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5(1 / 2)

的感覺回了家。

從前住在鄉下時,跑個步、健個身,崔源父子都嫌他難看,不是個公子樣子;如今公然帶著兩個未來國舅跑步,未來國丈竟不嫌他管得不對,還要跟他學呼吸法……

考上狀元果然不一樣!

社會地位高了,做什么都理所當然,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地藏著掖著穿越前的常識,略微露些出來也沒人說什么!

他躊躇滿志地回到東廂,查了查手底下四個孩子的功課進度,給他們宣布了這些天來唯一能叫人笑出來的消息:他們四月初三就要回遷安,在鄉間這些日子就不讓他們成日讀書了。

張家兩位國舅幾乎要哭出來,崔衡卻因為已過了太久比他們還艱辛的日子,連眼淚也流不出來了。

多久了?

自從回到這個家里,等待他的就是無窮無盡的背書、課業,有多久沒能拋開這一切痛痛快快地玩了?

然而還沒等他們歡呼慶祝,崔狀元就又布置了一項讓他們笑不出來的作業:「到鄉間後要留心周遭天地生靈,美景異事,每人寫三百字以上的游記。鶴齡、延齡你們年紀還小,若寫不出成篇的來,也可以每至一處記一小段,晚上數著夠了字數交給我。」

崔衡竟有種「果然來了」的感覺,聽到能出去玩時那顆輕飄飄無處放置的心才踏實住了。崔和則處於一種無所畏懼的狀態陸先生已經教他寫八股了,比起規矩繁難的八股來,一個游記又算得了什么?

唯張氏兄弟在書院里還只學著對對子、作些不成篇的詩,這輩子也沒寫過文章,猛然聽到要寫三百字的文章,竟有種活不下去的感覺。

三百字啊!

爹為什么不把他們救回家去!

在四個孩子或悲或淚或漠然的等待中,兩天工夫一晃而逝,終於到了六才子們議定要還鄉的日子。

館選結果早在三月底就出來了,唯郭鏞考上了庶吉士,要留館讀書三年。陸博山、湯寧雖沒考進翰林,但因考取名次考前,也分別撥進了禮部和都察院的好地方,都要先觀政三月。

進士一旦入朝觀政,就先發長班、雇馬、交際,還有十二石隨朝米,翰林發的米猶其是潔的上白米,值銀價更高。

眾人手頭寬裕,都采買了許多特產,還帶了幾箱新科進士經驗與考卷集,幾冊提前印出的新刊錦衣衛連環畫,找人打進士儀仗,雇了大車衣錦還鄉。

陸先生從南關回鄉,崔燮他們則出從通州回去。

此時外地進士都走得差不多了,路上也不甚擁擠,初夏的山光水色迎面而來,掀開簾子就是一幅上好的風景畫。幾位小學生坐在窗邊看著景,聽著外頭蟲鳴鳥聲,享受清風吹指,都油然有種脫離牢獄、重回人間的幸福感。

但這種錯覺沒能持續多久。

大車里的進士才子們不時冒出一句「此處堪題詩一首」,「此處合當作文」,「今日必作一篇文章紀念此景」……逼得他們想起自己還要寫游記的事,頓覺心頭亂跳,看景都看不出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