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佛教百年大計(1 / 2)

,網游之血海霸主!

那時天師道衰微,寇謙之自身向道之心極誠,想方設法也要宣揚道教,老君還真有可能顯聖敕封他。為了進一步增加新天師道影響,寇謙之去見了北魏太武帝,但並未得到重用,努力鑽營下才找到了一位支持者。

這位支持者是著名大儒崔浩,有了崔浩的鼎力推薦,寇謙之得到北魏太武帝重視,派人把他接到宮中。太武帝專門派人去嵩山祭祀,把寇謙之的弟子接到國都,從此他既是天師也是帝師,深得北魏太武帝信重。

寇謙之每日在宮中辟谷畫符,他主張兼容並蓄,吸收儒學和佛教長處,改造天師道。

天師道得到太武帝尊崇,肯定影響到佛教發展,但當時魏武帝和寇謙之對佛教都沒有惡意。北魏太武帝後來發現僧尼不守清規戒律,盡干些傷風敗俗的事,於是下令禁止僧俗來往。

公元445年,北魏太武帝發現長安佛寺僧人與起兵反魏的胡人蓋吳有關,下令誅殺長安沙門,下詔各州殺僧人,毀佛像,禁民信佛,北魏佛教遭到毀滅性打擊。

北魏年間信佛的多為鮮卑貴族,宰相崔浩以儒學治國,一心想削弱貴族勢力,所以大力支持太武帝滅佛。

寇謙之對太武帝滅佛並不熱心,他認為道教已經是國教,佛教是戰五渣不能與道教相爭,沒必要排斥佛教,道佛可以融合共處。老子西出函關化胡為佛,釋迦牟尼是老子化身,紅花白藕碧葉,三教在周朝才開始分家立派,曾經本來是一家。

他多次求見宰相崔浩,分析滅佛的利害得失,但崔浩不聽,執意要徹底滅佛。佛教從五百年前開始布局東傳,北魏太武帝滅佛,國內所有寺廟塔院無一幸免,影響到佛教東傳計劃。

按照游戲設定,佛教東傳負責布局的主要有兩位,明面上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暗地里則是定光歡喜佛。

觀世音菩薩和定光歡喜佛出自東土,對東土風土人情極為熟悉,由他們負責佛教東傳很合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以柔和方式度化佛門有緣人,布局佛教東傳的同時,希望佛門在東土得到更大認可。

定光歡喜佛則是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暗中進行各種布局,比如支持蓋吳出兵反魏,蓋吳承諾一旦成功會把佛教定位國教。

佛教五百年前正式擬定西行取經計劃,取經前提是東土對佛門極大認可,信眾希望能傳入更多佛經。東漢永平年間,佛教《四十二章經》第一次傳入東土,距離唐僧西行取經大約五百年,由此可見西行確實是五百年前開始布局。

五百年前佛教開始傳入漢族地區,那時普遍認為佛法是一種神仙方術,取得的影響力有限。為了傳教,佛教主動提起老子西出函關化胡為佛,說老子去西方教導胡人才有佛教,佛教和道教實際上是一家。

佛門一直在兢兢業業地謀劃東傳,尋找布局西行取經的機會,太上老君因為化胡為佛的因果,只能默認佛教打著他的旗號宣傳。

盡管佛教不願承認,佛教確實要太平盛世才能昌盛,從永平年間一直到光和七年,佛教一直在默默發展提升影響力。東土佛教信眾越來越多,眼看布局西行取經不遠了,結果偏偏爆發了黃巾起義。

東土進入三國亂世,亂世中各大諸侯忙著打仗,需要兵源和糧草,而佛門恰好會占用這兩樣,當然不被各路諸侯待見。

定光歡喜佛懷疑是道教暗中搗鬼,因為導致黃巾起義爆發的張角,正是拿到了《太平要術》傳教,才有了爭霸天下的念頭。黃巾起義導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佛教沒有了發揚光大的基礎,布局西行取經也就不可能了。

暗中調查了一番,發現乃是白蛇和漢朝開國皇帝之間的因果,並不是道門高人布局。盡管極度不甘心,定光歡喜佛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回靈山稟報東土情況,表示東土暫時沒有布局西行取經的可能,只能等待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