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4 妙計難施(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2975 字 2021-06-16

莫非母後已經察知她要過江,想要以此相阻?

「關閉家門,就說我身抱微恙,正在鍾山別業休養,旬日內都不便歸都受詔!」

有了這個想法,興男公主心內頓時生出與人斗智的樂趣,她家里連人都沒有,還能怎么受詔?想要宣詔,還不得乖乖過江去!更何況,既然要以大封來穩定新勝之軍的軍心,軍前宣詔,效果不是更好?

台內那些人不想過江奔走一趟,憑什么要她在家遷就,錯過行程?

於是應付過這一件事,興男公主又開始喜孜孜親自指點家人整理行裝。然而過後不久,家人便又來報,台中宣詔官員已經直往鍾山別業而去,詢問該要怎么應對。

得知這匯報,興男公主便有些惱怒,這些人簡直太過份!她家夫郎不辭辛勞凶險,遠赴江北創建功業,這些人怎么就那么矜貴?不依不饒,不肯過江,偏要在都中授爵!

心內存了這一份怨氣,在興男公主看來,這已經不是受不受詔的問題,簡直就是對她家夫郎的一種輕視!你們不肯過江去,偏要在都中不依不饒的糾纏,要么就不受封,要么就一定要過江才受!

既然躲不過,那就迎上去!

心內有了決定,興男公主當即便命家人備好車駕,疾往台城而去。順便吩咐家人,轉告都內沈氏親長,在沒有一個說法之前,任何一家都不准接待台內封賞官員!

此時,台城內幾位台輔湊在一起,心情也不乏焦灼惡劣。尤其中書令褚翜,臉色更有幾分陰郁。

豫州大捷,矚目者本來就眾多,封賞遲遲拖延不決,也讓人憑生許多猜測。褚翜雖然司職中書,照管詔令,但本身並不是一個強勢的執政,話語權較之故中書庾亮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在關於沈維周的具體封賞問題上,他也不能一言決之。

得了王丞相的指點,褚翜想出這樣一個妙招來,但想要做成實局也不輕松。這兩日在台內分別約見太常、光祿等重臣,屢作溝通,加上王丞相雖未親自出面,但暗里也幫了一些忙,這才在不驚動太多人的情況下達成一個共識。

詔令制成,送呈苑內倒還輕松,很快就獲得了皇太後的批准,甚至褚翜還久違的得了皇太後的幾句誇贊。言語神態中對她家婿子的關愛,讓褚翜都難免略感羨慕。但這一份關愛若是不合時宜,也實在不是一樁幸事。

於是在台中絕大多數人還不清楚的情況下,這一份詔書便已經制成,而後便是前往沈家宣詔了。這本來是最沒有難度的一個環節,如今沈充父子俱不在都中,余者嫡親也多不在,女主當家,又怎么能夠深悉明辨這當中的利害?

一旦宣詔完成,即便來日沈維周得信還想推辭,惡劣影響已經造成。彼此心隙已生,那就不是簡單的言語能夠化解了。褚翜之所以做到這一步,並不是要破壞豫州的大好局面,而是想要借此嫌隙,來加深台內對於方鎮的影響和掌控。

豫州之局造成這樣一個局面,老實說他難辭其咎,而王丞相也不能置身事外。

庾懌跟沈維周私相謀奸,要趁著勝勢將豫州造成軍政一體把持的局面,原本用來作為妥協交換的甲田令在這當中揮了極大的作用。豫州人丁田畝一體掌握,自耕自給,還有吳中資貨源源不斷的支援,徹底將台中晾在了一邊。

如果不能盡快將豫州撕開一個口子,來日若再由其展,割據之勢將無可避免。而且豫州地近京畿,屆時所害較之荊州還要嚴重得多!

褚翜也不想為難沈維周,相對而言他更想收回那個一時糊塗而妥協的甲田令,當時只以為有荊州先例,稍作讓步讓軍事得以更便捷的調度也無不可。但他當時卻沒有意識到,荊州行此政令時,乃是中朝最盛的年代,可是如今的中樞權柄又怎么跟中朝時期相比!

