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1(2 / 2)

即便以他挑毛病的眼光來看,崔燮的家書寫得也算不錯了。

雖然內容不過些家常事,文句也簡要直白,卻字字見真情。遠到他離家後徐家上門討要嫁妝,崔燮把家里的東西都抵給人家;近到二子從流放地歸家後關門讀書;小到家里沒錢做新衣、打家具;大到因為賣南貨鋪後捐資養濟院受了當地縣令冊封……

寫得清楚直白,總歸一個字窮。窮到沒錢送節禮,窮到只能向崔參議伸手要錢,好度過這個年節。

崔榷原先看他文章里雖寫的清貧,卻處處透露出一股安貧樂道的君子氣,還覺得這文章不錯。看到後頭圖窮匕現,明晃晃地寫出了「要錢」二字,就覺著頭暈目眩。

他孤身宦游,哪里不要錢?兩個妾見在身邊服侍難道不花銀子?他家里沒人正經主持中饋的人,想求娶上官家里親戚,難道不要備聘禮,不要謝媒的銀子?

他在雲南不能置產,全只靠京里送錢,如今京里反倒找他要起來了,那些鋪子、庄子的人都是做什么吃的!

他把送信的人叫來,細問家里的益。那伙計根本不知家里的事,也不肯跟他說鋪子上的實情,只哭訴著當初崔參議把銀子帶走之後的艱難,又說帳面上有多少銀子是叫徐夫人拿去高利貸了,後來大公子仁心了,店里一堆帳窟窿還沒填上呢。

崔參議從前在家也不管這些,只聽得「沒錢」兩個字就覺著煩燥。他自忖著對家事還多幾分了解,提筆給崔燮寫了封信:信上指點他好生管束弟妹,節約用度,再就是用心調教家人掌櫃,將那些愚笨的都撤下去,換上伶俐的,好教家里產業多些益。

今年他從家里帶來的銀子還夠,親事又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談成的,倒不急著要錢,明年可不能這樣了。

他倒是用心寫了一封家書,連著附上二百兩一封銀子,叫人拾了點兒家里見有的臘肉、火腿、干貨,又從女兒新送的禮品里撿出幾樣不用的,嘆著氣叫人捎回去。

那不抬眼的伙計又問:「小的回程還要從四川走,老爺有什么書信、東西要捎給大姑娘家的?」

崔榷冷哼一聲,滿心想著「一個舉人家有什么可來往的」……可想歸想,但因兒子先送了信給女兒,人家又叫捎了節禮來,他也不得不忍痛破了一筆,又寫了封信教女兒柔善賢淑,孝順公婆。

伙計捎了銀子、吃食乘船回去,陸路上就雇頭健壯的青驢,緊趕慢趕地,十一月間就回了京,也把崔參議那封信和銀子,還有些少吃食帶給了崔燮。

崔燮拿著這封信,就猶如巡按御史拿了尚方寶劍雖說從前他在這家里也是想怎么管就怎么管,現在多了個名份,到底更理直氣壯些。

那盼著父親回來給他的撐腰的,見了這封信也該徹底老實了。

第126章

九月上旬崔燮就打發了劉庄頭給小崔燮的外家送禮,又隨便拾了些紙墨寄給雲南的崔參議,剩下要心的就是修水車了。

他這邊能支銀子,卻去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