出打工;雙方或一方有外遇的,占90%。一個新的情況是,在涉農的離婚案中,婦女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過去多扮演被「遺棄」角色的「秦香蓮」們,在進城後,反而比男性更容易生根,也更容易通過各種途徑改變地位,特別是一些從貧窮山區走出來的婦女們,一旦脫離原來的生活軌道,便從此再不回家鄉,不認前夫、不認兒女,造成許多「事實離異」和子女被遺棄的悲劇。

在西部的重慶,一些基層法庭的法官對打工女訴夫離婚的情形已習以為常了,一個縣的一個鄉鎮法庭2003年辦理了一百六十四件離婚案件,2004年上半年受理九十八件。外出打工女起訴離婚案已成為一些律師的主要案源,其中八成以上是外出打工一方先行起訴。在我所調查的幾個縣市,當地離婚訴訟的原告也主要是外出打工女。

婚姻危機還是刑事犯罪的溫床,在農村,一些婚姻糾葛,最終還有可能演變成為夫婦相互殘殺的家庭悲劇。

對於孩子來說,孤寂的留守生活再遭遇父母離異,更如雪上加霜。

且不說由於父親或母親的外出,孩子實質上已經喪失了一半的天倫之愛,留在孩子身邊的那個「單親」,也往往由於留守壓力,在自覺不自覺中使孩子得到的愛大打折扣。如大多數留守婦女,在家中不僅孤燈只影,一整年一整年沒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忍受著與丈夫長年兩地分居的孤寂,還要耕種家里的承包地,贍養老人,照顧孩子,所有的粗活、重活都要一肩挑,即使是病了、累了,也找不到一個人來分擔。勞動強度大還在其次,留守婦女最主要的,還是精神壓力。大多數留守婦女在外都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怕招惹閑言碎語;而對在外打工的丈夫,既擔心其安全,又對其能否經受城里的誘惑心存疑慮,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情緒化了的時候,對孩子的態度就可想而知。反之,由男方留守,也是同理。而隨著「打工婚姻」離婚率的不斷攀升,這種壓力和恐懼還會在更多的留守家庭升溫。

對於父母雙雙外出、被托給他人照管的孩子,父母更是已蛻變為一年兩年才露個臉、見個面的符號和概念。

這些孩子孤單地留守鄉村,少有依靠。內心的寂寞與憂傷,生活上的不便與環境的歧視,意外的人身傷害,無一不在困擾著這些孩子。由於缺乏親情滋養,這些幼小心靈,有的走向消極、孤僻,有的變得任性、暴躁。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這些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電子書分享網站

誕生在新時代的「孤兒」(2)

最不幸的還是解體以至發生刑事案件的家庭的孩子。

離婚,對於成人來講還可能是某種解脫,但帶給孩子的,只會是留在他們心中無法消弭的痛。在筆者查閱的一些離婚案卷宗中,因顧慮帶著孩子會對以後的工作和再婚有影響,還有相當比例的離異雙方都拒絕將子女帶在身邊,這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是何等的打擊!這樣的孩子的前途也最為堪憂。調查中,筆者翻閱過一些少年犯罪的案卷發現,未成年人犯罪中一半以上的犯罪留守兒童,大多家庭破裂,或者父母長期不和。

父母之與子女,或言家之與孩子,真如皮之與毛,或巢之與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對於一群群羽翼未豐,甚至仍在嗷嗷待哺就被放了單飛的留守兒童,其艱難困苦和將經受的磨難可以想見。

留守兒童問題,其實後面隱藏的是更為廣泛的社會問題。難怪有專家稱:「與西歐和美日等國家在不同年代出現的農村人口勞動力的外流及其引發的諸多社會問題相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中國農村的狀況都更加獨特:一面是外出者無根飄零,遭遇著黑心老板的壓榨、城管隊員的驅趕以及城市市民的白眼,一面是留守者們同樣的緊張、孤獨、痛楚和無助。正如『後院起火』這一中國式的語匯所包含的意蘊那樣,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勞動力流動引發了如此迅猛、廣泛和深刻的家庭解體,乃至於形成名副其實的人道主義危機。」

家庭結構形態的變化,各種矛盾的發生,自然還會

對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帶來沖擊

「我的孩子只要不吸毒,不殺人,干什么都沒事!」

我走訪的一個學校的男生,學習成績不好,不遵守學校紀律,拿錢買動同學一起逃學去社會上鬧事。班主任打電話給其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要父母回家管一管孩子。誰知其父親竟這樣對班主任說。

「這樣的家庭教育!我敢斷定這個孩子今後很可能會吸毒,很可能會殺人!」在該校調查時,該校負責人說起這樣的家長心中仍然怨憤難平。

「這個學校附近的一個組只有二十一戶人家,幾乎戶戶在外打工,除一跛腳婦女和一臉上有明顯疤痕的婦女沒有出去外,一戶帶一戶,就這樣帶出去了。家里的樓房都豎起來了,但很多家長在外面干的都是違法的事情。男的幫人看店,當打手,『提包』(意指偷竊有錢人錢財),女的『跑廣』(意為賣y)。」「攢了幾塊錢,對子女的教育也發生了變化。公開笑貧不笑娼。你說他們的子女變不變壞!」這是我在一個學校組織座談時,學校所在縣的教育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兩位老同志提供的情況。