但這種話更難說出口,畢竟甲田令當時是用來作為交換王導丞相之位的。如今丞相也做了,好處要轉手收回來?如果彼此還在台內,倒可以輕聲細語的商量妥協。可對象卻是一個方鎮,而且是剛剛得勝的方鎮,方鎮與中樞之間的事情,再小那也是大事!

他如果真敢這么做,故中書就是他的下場,或許還要不如!蘇峻作亂時還有方鎮討伐,可是他如果惹毛了方鎮呢?今日廢了豫州甲田,明日是不是要廢荊州?

國器不可輕用,唯有付諸柔術。凸顯沈維周,讓豫州上下離心,繼而台中快介入,讓局面穩定下來。對於王丞相穩重且有效的計謀,褚翜也真是又有領教,既有佩服,又不乏警惕。

但是褚翜卻沒有想到,原本計劃中最無難度的一個環節卻出了紕漏,詔書已經制成,居然無人受詔?

這場面就尷尬了,你要么接受,要么拒絕,既不接受也不拒絕,只是避而不受,讓詔書流轉在外,這是什么意思?而且詔書流傳太久,內容流傳出去,還能不能收到原本之效?而且詔書被如此輕慢對待,時人又將如何看待他這中書令?

就這么忐忑過了一夜,第二天朝會時,大概詔令的事情還沒有完全流傳出去,因而沒有引起什么討論。然而褚翜卻敏感的察覺到不乏人在望向他時眸中隱有譏誚,心情不免更加惡劣,繼而不免轉念一想,不知王丞相在教他時,不知是否會預料到這種情況?

朝會結束後,褚翜懷著患得患失的心情回了官署,已經開始考慮該要怎么收場。其實詔書遭受此類待遇,並非特例,時人不乏肥遁為美,避入山野躲避征詔之事時有生。

但問題是跟眼下的情況不一樣,人家沈維周可沒有隱避,明明白白就在江北塗中,只是詔書實在不宜送過江去。這一份尷尬,簡直就是中書咎由自取!

然而尷尬並未就此結束,褚翜回到官署不久,久尋不見的丹陽長公主居然在琅琊王陪同下徑直造訪中書。

褚翜在得到稟告後,先是愣了一愣,繼而便松了一口氣,無論如何,正主已經出現,事態無論演變到了哪一步,也將要有一個結束了。

可是他高興的太早了,待將琅琊王和長公主迎入官署後,便見長公主一臉不善的望著他。

「駙馬都尉明受國用,率堂皇王師,北上破奴,克成正義之功!中書掌詔,理應持正公裁,論於明堂,量功以授,何以殿下潛論,逼受私門之賞!」

太多的訓語,褚翜已經聽不入耳,頭腦已是嗡嗡作響。幸在長公主只是在署內訓語,如果這話流傳出去,那么問題已經不是受不受詔的問題,而是中書令不要臉,因權謀私,趨炎附勢,假公器而邀恩,強逼駙馬承受非禮之賞!

一場鬧劇,至此而至。如果褚翜得知他此謀不成,僅僅只是因為強阻怨思婦人去見夫郎,以至功敗垂成,只怕要更加欲哭無淚。

於是趁著風波不大,封爵詔書被召回銷毀,繼而台內也終於拿出了一個封賞詔令,內容並不多,只是批准了豫州所請,僑置郡縣,職事悉定。雖然這當中也留了一個尾巴,除了梁郡、潁川等寥寥幾個僑郡職事確定之外,余者俱是暫定。當然這又是另一場交涉和較量了。

至於名爵之類,在這詔書中幾無所涉。所謂縣公之類,也是不了了之。畢竟都被長公主罵到了臉上,褚翜是自知理虧,難與人言抱怨,但若還腆著臉要作厚封,那就是真的不要臉了。

然而就算是這樣,他此前費力促成此局,最後落得這種局面,其中內情以及他的難堪,只怕也難瞞作秘辛,將要淪為笑柄。

興男公主在看到台中新頒布的詔書後,心內不免自責忐忑,沒想到自己一時抱怨,竟把夫郎該得的封爵弄沒了,不可謂不懊惱。不過轉念又一想,自家夫郎才大敢當,來日自然會著功無數,何愁名爵難得!

於是她便也拋開雜念,率著十幾名親厚家人,在庾曼之等人一臉苦色的護衛下,喜孜孜過江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