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4(2 / 2)

算命比存天理、滅人欲有意思多了,請先生不要客氣地多講幾節課吧!

崔燮眼中閃動著求知的光芒,正是做老師的最喜歡的學生樣子。哪怕李老師不擅易學,看見弟子這副求知若渴的神情,也不禁想給他多講些東西。

唉,要是他學詩時也有這樣的神就好了。

李先生嘆了一聲,緩緩講道:「邵子曰:天生於動,地生於靜。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靜之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

動靜之中復有動靜,剛柔之中又有剛柔,是以再分為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太剛、少剛,太柔、少柔。康節所言的陽剛體數為十,正合天干之數,陰柔體數為十二,正合地支之數。故而太陽、少陽、太剛、少剛之數合而為四十,太陰、少陰、太柔、少柔之數合而為四十八。

以四因之,則陽剛之數凡一百六十,陰柔之數凡一百九十二。於一百六十之中減陰柔之體數四十八,得一百十二,為陽剛之用數……

等等!他才剛反應過來那堆「因之」是什么意思,怎么就一百六減四十八了?陽剛跟陰柔不是沒關系嗎,怎么突然就要減去陰柔的體數!

崔燮的筆記都記不下去了,抬頭就想問李老師這個減法關系是從哪兒來的。

李東陽看也不看他,接著往下背自己還能記住的東西:「一百九十二減四十,得陰柔之用數一百五十二。再用一百五十二乘一百十二,是日月星辰之變數,謂之動數;又有一百十二乘一百五十二,是水火土石之化數,謂之植樹。再以動植之數相因……」

李老師越講越快,不過腦子地背出一串串數字,生怕一思考把數記錯了;崔燮也越聽越懵,手里的鉛筆拐了幾回,差點兒寫出阿拉伯數字,列出乘法算式來。

數字不重要,算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數都是哪兒來的,為什么就要這么算?《易》學就是這么折騰人的嗎?還是單單邵康節自己這么折騰?

李老師卻無暇給他解釋,講完了天地動植之數,已抓緊背起了宇宙變化的元會運世、歲月時日。這部分是以日數為一,月數為十二,星數為一年三百六十日,辰數為一年四千三百二十個時辰,拉出數字之後就是乘。

不過這里不再是用「因」字表示乘法,而是用「經」。以日經天之元,月經天之會,星經天之運,辰經天之世。

李東陽就像背乘法口訣一樣從「以日經日為元之元為一」,「以日經月為元之會為一二」,「以日經星為元之運為三六」……直背到以辰經辰的一八六六二四。

背完了最後一個數字之後,他才長長出了口氣,看著學生一臉懵懂驚恐的神情,滿意地笑了笑:「數術所有之數,至此而窮矣。你方才也聽我講了這么久,可領會到了什么?」

他也不問崔燮有什么不懂,光看他神情就明明白白地寫著「什么都不懂」,但問他懂什么,就能讓他不想再學這偏門學問了。

崔燮支吾了幾聲,心中吶喊著:老師,我想學高數!

當初他們專業怎么就沒開高數課呢?要是學點兒微積分、線代、概率論,說不定他就能搞明白這些動植之數、元會運世是什么東西了!

李老師也不逼問他,拍了拍學生的肩說:「這些數術小道不學他也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