老人言辭激烈,聽來令人心驚r跳。座談會後,我到老人所說的那個組去走了走。遠遠看去,組里樓房林立,近看,則大多房舍緊閉,坪上雜草叢生,甚至連貓狗都少見。房舍對面的菜園,也看不到常見的時令蔬菜,大多是被租種的人家種上了經濟作物,或沒有托人管,就拋荒在那里。道路上可以看見的就是幾位年邁的老人,但也要走三五戶才能見到一位兩位。但只要你停下來和他們提起兒子、孫子,老人便可以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地講,孩子無法無天,調皮搗蛋不服管的事情,每個老人都能講出幾「皮籮」。

通過調查走訪,筆者不得不相信,在許多村落,傳統的是非觀、價值觀、倫理觀,已被拜金風掃得盪然無存。知識無用論抬頭,各種曾經在農村絕跡的不良風氣重新大行其道。

比如賭博風。有的孩子本來就像是被爺爺乃乃喂著的一頭豬、養著的一條狗似的代管著,可有的父母出門幾年,有朝一日「衣錦還鄉」,想的不是與子女的親情陪伴,而是與牌友酒友的輪番酣戰。難得與孩子共度的春節,就這樣在打牌賭博中不知不覺耗過。更有甚者,牌局還開成了大人桌、小人桌,日夜不止。

再比如迷信風。我所調查的一所學校,有一個叫董浩的初二男孩,寫信告訴父母:「你別不信哦!上個月乃乃在家里裝了很多香,供了木菩薩,經常有人到家里來下跪,看病。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她裝香用的東西絆倒了,她還大罵了我一頓,按著我的頭,要我下跪。家里天天不得清靜。聽說現在有人在勸乃乃改信耶穌,乃乃又把香撤了,每逢星期六家里人來人往,寫的寫,折的折,又不得清靜了。」據筆者調查,60%的留守老人有不同程度地參與迷信等不良活動。

另外,在農村外出打工者中,一些曖昧職業已然登場,如「代孕」、「陪聊」、「陪睡」等非法職業在求職場上已不為鮮見。甚至在某些落後山區的家庭中,還出現了一些非法職業被整個家庭默認的情況,嫂帶姑、姑帶嫂,整個家庭的女子就這樣被逐一帶出去從事非法職業。2006年11月22日,中新網就以《合肥出現陪睡保姆,單身男子要求保姆豐滿健談》為題,報道了記者暗訪兩天兩夜的所見所聞。報道中,一中介工作人員告訴暗訪記者,只要開價超過1000元,他們隨時都能找到四五位同意陪睡的「保姆」,連二十來歲的女子都能找到。一婦女在面見暗訪記者時也公然說:「只要處出感情,也就沒有什么了……」社會不良環境的推波助瀾,不法中介或城市獨身老人的金錢誘惑,使一部分盲目進城、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婦女誤入歧途。

有的父母在外個人生活不檢點,回來後還把大疊的黃碟放在家里看,過後扔在家里成為孩子的「娛樂」工具;有的丈夫在外剛剛有點起色,就嫌棄妻子,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虐待妻子……有關專家稱,中國每年有萬名女性死於自殺。而我調查追訪過的160多個農村婦女自殺個案中,有66%的自殺與家庭暴力、離婚有關。可以想象,這樣的家庭悲劇,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怎樣的傷害,而這樣的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又會給社會帶來多少隱患。

「像這樣一些家庭,父母僅在電話里說幾句要孩子好好讀書,這又有什么用呢?面對這樣的家庭走出來的孩子,我們拿什么來凈化他們的心靈?」談起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問題,一老師痛心疾首。

「貧窮不是個簡單的沒有物質生活資料的問題。這里有愚昧、冥頑不靈等因素作怪,有惡劣的生活習慣問題。……你說僅僅提高了農產品價格青年農民就不外流了嗎?你以為可以把千百萬散布在各地的農村來的按摩女、妓女和在城市游盪的人們趕回農村嗎?沒有受教育,就更愚昧,因為愚昧,就更認為受教育沒用,不如直接當大款。」在「南洋小築的博客」上,這個署名方汀的人發的帖子雖言辭過激,但的確提出了發人深省的問題。

惡劣的家庭環境,不良的家教,更容易使孩子善惡不分,是非不明,孩子便極易做出反社會行為。

代管,一個沉甸甸的話題(1)

關於未成年人的家庭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章有非常明確的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沉迷網絡以及賭博、吸毒、賣y等行為。

但在農村,這些法律明文規定的父母的責任,實質上因父母的外出,自然而然地轉移到「其他監護人」即代管家長的肩上。這些代管家長是誰?這么沉重而重要的擔子他們擔得起嗎?「沒管好」的責任與後果又由誰來承擔呢?

代管,誰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