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1 / 2)

間……它是一個偉大的精靈,而正像所有的精靈一樣,它是神明與凡夫之間的一個中介。」(轉引自羅洛梅,第104頁)由於研究過同性戀,我開始對這樣一個問題不能釋懷:一對一的異性感情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它是自然的嗎?一男一女愛得死去活來,究竟憑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動力機制?有沒有人為的成份?有沒有故意的成份?有沒有不自然的成份?

為什么不是一男兩女、兩女一男、多男多女、甚至是同性相愛?

要想回答這類問題,決不是僅靠社會學研究能辦到的,它需要心理學甚至生物學領域的研究探討。這也是同性戀者對學界研究同性戀成因耿耿於懷的原因所在——為什么只有同性戀的成因值得研究,異性戀的成因就不值得研究呢?我想,異性戀的成因絕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絕非「天生如此」一句話所能囊括的。

我可以想到的表現在我們社會中的異性感情至少有這樣一些成因:生理上的相互吸引;心理上的相互吸引;生育後代的願望;社會行為規范的影響;影視文學作品中所充斥的浪漫愛情故事的影響,等等。

從調查的結果看,在感情方面,人們不僅有異性戀傾向與同性戀傾向之分,還有愛的能力的強弱之分,對愛的追求的執著與隨遇而安之分。得到了愛的固然感到幸福(其中會不會有自欺欺人的成份?);得不到愛的女人有的還在苦苦尋覓,有的已經不再奢望。也許很多人可以滿足於結伴過日子,也許心理學研究的結果最終表明,「愛」這種感覺不過是一種錯覺而已;但的確有人經歷過被稱作「愛」的這樣一種心理過程,有愛和沒愛的界限在她們心中像黑和白一樣分明。

無論如何,「愛」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在我看來,它不論發生在什么樣的人之間(無論是同性異性、年老年輕、婚內婚外、兩人還是多人),都是美好的,都是一種不可多得因而值得珍視也是值得尊重的人類體驗。雖然當事人有時不得不為了其他的價值犧牲愛,就像《廊橋遺夢》里的女主人公為了家庭價值犧牲愛那樣,愛本身是沒有罪的。如果一樁愛情發生了,它就是發生了,它不僅不應當因為任何原因受責備,而且從審美的角度來看,它肯定是美的。

第八章初吻

由於在公開場合很少能夠見到中國人接吻,有些外文化的人以為,中國人根本不接吻,也有些老輩和老派的中國人的確持有接吻是外國風俗這樣一種看法。例如筆者的母親就曾以不以為然的口氣說過:外國電影里的人怎么那么喜歡這個!訪問中發現確有不喜歡接吻的男人和女人;有過接吻經歷的人也並非都樂此不疲,尤其對於初吻,感覺更是不同。

感覺良好「初吻感覺挺好的,覺得挺神秘的。」

「我對第一次接吻感覺很好。記得他說,你嘴唇那么薄,嘬都嘬不祝擁抱和接吻在心理上感覺很好。」

「初吻印象不是太深了。記得有一次在他家,我坐在他腿上,覺得挺舒服的。」

感覺逐漸變好「那是我們第一次聊得那么深。他要吻我,我說要到結婚才可以吻。我那時不知道人怎么會生孩子,害怕跟男孩子一碰就會生孩子。他要吻我就躲,頭扭來扭去一直躲。我第一次想吻他是有一天晚上,我們坐在大草坪上,他躺在我腿上,我忽然很想吻他一下,就輕輕地吻了一下他的脖子。他說:你膽子大了嘛!這還不能算正式的吻,我想等他的生日再讓他吻,後來也沒等到生日。第一次吻感覺不太強烈,不是特別幸福。一方面還是害怕,另一方面覺得臟,我雖然知道這是很美好的,但還是要這樣想:兩個人的嘴怎么能擱一塊兒呢?後來就好了,就特別好了。」

一位28歲才得到初吻的女性這樣描繪了她的感覺:「那次他要吻我,我本能地往後退,他一看我退就也退回去了。他有點生氣,說,你推我。我說,那你說怎么辦,還要商量呀。他聽我這樣說就徑直過來吻了我一下。我當時整個人都暈了。回家的路上我回味了一路。這28歲的第一吻感覺特別好,以後我們兩人就吻不夠了。」

