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人心渙散(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2312 字 2021-06-16

「是啊,我等在南塘戍守也是遲遲無功。雖然仍是多有流人來投,但早先受了教訓,也不敢放手去接納,而且墾植時多派兵眾把守,但仍然免不了有流人攜著放的糧種工具私逃,屢禁不止。」

蕭元東講到此節,也是滿臉無奈,以往在江東時,總覺得過江後可以放開手腳去做,自然會有大量建功的機會。可是真正到來之後,才現處處都是障礙,處處都束手束腳,不止要擔心羯奴來攻,還要面對當地的塢壁主排斥,甚至於那些看似可憐的流人都防不勝防。

對於北地的形勢,沈哲子也是所知大概,往往都是從旁人口中聽來,但細節上卻沒有深刻的感受。如今再聽兩人言道此節,不免也是大感頭疼。

這兩人所說到的問題,倒也不足以說明人性卑劣或高尚。當戰火頻頻,朝不保夕時,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本就盪然無存。士族高門、軍頭悍卒自然尤其生存之道,小民當然也有求生的自由,短視也罷,奸猾也罷,最起碼那樣做能讓他們看到眼前活命的機會。

「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讓小民固依長留?」

雖然心里已經大概知道了答案,但沈哲子還是不死心的問了一句。

「有自然是有的,鄉人彼此信任,結堡自守,不納外人。又或私擴部曲,廣掠方圓,將那些流人囚禁起來,作馬牛役使。溫和些的,那就收容大量寡婦,招攬流人壯丁入贅,待其安家生子,再作驅使……」

郭誦乃是北地悍將,對於塢壁經營也是獨有專長,許多控制人身自由的手段都是信口道出,侃侃而談。

沈哲子聽得很仔細,但卻仍是忍不住的失望。這些手段用來經營塢壁以求存還倒罷了,但若想憑此積攢起足夠征討並且打敗羯奴、進望天下的力量,則遠遠不夠。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沈哲子也就明白了為什么永嘉之亂後,多是胡人在中原大地馳騁,但卻少見漢人英姿。並不是因為武勇太遜,而是因為欠缺一個有效的動和組織手段。

胡族通常部落為兵,這意味著起家最初就占據了絕對優勢的地位,擁有了相當一批足夠忠誠的軍事力量。趁著動亂四方出動,積累財貨,擄掠人口,很快就能成事。

但是漢人的社會組織並不具備這種優勢,以家庭宗族為單位,本身的動員力便已經處於劣勢,而且又有定居一地的生活習性,安土重遷。

像沈家這樣的武宗豪門,雖然擁有動萬人的動員力,但一方面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本沒有戰爭經驗的樣子貨,另一方面那種根深蒂固、安守鄉土的想法不足支持四方征戰。

而被迫流散各方的普通民眾們,雖然也誕生出了乞活軍這樣的武力團體。但是乞活軍內部本身就矛盾重重,派系林立,而且領導者也和北府軍頭面對同一處境,那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政治目標。

沒有目標所帶來的後果就是做事根本沒有長足規劃,只能輾轉各方派系之間被人當槍使,受制於人。譬如擁有乞活軍背景的後趙李農,先是在後趙為將,替後趙擊敗了褚裒所動的一次北伐,致使褚裒憂憤而亡。

後來李農又大力支持冉閔背叛後趙,但是冉閔為了獲取東晉的幫助,毫不猶豫的干掉了李農。但是當時冉閔已經僭越稱帝,東晉既沒有理由,也沒有義務去援助他。

李農就因為這樣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訴求,結束了自己糊塗的一生,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當然冉閔殺李農的原因有很多,既因為李農與東晉朝廷有仇,也因為其人本身對冉閔而言就是一個威脅。總之就是活著糊塗,死的懵懂。

有沒有一個明確的政治目標,對一個武裝團體是至關重要的。東漢末年最大的一個流亡軍頭,莫過於劉備,劉備就是有著明確的政治目標,輾轉各方,幾乎流竄了大半個中國,部下卻一直保持著極高的凝聚力。

當然類似李農那種乞活軍頭,就算有政治目標,意義也不大,因為根本不可能獲得漢人塢壁主的支持。劉備在流竄的過程中,就一直在注意與豪族名流的交往,譬如在接到孔融的求救信後,居然激動的說道:孔北海居然知道世上有劉備這個人!所謂的皇叔,並不是他生來具有的一個籌碼,而是辛苦奮斗的一個成果。

如今中原的形勢,較之三國時還要復雜得多。胡虜的肆虐並沒有讓漢民們上下一心、同仇敵愾,這是時代的局限和無奈,高門不願放低身段去迎合大眾,而大眾也對朝廷正朔法統失去了信任。完全以純道德的視角來看待這個時代,沒有意義,也於事無補。

沈哲子雖然預見到北伐並且固守會很困難,早早派杜赫過江來,但是對於如何收拾已經散落成渣的人心,其實一直還沒有太好的思路。如果完全以刑威震懾,這是逼著民眾們出逃,而如果完全以恩義厚結,就像被搶了糧的杜赫,也是哭笑不得。

問題既然想不明白,那不妨暫且懸而不論,總會找到解決的方法。他今次過江來,除了深入了解一下江北的形勢之外,也是想跟左近那些流民帥、塢壁主們稍作一些接觸,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與他們交流的切入點。

沈哲子這個駙馬的身份雖然比劉皇叔要瓷實一些,但東晉朝廷的民心所向與強漢不可同日而語。朝廷的詔令在那些塢壁主們眼中都不算什么,他這個駙馬又算是個什么色的鳥?

但想要在江北經營局面,這些人是繞不開的,早接觸一下也能提前做好鋪墊。沈哲子一旦入台,很長時間都不會再有太多閑暇時間。他甚至有一種預感,當自己下一次離都的時候,可能就是正式率部北上的時候。

雖然身份未必會被敬重,但沈哲子也不是送上門來被人打臉。他過往數年在江東經營出的局面,就是今次北上與那些塢壁主們對話、交流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