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8 不肖子孫(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572 字 2021-06-16

陶家在東吳年代不入世族,中朝之後則更加式微。陶侃早年雖然也在注意結好名流,但其實收效甚微。他人生真正迎來轉機,已是年過四十之後,當時中朝名臣劉弘坐鎮荊州,恰逢義陽蠻族張昌作亂,陶侃被劉弘招至麾下,才終於得以領兵作戰,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並且在其後的陳敏作亂中,得以出任舉足輕重的江夏相。

然而好景不長,過了沒多久,陶侃的恩主劉弘便去世,而陶侃也因喪母而不得不離職服喪。等到他再次出山時,局勢已經生大變,當時琅琊王司馬睿已經南渡,且與時任江州刺史的華軼不乏矛盾。

陶侃當時被華軼舉用,然而他的侄子陶臻卻認為華軼勢不能久,背著陶侃私下里投靠了琅琊王司馬睿,逼得陶侃不得不與華軼劃清界線。事實證明,陶臻的選擇是對的,假使當時沒有陶臻私自決定,陶侃或許已經要給華軼陪葬,更不可能獲得如今的權勢名位!

陶侃自知家事如何,他以寒素身登高位,雖然過去這些年也不乏提攜施恩,在鎮中頗具人望,但是得罪的人也不少。一旦權位不在,極有可能會遭到打擊報復,尤其諸子俱都頑劣,一個個不知憂為何物,他在世時尚可有舊情庇護,可是一旦不在了,很有可能便禍不遠矣。

兒子們不堪寄望,所以陶侃也只能將希望寄托在陶臻身上。

陶臻聽到這話後,也是不乏苦笑,嘆息道:「叔父厚望寄我,我又怎么敢懈怠。我只是擔心才庸力淺,未必能夠……」

如今的陶臻,也早已經年過五旬,身為疆場廝殺的戰將,這個年紀已經不小。事實上如今的陶臻也因陳年舊傷纏身,已經久久不上戰場。他也不認為自己能夠有幸活到叔父這個年紀,即便是用心關照,也未必還能關照多久。更何況,如今的江東已經有了秩序,他也很難再獲得叔父這樣的權位榮譽。憑他那些堂兄弟們的作死能力,來日就算他想要關照,也很可能力有不逮。

陶侃聽到這話後,又是長久的沉默,過了好一會兒,臉上才擠出一絲笑容:「以彥遐觀之,來日入鎮為繼者,應是何人?」

如果能夠猜到來日何人出掌荊州,並且做出應對准備,對於陶家日後也能略有關照。

陶臻聞言後沉吟片刻,而後便搖搖頭:「實在看不出。」

倒也不是看不出,畢竟荊州如此重位,時局中夠資格謀求的不過那寥寥幾家而已,哪怕是胡亂去猜,猜中的幾率也會很高。

「是啊,實在深恨我家無有貉兒之賢!」

陶侃聞言後也是一嘆,類似的問題他與陶臻也曾談論許久,都覺得沈哲子是一個不好猜度的變數。事實上從當下的局面來看,最有可能出掌荊州的乃是中書令褚翜。褚翜對荊州的關注由來已久,也毫不掩飾其人意圖,更將堂弟褚裒派任武昌太守,可謂占盡先機。

但叔侄二人在商議良久之後,仍然覺得不能獨押一注。以琅琊王氏為的青徐僑門他們是不必想了,有了早前奪取江州之仇,青徐人家但凡有人出掌荊州,對陶家都不會手下留情。而且隨著沈氏吳人對於琅琊王氏不遺余力的追打,他們能夠勝出的機會實在渺茫。

當然吳人也不可能獲得執掌荊州的機會,所以未來的荊州刺史,只能在豫州幾家門戶之間揀選。在這樣的情況下,沈家早年與庾氏不遺余力的交好,便讓人不得不感慨實在是一招妙棋,不至於徹底斷絕了荊州的希望。

不過就算如此,陶侃也並不看好庾家。一則庾亮執政害國記憶猶新,二則庾懌也根本不具備庾亮的才能和人望。單單從對荊州的態度上,褚翜早已經先人一步的布局,可是庾懌卻後知後覺,對於荊州根本就沒有太多關注,以至於如今荊州鎮內甚至不乏人根本不知庾懌何人。

之所以還要派人先通知一聲,主要也是因為陶侃不想放棄與沈家的這一份舊情。無論來日何人出掌荊州,沈家有沈哲子這樣一個希望所在,未來幾十年安穩可期,陶家本就乏甚舊誼,更不能放棄這樣一個難得的後援。

兩人又閑聊一下時事,而後門下來報,言道武昌太守褚裒前來拜望。陶侃聞言後便嘆息一聲,吩咐陶臻先往內室,然後才命人將褚季野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