「我的初吻是和一個高中同學,他長得其丑無比,又瘦又高,可是特別聰明,看了很多小說。有次我倆去頤和園,背個,里面全是書,壓得我們搖搖晃晃的。他背的是理工科的書,我背的是歷史書,還有古漢語。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kiss(吻),嚇死我了。我一開始使勁躲,推他,後來吻了以後,心里『格登』一下,就覺得我這輩子全都交給他了,他也要負責了似的,覺得從此就不同了。

我當時以為會懷孕生孩子什么的。我記得特清楚,第一次kiss弄得我心驚膽戰。

在日記里寫:我是個被人家吻過的人了。記得當時的感覺就像現在『不是處女』的感覺一樣。「感覺不好」初吻的感覺就是覺得嘴唇那么軟,心理反應並不特別好。

他把舌尖伸到我嘴里,我不知道是為什么,他還喘氣,我也不明白,以為他特別累。比起吻,我更喜歡撫摸。「

「我小時學過畫畫,有一個男孩很喜歡看我的畫,就讓他妹妹和我接近。她對我說,她哥哥想到我家看我的畫,後來他就常來我家。他那時要去當兵,他對我表示,舍不得離開我。有一次他讓我去他家看別人的畫,其實是個圈套。我去了,那兒有一屋子畫。天黑了,我說你怎么不開燈?他突然一把抱住我,又啃又咬,我當時拼命尖叫,後來他放開了我。」

「我的初吻在二十七八歲時,那個人留給我一個使我反感的印象。他突然拉住我吻了一下,使我很反感。」

有些教育水平較低及與農村環境聯系較多的人會同城里人在表達愛情上有文化上的差異,例如在一對城鄉結合的婚姻中,夫妻雙方從來沒有好好接過吻,那位女性說:「我們結婚十年了,從沒接過吻。我要求他吻我,他就推說老抽煙,嘴臭。我讓他學電視里外國人的樣子吻吻我,他特別勉強,也就輕輕一碰,還說,這有什么好的。上班時,他從來都不和我一起走。」

一位知識女性說:「我從來不喜歡接吻,不覺得有什么樂趣。

倒也不覺得有什么骯臟、罪惡,就是不喜歡。我想也許是吻的方式不對。其實白種人也不一定都懂,我聽說西方有接吻學校,學完了還發畢業證書呢。「

從調查的結果看,接吻絕對不是我們這個社會中的人不喜歡的r體接觸方式,但是吻的行為和對吻的感覺肯定有著差異。

這種差異不僅僅是個人間的差異,而且可能有社會階層、教育程度、城鄉風俗和中外文化的差異。這些差異有的十分明顯,有的卻很微妙,難以在一瞥之中察覺。

第九章婚前性行為

我在八十年代末所做的一項北京市隨機抽樣調查表明,有過婚前性行為的人在樣本中所占比例約為15%;而對婚前性行為持允許態度的占到約30%。一個值得注意的相關變量是年齡:年長的一代無論在行為還是態度上都明顯地比年輕一代保守。(李銀河,1991年)本次對女性的調查也表明,人們在對待婚前性行為的觀念和行為上有很大不同,造成差異的因素既有年齡,也有社會經濟地位。

拒絕婚前性關系一位女性這樣談到她對婚前性行為的抵制:「我是婚後才同意做這事的。婚前他有幾次想做,我不讓他做,不配合,結果他就沒做成。」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婚前性行為規范相當嚴厲,一位「文革」期間結婚的女性說:「我是1975年9月領的結婚證,10月辦的事(婚禮),辦完了才敢干那事。」

一位女性講了她的初戀和當時的婚前性規范:「我18歲時認識了一個同學的哥哥,他想和我有性接觸,可我當時正准備去當兵,怕參軍體檢時查出來,就沒敢做。」

一位中年的獨身女性說:「37歲以前我一直很傳統,覺得不結婚就不能有這種行為,怕將來結婚不是處女,人家不珍惜我。」

一位獨身女性說:「我在二十四五歲時有一段特別想結婚,因為我一直以為結婚以後才能有性生活。」

對婚前性關系抱有犯罪感

「開始的一兩年時間我一直很疼,可能因為我們一開始是偷偷地做,覺得是犯罪,覺得是干壞事,空氣很緊張,害怕被別人發現。這樣有一兩年,後來好些了,但還是沒有幸福感。每次做都害怕有人闖進來。我的幻覺里老有這樣的情景:有人發現了我們,把我們抓到公安局去。」

