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2(1 / 2)

太子妃很忙 元月月半 1229 字 2021-03-20

怎么回事,鹽是不是要漲價?

京中百姓不吃米可以吃面,沒有米面還有番薯、玉米和地蛋可以果腹,除非京城發生大動亂,不然絕不會餓肚子。

如此關心鹽價,除了十斤米也換不到一斤鹽以外,還因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替代鹽。可是人若是三天不吃鹽,會感到渾身無力,干活都使不上勁,所以才這么著急。

胤怕路上出現什么變故,命弘晏和弘暉走海路,直接到天津衛下船入京。以致於跟鹽商和巡鹽使牽連頗深的京官到消息後,在半路上各個官道和驛站布下天羅地網,愣是沒堵到人。

胤正是防著怕被連累的京官殺人滅口,在呈給胤的奏折上,才請求胤先瞞著鹽商被查的消息。

胤得知是弘晏和弘暉看押犯人,便瞞個十天,估摸著涉案的朝中大員到從揚州送來的消息,弘晏一行也到海上,就使人把揚州鹽商出事的消息放出去。正因如此,才能在短短半天之內傳遍大街小巷。

江南各地商人聽到這個消息,和老百姓的反應截然不同,而是關心的是朝廷接下來會選哪些人接替那些人。

常人說鹽這個行當暴利,怎么個暴利法?打比方,揚州各鹽商一年交給朝廷的鹽稅六百萬銀兩,那么落到他們兜里的只會比六百萬多,比京城日進斗金的堂堂雜貨店還賺錢。

雜貨店還要到大清各地挑貨,而鹽商只需打通上下關系就可以在家中錢。若是再勾結賣私鹽的商人,那真是比朝廷還有錢。

一個鹽商倒下,就有十個乃至百人盯著他的賣鹽權。百姓因為鹽價而睡不著的時候,揚州各地商人都在找關系,試圖跟胤身邊的人搭上話。

可惜啊,揚州商人不了解大清雍親王。這位生來就不知道什么是情面。他但凡能說幾句軟話,也不會跟德太妃鬧得跟仇人死的。雖然母子間的事是德太妃不對在先。

胤派胤去揚州,正是看中胤鐵面無私這一點。

揚州商人碰了一鼻子灰,鹽商、巡鹽使和鹽運使也被送到京城。胤怕夜長夢多,到達京城當天,就命都察院和大理寺一起審案。

弘晏和弘暉旁聽。除了讓這對堂兄弟學學審案,還有震懾之意。得有人說情,影響審案經過。

胤起先查抄鹽商時已臨近年關,有那外出的鹽商此時也回家了。弘晏和弘曜帶領衙役抓人時,是一抓一個准。不過,抓人時也只抓壯丁,老弱婦孺一個沒碰。

待嫌犯家中被搬空,宅子查封,老弱婦孺被趕出來,揚州百姓見她們連頭發都沒亂,好不容易生出來的同情心也因此消失殆盡。

正因胤一行人的行動干脆又不猖狂,衙役和士兵抓了幾十位男丁,也沒在城中引起慌亂。百姓面對面無表情的差役也不覺得可怕。

每當知府衙門有大批衙役出來,不擔心鹽價的城中富戶還跟上去看熱鬧。

二月十日,涉案的京官入獄,揚州城多出三家賣鹽的鋪子。新鋪子賣的鹽比以前的鹽便宜,百姓奔走相告趕緊去買鹽,過了今天沒明天了。

二月十一日,三家鋪子一開門,里面的鹽就被搶買空。

揚州商人們正准備打聽三家鋪子的來歷,人還沒派出去,得知鋪子空了,又是無語又是想笑。

翌日傍晚,等著看熱鬧的揚州商人們傻眼,運河邊又來三艘鹽船,三家鋪子被塞的滿滿的,價錢還跟昨兒開業第一天一模一樣。

瞧著便宜屯了十幾斤鹽的普通老百姓也傻眼,紛紛問掌櫃和伙計,鋪子里的鹽以後是不是都這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