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2 / 2)

崔燮那個回鄉讀書的借口已經說熟了,此時更是滴水不漏,連自己聽著都要相信崔郎中夫婦對他十分寵愛,只是為了讓他安心讀書才送他回鄉的。

戚勝略微思索了一陣,沉吟著說:「若只是取中生員,我倒還能幫你一把後年是吏部大計,我約么在大計之後就要調職他處了,但還來得及主持這一年的縣試。不知崔公子治的哪一經,可有寫好的時文在,拿來叫本縣一觀?」

崔燮實在不好說實話,眼眸微垂,答道:「小人讀的書不多,也尚未開筆寫文,但一本《四書章句》卻是記得牢牢的,可說是倒背如流。」

只學了四書?那就是真倒背如流有什么用,科舉又不只考一本四書!這崔公子前頭那么多年才剛念完四書,剩下這兩年真的夠他學通一經,寫出像樣的八股、策論嗎?

縣試又不封名,上頭查得也不嚴格,他要松松手讓一個學生上榜並不難。可要是卷子差得太離譜,他點了這樣的學生過縣試,將來落榜的學生鬧起來怎么辦?

縣尊左思右想,無甚心緒地說:「既說是倒背如流,你便把《論語》背一遍吧。」

四書之中,論語是記載聖人嘉言懿行的,重中之重,凡讀書人絕沒有會背錯的,便讓這孩子背來看看吧。

崔燮應道:「我須得閉著眼睛才好集中神背書,請老爺原宥我失禮之處。」

「罷罷,你背便是了。」戚縣令也不在意他背得好壞,倚在官椅中隨意聽著,卻聽他從《學而第一》開始,原文與朱子注釋摻雜著背下,語音順暢自然,如同對照書本念下來般流利,連背了幾章也不見半點錯漏。

戚勝心里的輕視漸漸斂去,揮手叫停,問道:「只要是四書之中,任何地方你都背得這么流利么?」

崔燮把那份pdf縮至最小,全篇頁面平攤在腦海中,一眼就能掃清所有的文字。因為是在自己腦子里,也沒有字跡太小看不清的問題,於是底氣十足地說:「學生的確都記得,請大人隨意考校。」

第19章

戚縣令也有許多年沒碰過《四書》,怕自己考較他時有記得疏漏的地方,便叫身邊服侍的書童拿了書來,隨手翻開一頁,念道:「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這篇出自《憲問第十四》,離他剛背的地方不遠,崔燮毫無滯澀地接著背道:「驥,善馬之名。德,謂調良也……」

戚勝打斷他,又往後翻了一陣,隨意停在一處,手指劃著書問道:「『此言氣質之性。非言性之本也。』是釋哪一句的?」

崔燮應聲答道:「這句是程子所言,所解釋的原文出自《陽貨第十七》,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路問成人。」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

「管仲相桓公」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

戚縣令嘩啦啦地翻過幾十頁,猝然提高聲音打斷他,問道:「舜不告而娶,何也?」

這一句卻是從《論語》跳到《孟子》了。好歹崔燮昨天才是拿出臨考復習的態度看的四書,還有點印象,連忙往下翻了幾行,找到原文接著念:「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