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 科考取士(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2758 字 7个月前

一行人上了碼頭,萬新先向市監屬吏打聽一下荊州上洛舉人所在,那些吏員們得知他乃是落單的州試舉人,對他也是分外熱情,更主動提議為萬新引路。

至於萬新那幾個鄉人,既要忙於本身的商事,本身也非洛上常客,見屬吏如此熱情,且本身還有一個官身的保證,便也放心將萬新托付給他們,只是在隱秘處將其父萬銘寄存在自己這里的財用轉交給了萬新。

有了洛陽本地人的引路,關鍵還是萬新的舉人告身起了效,萬新入洛的過程辦的很順利,先入洛陽縣署特事直辦換了洛陽流籍。

在辦理流籍的時候,萬新也細心觀察,只見洛陽縣署外其他入此辦理流籍而暫居洛陽的時人們還在排著長長的隊伍,而他因為有舉人的告身,卻能直通署內,前後兩刻鍾的時間便辦好了一切,且這一張流籍籍紙也與旁人略有不同,別人只是一張白紙寫明籍貫並暫留時間,而他卻是一張紋金竹紙,且沒有定死暫居期限。

「近年四方上洛者眾,郎君得此紋金籍,在洛陽與在籍民戶無異。若是貴鄉有鄉貴先達而建鄉館者,更可得許多關照。」

負責引路的市監屬吏熱情為萬新講解一些洛陽的規矩禁忌,萬新一邊傾聽著,但很快就被洛陽市井繁華將注意力給吸引過去。

洛中八十一坊,宏大繁華,遠非簡陋鄉土可比。由於今年首開春闈科考,因是如萬新一般趕著上洛的各地年輕俊彥不在少數,一個個也如萬新一般朝氣蓬勃,對前程充滿了希望。

行走在此繁華都邑中,萬新更覺得自己選擇沒錯,若真聽從老父言教而老死鄉野,那真是枉生此世,辜負此身了!

洛陽雖然繁華,但物價也是極高,萬新小作打聽,還是決定麻煩屬吏再引他前往城南龍門。據說各州公車舉人俱都集中在那里,他們荊州舉人肯定也不例外。而且聽屬吏所言,龍門自有學府雲集,學風濃熾,甚至就連國子監下屬館、院、堂俱在天中,對於學子也都多有照顧。

龍門與洛陽城之間自有開闊馳道勾連,只需幾錢車資便可登車,半個時辰便可抵達龍門。原本萬新還有些不舍洛陽城內繁華,可是當他到達龍門之後,所見山水秀致、學館滿山分布,學子更是集聚如雲,些許失落頓時拋在了腦後。

更讓萬新感到欣慰的,是他在抵達龍門剛剛落車不久,迎面便看到他們荊州州館正坐落在一片建築中極為顯眼所在,大大幡號迎風招展,門前出入赫然有幾人正是他的州學同窗!

萬新先是呼喊幾名同窗名字,彼此匯合後又鄭重謝過那名引路的市監屬吏,並硬塞給對方五十錢,目送對方離去之後,這才興高采烈地與同窗們直往州館行去。

「咱們荊州州館,可是天中諸館最為雄大者之一,所遜者唯吳州等寥寥幾館而已!此館所以落成,靠的便是南平公、廬陵公、安陸公等等諸州內賢良仁長資助……」

離鄉之人難免惶恐,任何一點來自鄉土的榮耀都足以令他們津津樂道。

聽到先到的同窗誇耀他們州館宏大,萬新也感與有榮焉,同窗所言幾人,他略加思忖之後便也了然,南平郡公李弘現任御史大夫,乃是荊州文武在朝勢位最為尊貴者,廬陵縣公陶弘更是此前久執分陝的名臣陶侃嫡孫,安陸縣公鄧遐等等,即便不是舊籍荊州,但功業多成於此,榮顯之後集資於此興修州館以供上洛荊州人士居住,也算是一種回饋。

