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7(2 / 2)

戴仁撂下那幾篇文章,指著崔燮的考卷說:「還是這篇好些。府尊發案後可將卷子貼出去任人比較。」

王問自己也看好這篇。只是他曾給崔燮改過幾篇文章,關系不夠清白,又怕有人說他點這么個少年是為了討好監察御史,一向有些猶豫。既然提學大人也點了他,那他也不必再顧忌,便點了這個案首又如何?

發榜之後就把五經魁的文章都貼出去,就算有落第學子要鬧,他也可以問心無愧了。

轉天府里出了圈案,崔燮果然又是列在案首。遷安縣的童生們都與有榮焉,簇擁著他要去慶賀,還有人喊出要中「小三元」的口號,引得別縣的考生都有些不服,擠上去看貼出來的卷子,想挑出點兒毛病來去府衙鬧一鬧。

結果不容他們鬧,也不容他們慶祝,府里就干脆利落地另貼了一張榜出來:提學御史已蒞臨永平府,三日後要吊考全府童生,凡考前有行為不檢、惡意鬧學的,一律取消院試資格。

第68章

院試臨考前,趙世兄和幾個同窗的小學生緊緊拔著崔燮,要沾他雙案首的考運。捧硯和趙家跟來陪考的長隨都給他們擠得沒地方落腳,只好在外間轉悠,替他們准備考籃。

院試的規矩比前兩試更嚴。考生只許帶一個長耳考籃進場,擱些筆墨和吃的,其他一律不許多帶,連硯台都是府里給准備。到考試那天,府縣學官都要陪著學政在堂前點名,來一個學生,就要有本縣教諭面認,保證沒有替考的。

崔燮應號進門的時候,就覺得滿院考官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特別是學政大人,從頭到腳,連看了他好幾眼,仿佛要把他這一身兒裝進眼里似的。他有點懷疑是有落第儒童偷偷告他府試作弊了,提學大人才這么盯他,連忙眼觀鼻鼻觀心,目不斜視地捏著卷子進了棚。

直到考題發下來,他的力集中到題上,才徹底將學政大人那目光扔到腦後。

首場照例是一道四書義、一道五經義。四書題是個截搭題,挑的是《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章的「禽獸逼人,則近於禽獸」兩句,有「禽獸」二字勾連題脈,也是一道有情搭。

本題所出自的這一章,講的是農家的大師許行自耕織而衣食,陳相從其學,以許子之言問孟子:滕文公名為賢君,為何取百姓之糧充實府庫,不能與民眾一般力耕而食。

孟子給便他講述治天下的道理:天下之人有「大人」、「小人」之分,「大人」憂勞治天下,而「小人」操持耕織百工之事以供養「大人」,一人之身不能兼為天下事。唐虞時天下正處於洪荒之世,聖人憂心民生而無暇親自耕作,難道三代之君就不賢明么?

自然不是,只是大人與小人職分不同。大人操心治理天下,教化百姓;而小人則在衣食飽暖後知倫理忠義,操持諸役以供養自身,供奉大人,這才是盛世之道。

所以題面雖只寫人與禽獸,文章中也要點一點大人憂心天下,護持下民的意思。

大意和重點都理出來了,就要從題目所在的句子入手,整理出破題來。

題目上一句「禽獸逼人」,講的是唐堯在位時,天下還處於洪荒時代,天下未平,生民多害,而百獸率食人。堯舉薦舜接替自己治天下,而舜令益點火焚山以驅禽獸,令禹疏九河以定九州。

而下面「則近於禽獸」一句講的是天下平定後,後稷教百姓稼穡,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