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5 人心逐利(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820 字 2021-06-16

際遇有了巨大落差,當衣食都不能得到滿足,人的脾性不同,自然也會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誠然有相當一部分人仍是固守門第以自傲,但也同樣不乏人想要改善生存狀況,自然與那些求進無門的京口人家一拍即合。

有了這些舊姓人家不遺余力的搖旗吶喊,京口這里許多原本素無清望的人家都是聲名鵲起,而有一些本來就有不錯家聲的人家因為早先南渡時家道中落,也借著這個機會,再次回到了主流視野中。

而那些外來者也借著這些本地人家的幫助,開始在京口大肆置業,諸多園墅拔地而起,隱爵中的股資也是變更交易頻繁,讓整個京口再次煥出新的活力。

過了大業關之後,沈哲子便遇到了前來迎接他的二叔沈克並商盟中許多吳中親舊。今次隨他返回行台的隊伍可謂龐大,建康方面暫時達成了妥協,作為時局中的實力派,陶侃和溫嶠都已經與王導達成共識,各自排遣一部人馬,跟隨沈哲子前往行台迎接皇太後等人。

原本沈哲子是不打算近期再歸京口的,他在都中雖然沒有了具體的職事,但是還需要親自坐鎮往江北調集派遣人力物力。但是行台方面隱爵和商盟一些主事者都傳信言道一些不好的趨勢,加上選拔往江北去的人員也出了一點意外。

那些跟隨沈哲子奇襲建康的世家子們不乏人都踴躍要求加入杜赫的隊伍,這讓沈哲子有些始料未及,但也不乏欣喜。這些人願意往江北去建功,沈哲子是樂見其成,但是也不好就這么隨便將人派去江北,沒法跟他們各自家人交代,因此今次順便一起帶回京口,讓他們各自與家人溝通好了,若是還是執意要去,那就一起加入。

因為京口方面催促的急,沈哲子先行一步到達大業,吩咐留守大業的人員負責接待後方的大軍,然後便又啟程與那些迎接之人趕向京口。

沿途中,沈克跟沈哲子講了講隱爵和商盟展的隱憂,便是前言諸多外來人家與本地人家的交易和合作。隱爵和商盟的供銷一體建造出來非旦夕之功,隨著運作壯大的過程也形成了許多約定俗成的規矩。但是隨著加入者的頻繁變更,原本許多規矩都遭到破壞,這給二者日常的運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早在陶公擊破歷陽之時,行台已經有風傳言道庾氏外戚得用,無功有罪,引禍江東,陶公今次率眾東來,不只要平叛,更要撥亂反正。護軍在行台,維系已是艱難,若非皇太後固執為用,境況更加堪憂。」

沈克講述完京口眼下大體情況後,便嘆息道:「人心叵測,欲壑難平。商盟自有吳中根基,尚能保持不亂。不過如今隱爵卻是一鍋沸湯,諸多人家加入,想要分割事權。護軍已經難為決斷,早先集運准備輸往建康的資貨如今也被困在大江沿岸,一拖再拖不能起行。」

沈哲子聞言後,便微微點頭。隱爵和商盟這個構架會出問題,他倒並不意外。早先這個構架之所以能夠成立,那是因為有一個合力開京口大市場的前提。但如今京口市場已經得到充足的開,顯露出足夠大的潛力和利益,引人覬覦是再正常不過。

沈哲子從沒想過單純依靠資本力量能夠完成太深刻的變革,無論任何時期、怎樣的經濟變革,政治先行永遠是一個無法忽略的前提。隱爵的建立,前期雖然有五級三晉那種極富煽動性的理論支持,但更重要的還是庾家的權勢所提供的保護和吸引力。

如今庾家權勢岌岌可危,隱爵會有搖擺是肯定的。尤其行台創立在京口,這就給了許多人以錯覺,似乎他們奮力一躍就能進入到中樞之內,完成家世的一個大躍遷。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政治上的進取很容易就壓過對利益的需求,從而給人提供一個分化瓦解的可能。

沈哲子眼下的平靜,倒不是什么故作姿態,或者說事後諸葛亮,當他決定將行台安置在京口,就已經對眼下這情況有了預料。早先因為忙於戰事搶功,他只是在京口策劃了中分揚州便匆匆離開,對於隱爵和商盟都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改動,事實上也是留了一個坑,希望能讓更多人卷入進來。

沈哲子並不覺得那些隱爵人家力求政治上進是忘恩負義,人在合適的情況選擇更大的利益是本能,而且他也樂見這些人家在政治方面表露出野心來。許多事情,本來就不能以道德為衡量標准。

歷史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任何事物的展都會有一個過程。在原本的歷史上,京口這些僑門除了類似庾氏、褚氏包括郗氏等寥寥幾家在時局中找到位置顯赫一時,作為一個有政治抱負的整體躍升到政治舞台上,那還要在幾十年後。

可是現在京口的形勢顯示出來,這些人家已經有了自己的政治意圖並且正在為之努力,當然這其中有那些青徐僑門拉攏的影子在內,但是這些人家的崛起,勢必會瓜分固有的政治資源。那些高門以為可以鼓動這些人去達成自己的意圖,其實已經走到了沈哲子給他們挖出的墳墓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