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人心渙散(1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2312 字 2021-06-16

梅雨將近,大江水漲船高,奔流橫絕南北,所過之處,萬山青蔥。

一艘大船自建康出,順流而下,到達塗水與大江交匯處時,匯合了早已經在此等候多時的七八艘舟船,沿著塗水逆流而上,往大江北面行去。

塗水乃是大江下游極為重要的一個支流,流過淮水與大江之間的廣袤區域。在交通極為不便的古代,水道通不通暢便是區域能否興旺的根本。

籌劃多日,乃至於自穿越之初便已經下定決心要北上。今天,沈哲子終於越過了大江,雖然此行只是為了給杜赫運送糧草輜重,順便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江北的形勢,身邊並無萬軍同行,但沈哲子心情仍然不乏激動。

自從船隊駛入塗水,沈哲子便一直比較亢奮,每每站在甲板上眺望兩岸,想要看清楚大江北岸這大好河山!

或許是心理的作用,所見風物較之江東已經有了明顯的不同。雖然所見也多遠山青黛,郁郁蔥蔥。但是如果身在江東,除此之外還能看到水道上往來穿梭、擦身而過的舟船,能看到江畔頑童牧牛、壯力俯身耕作,乃至於無賴浪盪、策杖高歌。

塗水兩岸,風景也頗壯美,山峰或是高聳、或是低伏,漫山被林,綠得青翠直接,生機盎然。厚厚的土層,開闊的平原,大塊大塊堆疊在水道兩側,荒草雜枝恣意生長,那蔓生的枝椏、肥厚的綠葉、深插在土層里的壯根,以植物應有的方式將這片土地所蘊藏的生機汲取出來,噴涌向上!

景致雖然壯美,但終究少了一些什么,完全不需要思忖,沈哲子便能夠感受到,是人氣!放眼遠眺,視野所及,原本這里應該是一片膏腴豐饒之地,阡陌交錯、雞犬相聞,炊煙裊裊,屋舍連綿。

可是現在所見到的,卻是草木自葳蕤,人跡卻絕無。這么說倒也有些不准確,岸上還是有人語馬嘶聲,但那是沈哲子今次的隨員斥候,跟隨著船隊沿江巡弋警戒。

這不免讓沈哲子感覺有些乏味,他不是不愛秀美山河,然而山河再怎么秀美,沒有人在這里繁衍生息,終究還是少了幾分顏色。

原本這里不該是這樣子,甚至去年過來的話,應該也能看到許多逐水而居,墾荒耕織的民眾活躍在兩岸。可是因為去年那場內戰的侵擾,這附近區域也難置身其外,大量民眾或被叛軍裹挾,或被勤王之師驅逐,即便有僥幸流竄於外,寒冬那一場飢饉到來,也都遠徙他方,苦覓生計。

「不義之戰,真是害民尤甚!勝也不幸,敗也不幸,生者多辛苦,亡者難解脫。」

船行過一處稍有平緩的河灣,沈哲子終於看到岸邊坡地上有生者留下的痕跡,那里應該是一座不大的農庄,只是屋舍早已經坍塌,只剩下了一些斷牆殘瓦突兀的擺在那里,未被荒草淹沒,有森森白骨應是掩埋在地下,但卻被雨水沖刷出來,半在土中、半指蒼天,似是地底怨氣滋生蔓延,仿佛一塊癩痢傷疤,丑陋而又觸目驚心。

今次跟隨護衛沈哲子的郭誦行過來嘆息道:「駙馬不必以此介懷,若能長在北地,久而久之也就見怪不怪。類似這樣的荒土,人蹤絕跡只是暫時,很快這里又會有新的流人到來,翻土墾荒,劈木築屋,熬得過最初就能活下來,養出幾分元氣後,等著下一輪的宰割降臨。」

「這樣一個世道,人命就似雜草,大火燎原後看似空空盪盪,但等到春雨澆灌之後,總有新芽又會破土生出。少年時所見民生艱難,諸多慘事,我也是頗受煎熬。但本身已是力有不逮,也實在沒有余力庇護太多鄉人。後來也就目作尋常,一力誅惡,無暇他顧了。小民雖然微如芥子,但只要掃盪出一片清明,他們也總能活下來。」

似乎是為了回應郭誦的話,當船行過一片高崗時,曠野中便傳來了驚恐的叫嚷聲。岸上的斥候們掃盪左近時,在密林里現了一群三十余名正在采集漿果的難民,男女俱有,甚至於其中還夾雜著幾個胡人,一個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往四野飛奔流竄,很快就隱沒在了一片荒嶺中。

沈哲子眼下不能幫助這些人太多,心內已經有幾分郁郁寡歡,待見他們一個個仿佛驚弓之鳥,每見軍旅行過便就驚慌逃竄,心情不免更加惡劣。

他略作沉吟後便提議道:「不如把我們的旗號打起來吧,那些人若知是王師行過,也能少受些驚擾。雖然眼下不便賑濟他們太多,但若他們願意的話,也可以跟在船後同往戍堡安置下來。」

說完後,他便見郭誦,乃至於那個同行的蕭元東臉上都露出怪異之色,便意識到自己應該是說了蠢話。他訕訕一笑,又說道:「我也知王師旗號在江北未必有多大號召力,就算他們不能信任,最起碼也能相安無事吧?」

蕭元東聞言後便長嘆一聲,說道:「去年我等第一次踏足江北,原本也是如駙馬這般想法,過江不久後便打起了旗號。行進不多久,前來擁迎者已經將近千余,最開始我們是受到極大鼓舞,沒想到王師旗幟在江北居然有這么大的號召力,乃至於美夢幻想旬月之內便能集眾萬余,在南塘開創起一片局面,不愧駙馬所用……」

「那些人隨隊而行,初時倒也安分,既不滋事吵鬧,也不討要太多,每天只要些許薄糧活命即可。可是隨隊幾天之後,卻有一夜嘩變,他們仿佛約好了,直接將隨營的輜重哄搶大半。殺又不能殺,阻又阻不住,到了天明時,不只那些流民一個不剩,輜重也差點都被搶空。」

沈哲子聽到這里,已經略有目瞪口呆,這件事他是知道的,杜赫過江不久便遭遇了一個不小的損失,那時候他已經回到吳中鄉里,得信之後便連忙指示京口集糧馳援。不過在那信中杜赫只是言道貪功失算,遭亂民哄搶,細節方面卻沒多說。

現在聽蕭元東講起,才知這些亂民居然是他們自己招來的。如果說遇到成編制的武裝力量,對戰不利而丟掉輜重還倒罷了,可是居然被一群流竄的難民給詐住,換了沈哲子自己也真是難於啟齒。

郭誦聞言後便也嘆息道:「北地形勢確是如此,人心奸猾浮躁,那些小民確是受害甚苦,因而也就變得不再願意信人,更不願將命托於旁人。往年李使君初鎮地方,因不忍見小民流散受苦,甚至以軍糧賑濟,也是依附者極眾,一時聲勢大盛。但若一旦糧困,又或戰事失利,這些小民即刻就會離散四野,所害尤深。」

「羯奴也知小民易附難安,因而故意在四野多造殺戮,將小民驅趕往各塢壁依附。有的塢壁因容納太多,糧盡之後不戰自潰,有的則納入敵虜,被內外夾攻而擊破。早年各鎮也是身受此苦,流人來投,若不接納,情不能忍,義不能彰。但若接納了,這些小民又忠奸難辨,隱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