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1(2 / 2)

衛生所借由現代的衛生服務站而來,元清帝打算從府縣到鄉鎮,日後甚至到村中,每一處都設立衛生所。

現有的醫坊可以直接整改,衛生所所長賜七品,大夫賜八品,可以說直接將如今管理醫坊之人從工商提到了官。

此項旨意出來自然有人反對,但醫事關性命,加之又是造福百姓之事,隨著太傅領頭,反對之聲很快就壓了下去。

不過元清帝也做了讓步,衛生所雖有品級,但並不領俸祿並無實權,薪資由所長發放,至於所長的俸祿,自是從百姓看病與葯材買賣所得。

否則等衛生所遍布全國,單發俸祿就得將元清帝發窮,除非將葯材管制,從此官營,這顯然不可能。

不過葯品定價可以進行管控,但需要慢慢來,先等衛生所建起來,等大家接受之後再一步步施行。

當然,這些官職的發放並不是隨意發下去的,若想要取得衛生所的經營權,這些醫坊便得像科舉一般,進行嚴格的科考,尤其是大夫。

因沒有統一的管理,大夫中藏著不少庸醫,元清帝看過的案宗中,便有不少禍事都是因大夫誤診而引發。

所以他明確點出凡是掛著大夫名號出來行醫的,必須得考取行醫證,得到太醫院的肯定,否則不得為他人診治開葯,而百姓若找了無行醫證之人治病,出了事概不負責。

至於如何考試,如何發放行醫證等等細節,便由元佩梁平安和太醫院院使楊仲仁負責決定。

而醫學堂設立,便是為了日後廣布衛生站做准備。

因學醫並非科舉,所以凡是願意學的都可以去醫學堂報名,太醫院御醫之上皆可為師。

待這些學生學成通過考試後,便可以分派到各府各縣,一直到鄉鎮的衛生所中,為百姓行醫,治病救人。

不過這至少也得需三五年,所以目前最重要便是已在坐館行醫的大夫。

這一消息通過時報,在會試放榜後第五日放出,頓時天下嘩然。

尤其各地開設醫坊的,激動得難以遏制。

從工商一躍到官,如何不激動。

更有不少原本並不經營葯材的商人立刻轉行,或者多加一行,開起了醫坊,一時各地原本隱在山野村子中的大夫變的搶手起來,醫坊需要有大夫才能開館,且時報明確規定,一家衛生所至少得有一名大夫。

元清帝對此並不制止,甚至樂見其成,所長只有一個名額,這些商人便是開設,也只能選出一人來,且所長並非實職,不過是個名號罷了,甚至他要的便是這些商人來辦,他對衛生所的設想可遠不止這點,日後會有更多用處。

於是在殿試開始的時候,太醫院醫官兩人一組,分派到各省,進行考試。

而新建好的醫學堂門前,涌來了大批的學生,從學過醫想更進一步的中年,到被父母帶來剛夠招取年紀的童子,足有三四百人,還有大批學生從全國各地趕來。

與此同時,元清帝坐在龍椅上瞧著一個叫黃修的學子蹙起了眉。

第132章殿試

大魏殿試在大慶殿內舉行,所有考生一一檢查過後找到對應編號的桌子坐下,開始聽題答卷。

殿試只考一場,由皇帝直接命題,大都與時政有關,這一回元清帝也不例外,雖考卷的樣式有了更改,但題目依舊是他到場後才命題。

而他給出的題目很簡單,只有兩個字:私鹽。

元清帝毫不避諱叫眾人知曉他接下來的打算。

劉和雖已經問斬,但他插手江南鹽務販賣私鹽一事並沒有完全了結,這其中牽扯太多人,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