「我的第一次是到外地探望男朋友的時候。那時我已經23歲了。感覺挺神秘的。記得那是個冬天,我夏天時攢了幾天假去看他。在他們招待所里,當時又緊張又快,跟作賊似的。當時我還正倒霉。他一碰到我就流出來了。只記得當時特別害怕,覺得是不正當的。我那時思想還比較正統。」

「那天晚上他說:你今晚住這兒別走了。我說話都帶了哭聲,我說,你到底想干什么嘛!後來我還是走了,心里很別扭,既覺得掃了他的興,又覺得他那樣提出是不應該的,不結婚就同居不好。他說,這樣也好,我們就擁擁抱,接接吻,搞精神戀愛。可後來我們還是覺得精神戀愛是空的。有一次我們去外地旅游,那里情調特別好,我們只租了一個房間。第一天我們各睡各的,第二天他酒喝多了,回來後就向我提出了要求,當時我也喝了酒,我就答應了。當晚沒做成功。第二天早上醒來聽到鳥叫聲,我就說,鳥叫真好聽。他突然說,我們再來一次好嗎?

我以為他是說再來這里玩一次,就說『好哇』。他就和我做了。這次我流血了,很緊張,臉色蒼白,把我們倆都嚇壞了。他說了一句讓我有點生氣的話,他說,沒想到你把自己保護得這么好。「

「第一次時我傻乎乎的,感覺不好。那個男孩非做不可。我疼得很厲害,心想,以後要總是這樣就不再做了。當時還有點負罪感,因為沒結婚。」

有的女性在發生了婚前性關系之後,主要的感覺不是負罪感,而是一種吃了虧的感覺。一個很小年紀與異性發生過兩性關系的女孩承認:「做完之後特別後悔,使勁哭了很久。」

一位有過婚前性關系的女性說:「第一次以後有很短的一段時間,我只想過要結婚,沒想過以後還會交別的男朋友。想到人家會覺得我不好,我覺得有點吃虧。」

對婚前性關系毫無犯罪感「我認為婚前性關系應當允許,我也說不上為什么,只是覺得感情到了那一步就行。就連婚後(婚外性行為)我都認為可以,更何況是婚前,還是個自由人。

我覺得這件事不必看得很重,這只是形式,應看重內容。對我來說,更深層次的美感更重要。「

「上大學時,婚前性關系很普遍。宿舍樓上公開貼著『不准同居』的標語,證明這不是少數人的問題了。那年在宿舍樓里查暴徒,沒查出暴徒倒查出很多同居的男女。有的就在床上拉個簾。同學關系好的宿舍,一個人的朋友來了,別的人就自覺地走了,這邊干完了,到樓道里喊一聲『回來吧』,大家再回來。我估計大約有80一90%的同學有婚前性關系。我覺得沒必要壓抑、做作,我追求自然。工作時要本份,業余就追求本色,力所能及地放松一點。」

「我是25歲結的婚,21歲有性經驗。那是我第一個男朋友,當時有很舒服的感覺。」

一位女性這樣談到她的婚前性關系:「我自己當時沒有什么犯罪感。在沒有這種事(性關系)之前,我對他至少有好感;有了這種事後就沒有好感了。我覺得自己對人該高標准嚴要求了。我感到感情和性應當是統一的。」

「初次性j經驗是在19歲,當時就那么做了,很自然,到了那火候就做了。那是我的男朋友(未婚)。第一次特別疼,感覺不好。父母到現在都覺得我是處女,我也沒特別小心地瞞他們,躲著藏著。那時他們要是知道了會很傷心,但他們從沒直接問過我。現在要是知道了就不會太大驚小怪了。」

一位在酒店當服務員的女性說:「在我周圍的人里,有一半人(拿婚前性關系)不當回事,另一半人是沒機會。我周圍認識的人里沒有virgin(處女)。」

有的人因為是同即將結婚的男友發生性關系,所以沒有負罪感:「我們是婚前就做過那事的。在婚前大約半年時,他父母不在北京,我們就有了機會。當時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不害怕,只是不想讓人知道。」

