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5(1 / 2)

,追隨朱子之說,窮究物理了。

作者有話要說:詩是李東陽的《送仲維馨院使還淮南》

第252章

王守仁要回家讀書,崔燮以為得有半年見不著他了,卻不想沒過多久,他就跟著父親一道出現在了翰林院。

王狀元領著兒子介紹給上司、同僚,帶著滿滿的憐子之心說:「小犬明年要赴春闈,我怕他在家中胡亂學什么武藝、兵法,只得帶來官署,親自看著他些個。」

王守仁少年俊朗、文采煥然,頗得大人們的好感。翰林院兩位掌院學士如今都遷了內閣大學士,代掌院事的侍讀學士吳寬便做主讓他留下來,就在原先翰林秀才讀書的公舍里復習。

以他的身份,不能與庶吉士們同學,所以沒個正經先生教他,平常也就是自己在舍里讀讀書,偶爾有哪位官人願意指點,就過來指點他幾句。

崔燮是從來不敢給他講什么的,怕誤了他開創心學,倒依他所求到中秘庫給他借了幾回書,都是考亭學派也就是朱熹和他弟子們寫的書。

王守仁就在翰林院遍觀考亭學派著作,千帆過盡,還是回到了《朱子語錄》。

他在余姚隨婁諒學「格致之道」,卻一直未能從所見物中格出什么道理來,因此以為自己格物的方法不對。這回恰正在語錄中見著有問「進修之術何先」的,朱子答的是:「所存既非一物能專,則所格亦非一端而盡。如曰一物格而萬理通,雖顏子亦未至此。但當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後脫然有個貫通處。』」

之前他讀到此處只是泛泛而過,沒細究這句話,如今重讀,倒有些觸動他的心思。

《大學章句》中就有「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可見朱子講格物,便是要人一物一物地格,一知一知地致,只要用力格物,終究會得一樣天理。窮盡天下之物,自然也就能窮天下之理,貫通聖人之道。

他對著這句話深思良久,便動了格物之心,扔下書本跑到了官署後一小片竹林里。

竹心虛、有節,正有君子之風,既然一草一木皆蘊含至理,那他格竹子豈不就能格出做君子的道理?

王守仁坐在竹林里連格七天,他爹王狀元愁得簡直要掉頭發,坐在值房里跟同僚抱怨這兒子從小就不聽話,還犟得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大學里是寫了「致知在格物」,可也沒有真的對著竹子格的!

這么大個人,都娶上妻子,考中舉人了,怎么還不能穩重些!

他自己勸不動兒子,便想請同僚們幫著勸勸孩子,前輩李學士灑然笑道:「別怕,和衷已去矣。他與伯安親厚,又善教導人,必定能勸得他回心轉意!」

長輩們想得挺美好,可惜跟現實差著十萬八千里。

王守仁在竹林里凝神格竹子,崔燮在竹林外拿著畫板、鉛筆,飛快地畫速寫。開始時還怕有人看見,偷偷摸摸地畫,後來過來看的人少了,王守仁又沉溺天人之道,不管他干什么,他就光明正大地畫起了素描。

360度!大特寫!守仁格竹全景全真全寫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