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0(2 / 2)

茶茗最近的日子不大好過,因為夏先生不在了。

茶茗很喜歡夏先生。他來伺候老爺時,夏先生就已經在了。茶茗能在一干小廝中被選中伺候姥爺,不只有多少人眼紅他,背地里嚼舌根。那些人大都不是在屋里伺候的,覺得老爺看上去平易近人,爭著想去伺候老爺。可是說句真心話,要是茶茗能選,他寧願去伺候夏先生。

夏先生雖然看上去冷冰冰的,但從不會像別人家的大爺那樣責罵下人,當然,他家老爺原本也不會這么做。夏先生不習慣別人伺候,凡事都親力親為。更重要的是,夏先生待他們這些下人真的很好,他幫著打個水,或是送趟東西,夏先生都會道聲謝。同屋的小廝偷偷告訴他,王嬤嬤說過,老爺原本對近身伺候的人要求很高,脾氣也沒有現在那么好,還都是托了夏先生的福。

就像這次,還沒過完年老爺就要回京城。一路上,老爺的衣食住行幾乎都被夏先生一手包辦了。到了京城安頓下來後茶茗就更空閑了,老爺和夏先生住上房,他自個住在下人屋子里,老爺有事才會叫他。老爺和夏先生出去忙時,他就同狀元樓的店小二聊聊天,聽聽京中趣聞,偶爾還能去市集逛一逛。他的月錢不少,攢下來也能給娘和妹妹買些玩意。

可是好日子到頭了,因為夏先生走了。

夏先生為什么走,去哪兒了,茶茗是不知道的,也不敢問。他唯一知道的,就是某天老爺突然沉著臉喚他搬去屋里伺候,而夏先生再沒出現過。

夏先生走了之後老爺還是每天早出晚歸,偶爾在酒樓里呆著,也不時有人上門來找老爺。那些大多是和老爺一樣的官老爺,雖然穿著便衣,可茶茗一眼就能看出來,官老爺看下人的眼神都跟一般人不一樣。還有一些是和夏先生一樣的武人。但是茶茗不喜歡他們。夏先生雖然給人的感覺也是冷冰冰的,可他的目光是暖的。而那些人,從目光到心,都是寒冰做的。

立春快到了,節日氛圍還未散去的街道上又熱鬧起來,迎春、演春的隊伍都預演起來。可是一天到晚,老爺陰沉著臉,茶茗也哭喪著臉。

夏先生什么時候回來呢?

立春又名打春、正月節,是一年的開始,也是春耕的開始,所以不論朝廷官府還是民間百姓,都把它當做一個節日來過。

這一日宮中,皇帝陛下率宗親百官一道祭祀芒神,行鞭春禮。皇帝執杖鞭土捏成的牛,象征勉勵農耕。禮畢,鞭碎了的土塊被送到御膳房塗到灶台上,以得春為吉。

午後皇帝又至皇庄勸農。按例原本應為帝後兩人親耕農田,太子撒種,內閣大臣扶犁,六部尚書跟隨,級別不夠的官員則只能旁觀。但是由於陛下沒有立後,又無子,而論禮又不能獨自一人,所以點了內閣首輔兼吏部尚書祝江臨播種。祝閣老年過六旬,誠惶誠恐地跪地謝恩,躬身跟在皇帝身後。

耕作不過做個樣子,持續幾刻便結束了。勸農禮畢後,皇帝陛下回宮,有司官員則回到自己的官司衙門主持鞭春禮。皇帝陛下在乾清殿小憩時,後宮里面也熱鬧起來。各宮宮人用米豆撒牛消疹。上至嬪妃,下至宮女都將銀制的春幡春勝戴到頭上。小宦官們還熱熱鬧鬧放起風箏來。內務府早就叫人排好了春戲,皇帝小憩醒來,就敲鑼打鼓鬧騰起來。

內務府選了模樣端正、機靈的小內宦和宮女,扮成昭君出塞、學士登瀛、張仙打牌、西施采蓮等等情境,在後花園說說唱唱。

到晚上,皇帝要在保和殿設春宴宴請百官,後宮同開春宴,招待命婦。

百官按品級高低,依次進殿。皇帝高居陛上,文武官員分兩列,離皇帝最近的便是內閣首輔、太傅祝江臨和京衛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