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0(2 / 2)

此次鄉試的正副主考官是由朝廷選派翰林、內閣學士擔任,蘇錦樓這下才明白為何先生讓他不要擔心涼王之子會在鄉試中從中作梗了。

主考官來自汴京,汴京那邊是皇帝和太子的地盤,即便涼王在汴京安排了眼線,也不會腦殘的為了給兒子出氣就暴露暗線,涼王不插手,狐假虎威的周弘文自然不足為懼。

先生應該是不曉得涼王之籌謀,不過以先生的大儒稱號以及赫赫名望,足以為一個小小的秀才保駕護航,讓自己不受外界干擾,能夠盡心盡力的發揮真正的實力。

八月初九考第一場,試以《大學》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韻詩一首,經義四首,其中三道四書題每道都要寫滿兩百字以上,四道經義題則需要寫滿三百字以上,但語句方面需要練簡潔,不然洋洋灑灑寫上個上千字,先不說時間足不足,試卷篇幅夠不夠,只文章冗長嗦這一點就足以判除在榜單之外。

十二日考第二場,試以五經一道,並試詔、判、表、誥一道,議論文要求三百字以上,十五日則為第三場,試以五道時務策論,要求結合經學理論對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者見解。

從這些考試內容即可看出,真正的科舉不是靠著死記硬背就能過關的,更多的在於結合書本知識靈活運用,考官在乎的多是學子對於時事熱點話題的見解,而不是僵硬教條式的背書。

考試期間,考場中時不時抬出幾個歇菜的考生,有太緊張暈過去的,有拉肚子的,有發瘋自殺的,有擾亂考場安寧的,還有的則是點炭火把自個兒燒傷的,狀況百出,不一而足。

等到考試結束,城內的葯鋪生意最是興隆昌盛,葯館的大夫忙的是腳不沾地,盡給那些個考完試的學子診治了。

九月初八是發榜日,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為桂榜。

此次參加鄉試的學子有近萬人,然而榜中名單只取一百五十人,競爭激烈,中榜之難,視為三關試中之最。

在鼓樂儀仗兵士的護送下,張貼榜單的官員將榜文貼在了貢院旁的榜文牆上,原本擁擠不堪的人群頓時神一震,瞬間人潮洶涌噪聲鼎沸。

再這樣下去肯定會發生踩踏事件,為此,官差直接將兩個「最為積極」的看榜小廝叉了下去,殺雞儆猴的效果立竿見影,至少看榜的小廝以及學子們理智回籠,不再拼了命的盲目向前擁擠。

榜單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中榜第六名至一百五十名,另一部分則是此次鄉試的前五名,又稱「五經魁」,鄉試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須分別是其中一經的「經魁」,故又稱為「五經魁首」。

奪得五經魁首,聲名遠揚,妒忌的羨慕的佩服的,不論眾學子內心多么五味雜陳,都來錦上添花,踵門慶賀。

「陶賢弟,恭喜!恭喜!」蘇錦樓雙手抱拳,滿臉笑意,「恭喜陶賢弟摘得此次鄉試第三名,真不愧是學霸啊。」

陶真已經習慣蘇錦樓時不時的冒出一些新鮮詞匯了,不過此次他也未曾料想到頭一次參加鄉試就能奪得五經魁中的詩魁,這實在是意外之喜。

「蘇兄謬贊了,只是不知蘇兄此次的成績如何。」

蘇錦樓心中無半絲緊張之意,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反正他還有大把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