一位四十多歲還是處女的女性說:「在我這個年齡再保持貞節已是可笑的,不是什么值得驕做的事情了。我曾經試著和一個人做這件事,但他怕負責任,怕做了以後,我要求見面的次數增多,他又做不到。」

婚前性行為規范是一個反映社會性觀念變化的敏感指標。

在美國,這個變化十分明顯。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發生率在本世紀有極大提高。

幾十年前,有婚前性行為的人比例較低,而且婚前性行為往往會導致婚姻。金賽調查發現,在婚前90%的男性曾與女友或娼妓性j;已婚婦女中有50%有婚前性行為。關於婚前性行為與教育程度的關系,在女性中是正相關關系,在男性中是負相關關系,這一點與女性的婚齡有關:由於文化程度越低的女性結婚越早,所以初中文化程度的女性有過婚前性jh的只占30%;高中文化者占47%;研究生程度者卻高達60%以上。(金賽,第104一109頁)在金賽調查之後的幾十年間,美國人的婚前性行為比例有大幅度增加:15歲的青年有性行為者已占六分之一;到20歲時達到70%;男女兩性都有四分之三的人有婚前性行為。根據1974年美國全國成年人調查發現,到25歲為止,已有97%的男性和81%的女性有過婚前性行為。法國1972年調查表明,到29歲,有75%的男性和55%的女性有性行為。前西德1973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到21歲,未婚大學生中男性44%、女性33%有婚前性行為;

未婚工人中81%男性和83%女性有婚前性行為。在瑞典,99%的婦女和男人一樣,在建立永久的結合之前,已經有過性經驗。(哈斯等,第145、220頁;拉里亞等,第3435頁)生活在中國的人們都能感覺到,近十幾年來,婚前性行為的規范寬松了許多,自己經歷過或親朋好友里有過婚前性行為的人所占比例明顯增加,這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尤其是「文革」時期是不能想象的。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女性對這種行為有負罪感,或堅決不肯「越軌」。可以說,在婚前性行為規范上,我們的社會正日益形成多元的價值——人們按照自己認為可以的方式行事。

如果某人認為不可以做這件事,那也是她將傳統文化或她生長環境的行為規范內化的結果。換言之,與過去幾年相比,這種約束較多來自內心的約束,較少來自外部的約束。

第九章初次性j

女性對初次性j的感覺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負面的,這一點同雙方感情有著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盡管第一次大多數女性都會流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但由於性j雙方感情較好,女性會視這種經歷為義務,並因此產生歸屬感;而如果雙方感情不好,就會因此加重厭惡感。

首次經驗以正面感覺為主——義務感與歸屬感

「第一次性生活很痛苦,特別疼。我真的完全是為了愛才接受,因為愛就要忍著,就要付出。他都不忍心了,說,看你那痛苦的樣子就算了。第一次做完後,覺得世界上的人都變了。在街上見到一個人就會想,他晚上會做那件事,好像看到了人的另外一面。」

「我們結婚後性生活一直不成功,好幾天之後才成功,沒什么快感,只感到心理上的滿足。」

「我們登記後就有了性關系,那時還沒舉行婚禮。第一次除了疼沒什么感覺。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從此是大人了。」

「我們的第一次沒什么感覺,心里覺得有點緊張,不很疼,稀里糊塗地就過來了。」

「我初次性j是21歲,是在婚前。沒覺得特別疼。」

「我和他婚前沒有性生活。婚前他就擔心自己不好,覺得自己歲數太大(30多歲了),神經衰弱,多愁善感。結婚那天他心理壓力很大。當夜沒放進去就s了。他當時就說:我不行,咱們倆得離婚。婚後一個月左右才真正做成。我有點疼,流了一點血。他yj偏小,生理上不強,所以心理壓力大。」

「第一次特別疼,後來也有時候會疼。」

「第一次他也不會我也不會。我愛人道德品質方面無可挑剔。他們家是革命家庭,除了正統的教育別的什么都不講,所以我們一點都不懂,連要過性生活都不知道,那時候什么書也找不到,媽媽也不跟我們說。第一次他都找不著地方。我當時特別疼,最後總算是搞成了。開開燈,看了有血,他說:你還是個處女嘛。(當時廠里有人說我不正經,名聲不好。)」我第一次性j當然是在婚後,好像沒覺得疼。一開始他不熟練,處女膜好像是後來才破的。「