「荊州州館已經如此宏大,那吳州州館更是何態?」

看到眼前宏大建築,萬新有些好奇問道。可是當他問出這番話後,便見幾個同窗俱都神情古怪。

「喏,就在那里。」

氣氛沉悶片刻,才有一名同窗隨手一指東面。

萬新轉頭望去,只見東面一水之隔的香山山野上下的確館閣眾多,但若說有什么明顯能夠超越他們荊州州館的建築,卻是真的沒有,便又問道:「哪一座?」

「那里,整座香山,都是……」

聽到這話,萬新頓時眼神激凸,片刻後才喃喃道:「常聽時言吳人豪綽,今天總算是見識到了。」

吳州帝鄉,比是比不了的,特別皇長子沈雒年滿十五歲之後受封吳王,由原本吳興、會稽大半析立而成的吳州更是儼然以儲君潛邸自居,更是事事爭先、不讓頭籌,各家或是不計代價的置換產業、或是大手筆收購,直接建起了占據龍門半壁的香山而大建州館鄉邸。

如果不是聖人發聲直接遏阻住這股勢頭,只怕一水之隔的龍門山都要被吳人們金山銀海撼動。

當然這些只是小事,對於雲集龍門的各方學子而言,即將開始的春闈科考才是關乎前程的大事。

萬新在與隊伍匯合之後,便也了解到更多有關科考的內情。

這一次科考將成朝廷選才定制,三年一屆,並開常科十數名目,各州學子唯有通過州試獲得舉人告身,才有資格參加科考。這些大的規定,此前州學師長已經有教誨,萬新倒是並不陌生。

至於更多的細則,則就需要同窗們的介紹了。比如這一次科考雖然名為春闈,但其實是從三月中一直考到五月初。所開合共十三科,秀才、俊才、明經、明法、大業禮、國史、三史等等科目。只要擁有舉人資格,這十三科都可任意選考,如果有精力,可以十三科統考下來。

當然,每一科錄取人數都不相同,所考的題目也都有區別,難度上自然便也有差別,其中像秀才科僅取三人,除了最基本的經義、算經之外,還必須要連射五策,五策皆中才會擇優錄取。因是秀才科被學子們戲稱國士科,換言之只要能夠考中,未來最起碼宰輔前程。

各科所中舉人,俱都得號貢士。擁有貢士資格,便能參加五月初的殿試,殿試考試倒是簡單,唯策論三題。殿試得錄之後,便賜進士及第,弘文館入學待詔,一旦得用最起碼都是正八品起步,殿試三甲更可直入部寺機要觀政察授。

聽到同窗們種種講述,萬新更覺激情澎湃。原本離家之際他還不乏忐忑,擔心自己即便於州學拔優,但此番應試畢竟是天下諸州少賢雲集,還是不敢太過樂觀。可是聽說此次常科足足十三科之多,估算著自己怎么也能中上一科。

但是同窗們接下來的話還是給他潑了一盆冷水:「不入天中,不知學淺。譬如各科俱考的算經,咱們州學所授唯《九章》而已,然天中所學早已經涉及《海島》、《幾何》。近來幾日,我等俱都苦學算經,只希望諸科算經考題不要太過艱深。」

聽到這話,萬新也忍不住心憂起來。不過幸在洛中那些州賢顯達者對他們也是關照有加,趁著距離科考第一科的大業禮還有十幾天光景,出面為他們禮聘天中良師惡補學識。

在這些天中學士當中,其中一個二十七八歲的最顯眼,年紀看起來並不比他們大上許多,可是論及學識卻遠勝他們這些州學俊彥。

一問才知,原來年輕人名為車胤,同樣是他們荊州南平縣人,在前年應朝廷博學宏詞科而上洛,雖然沒能得中,但也受賜貢士,得於國子監下屬馨士館入讀,而且今年也要跟他們一同參加科考。

彼此年齡相近,言談起來自然要隨意一些。眾荊州舉人們也趁機向車胤打聽此前幾次制科取士種種,車胤知無不言,也都經驗教授,並且勸告這些學子:「年少難免志驕,舊年我北行上洛,未嘗沒有一試而輕公卿的豪邁輕狂。但聖人重賢,才士之盛,此世大熾,世道賢流何其多,一試而輟,也是一次教訓。今次恩開常科,規模更是遠勝往年制科,諸科能中者必是人中翹楚。殿試盛典,諸位眼下不必遠望,即便諸科不中,但有此舉人告身,日後也可請求入讀國子諸館院,養才蓄志,功在不舍。」

聽到車胤學識遠勝於他們仍然如此說,學子們原本些許驕狂也淡淡褪去,心態趨於平和,更加專注當下苦學未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