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4(1 / 2)

學排佛老、尊中華的開端。

這三位先生之論雖然沒觸及性理微之處,但其學問確然為宋學先河,後學者不能不通讀。

李老師十分坦誠地說:「我家里沒有三先生的書,早年隨老師研究宋學時略讀過,如今也記得不十分全了。待回頭我問問老師和劉師兄家里還有沒有,若沒有就叫楊師弟從中秘庫里借一本,你回去……也不必抄了,能知其論就行。」

崔燮規規矩矩地應喏,心里就知道了這三位先生的地位嗯,拓展閱讀類,不用背。

與三先生同時還有許多名儒,比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司馬光,都是名垂青史的名臣。韓琦知名度稍稍差了點兒,范、歐、馬三人可都是上過中小學課本的名人,歐陽修兼進了唐宋八大家,崔燮剛開始讀書時背了他好幾十篇文章,而司馬光還憑一篇《司馬光砸缸》上過春晚!

真心都是名人啊!

可他們的理學著作,崔燮是一本沒看過。

想不到當年上學考試時就得背他們,現在連狀元都考上了,還得背他們!

崔燮唏噓地記著筆記,記下了范仲淹教訓宋學五子之一的張載「名教中自有樂地,何事於兵」,而後授他中庸,把一位名將的苗子教成理學大師的故事。

要是沒有范仲淹這一教,張載說不定就成一了代名將,把西夏打下來了。而宋學少了這個橫渠先生,他們後世讀書人還能少背點兒東西呢。

不過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二十二字名言寫得太好,要是沒了也有點兒可惜……

算了,看在橫渠先生沒上中小學課本折磨過他,四書和詩經注釋里也沒什么他的言論的份兒上,不嫌棄他了!

而北宋五子中,除了他和康節先生邵雍,剩下的三人實是一脈相承的師徒關系。程朱理學中的二程,程顥、程頤兄弟,年少時都曾隨濂溪先生周敦頤讀書,成人之後又各自確立了自己的學說。

周敦頤作《太極圖說》與《通書》,以「主靜」為本,讓人以「靜」修養自身,即是「滅人欲」。而他的兩位學生,大程將其「主靜」之說改成「主敬」,小程則在「主敬」之外益以「致知」,其本質實際上都是「存天理,滅人欲」。

這師徒三人在五子中抱團,把邵康節的數術學評為偏學,又說張載「苦心極力之象多,寬裕溫和之氣少」,只有他們周先生的學問純正。

而朱熹又是二程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傳的是濂溪與二程之說,他成了聖人,他所宗的三人也就成了理學立基的正統。

明代理學都是承襲宋學,尤其因為科舉只用程朱注釋,朱子之說就是正統真言,他推崇誰,明人就跟著推崇。李先生講到邵、張二子時也難有偏見,只叫崔燮好好學周、程、朱一脈傳下來的正統理學,其余二子與更之後的永嘉、永康、南軒、象山……等學問都只泛泛了解就夠了。

崔燮卻是從穿越之前就對程朱理學不感冒,寧可問問先生偏門的康節之學是什么。

李先生本經不是治「易」的,對康節之學也沒怎么用過心,琢磨了一會兒才想起該如何教他或者說,如何叫他再也不想問邵氏的學問:「邵子之學,偏重於言數,卻又與道家陰陽之說不同,其說以為數出於質,以『數『推論質之動靜剛柔,故而能知天地萬物。」

也就是易經八卦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