「記得頭一次我不讓他做這事,其他想做什么都可以,因為我不想要孩子。他說,像我這樣是很罕見的。後來吃了避孕葯才敢做了。我對這個第一次沒什么印象了。好像不痛,也不知道有高c這回事。他也不知道。」

一位把自己的第一次給了一位有婦之夫的女性這樣描述了她的感覺:「那天他來到我的宿舍,那是我第一次性j。他把我按在床上,進入以後有一點痛。在這之前我只知道男人要進入女人的身體,可不知道要進哪兒去。他進入以後,我有一種兩人融為一體的感覺。我認為,這就是說,我們要一起生活了,有一種『我是他的人了』的感覺。」

首次經驗以負面感覺為主——厭惡感那些在回憶第一次性j經歷時有厭惡痛苦感覺的女性,大多不是已經離婚,就是和丈夫關系不好。由此看來,性生活與夫妻感情關系密切,但是,很難斷言二者究竟孰因孰果;極有可能是互為因果的——因為感情不好才對性j感到厭惡;又因為對性j印象很壞加重了夫妻感情的惡化。

一位離婚女性這樣回憶自己的第一次性生活:「第一次性經驗感覺太壞了。我和他結婚以前沒談過戀愛。我一開始就不太喜歡他,覺得挺別扭的。他第一次性生活就n了我一下子(北京俚語:一身)的n,給我印象壞極了。我後來一直不喜歡性生活。我一直沒受過人的愛撫,沒得到過愛,只有受辱的感覺。」

「頭一次很疼,流了血,不是很成功。他那一晚上沒怎么讓我睡覺,做了四次。最後那次我哭了,坐起來對他說,你干什么呀!隨後幾天一直都很疼,一個月以後才不疼了。」

「第一次不覺得疼,他是早泄。我挺厭惡的,雖然我沒說,但他能感覺到。到這次為止,我沒見過男性生殖器,只見過小孩的,覺得挺受刺激的。」

「頭一次我很害怕,覺得疼,也覺得震驚,不喜歡,不高興,心里也不舒服。我喜歡男人的最多就是抱一抱,愛撫一下,就行了。」

有的女性對首次經驗的感覺不好,並不是由於對事情本身的反感,而是因為第一次性關系的對象不是丈夫而是情人,心理壓力太大:「我的第一次不是跟丈夫。那時我已經不小了。記得我們接吻時我很恐懼,很恨人家,覺得是他害了我。

我覺得那是一種出自本能的恐懼,無形之中和我從小所受的中國式教育有關。對這件事我一開始是排斥的,他求我,我一直拒絕,最後實在推辭不了才做的。其實他的傳統道德觀念也很強。我們只是一般的男女朋友,他有妻子。我對第一次看得還是很重的。「

盡管女性對首次性j經驗的感覺很不同,但她們大都對它看得很重,因為它畢竟是她們人生經歷中的「第一次」。人的一生中有許多「第一次」,記得有位母親說過她如何懷著欣喜的心情觀察孩子的「第一次」:第一次說話,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識字等等。然而,在很多女人的心目中,第一次性j同其他的「第一次」有不同的意義——喪失童貞,成為「大人」,成為和以前不同的一種人;這種感覺應當被看作主要是源於心理的,而不是生理的。也就是說,這個「第一次」

與其他「第一次」的不同點主要來自社會的規范,來自社會為性行為賦予的特殊意義(如童貞的觀念等等)。

第十一章性j頻率

與性j頻率有關的因素很多,最明顯的是年齡——頻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此外還有夫妻感情的因素,身體狀況因素,以及居住地點和條件的因素等等。調查發現,人們的性j頻率差距極大,有的夫妻的頻率是以月為單位的,可有的頻率是以天為單位的。雖然本次訪談樣本很小,但是仍能看出一個規律,即,頻率極高和頻率極低的都是人數很少的人群,大多數人處於中間狀態。用統計術語來說,應當是一個正態分布。

頻率極高者

「我們結婚的頭五年,幾乎是每天一次,有時一晚上兩三次。」

「我懷孕以前差不多每天一次,懷孕以後就少了。我認為懷孕就不可以做這事了,怕小孩流產。」

一位離婚女性說:「剛結婚時每天都有;到了30歲明顯下降;離婚前兩三年已經厭惡性生活了。結婚晚期,我們兩人形在一起,神已經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