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篇1(2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2054 字 7个月前

站在人群最前方,是三百多名歷林口王師駐軍,由駐守將領徐朗所統率,新換的冬衣雖然略顯臃腫,但卻無損於軍容的肅穆,三百余人標立於此,戎裝整齊,旌旗獵獵風響,時間在他們身上仿佛停頓了下來,軍姿始終如一,仿佛標槍林立。

反觀後方其他人,則就沒有了這種肅殺氣質。特別是那些胡酋義從之類,軍容整齊與否暫且不論,看得出這些胡部義從們也在竭力維持氣勢,不願讓王師精卒專美於前,最開始也是一片肅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姿態就漸漸變得松弛起來,不復此前的凝重,隊形變得凌亂,身軀也變得佝僂起來。

當然,軍姿整齊與否並不代表戰斗力的強弱,散兵游勇中同樣不乏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但在眼下而言,特別是這種庄重的場合里,自家部伍表現得過於散漫,總讓那些胡酋們頗感臉面無光。

在遼邊一眾依附於幽州刺史府下的胡部義從們,其中以段部鮮卑最為人多勢眾,地位也位於諸胡之先。段部前代首領段蘭此前病故,其子段龕接掌部族,並繼承了幽州刺史劉群所請授的都督官職。

「時令漸寒,兒郎衣食乏用,志力難免低迷……」

在隊伍的後方,段龕與刺史府長史溫放之並乘一車。在場眾多卒力,以段部人眾最多,前後擁從者足足千數之眾,隨著時間流逝,段部卒眾散漫姿態也彰顯無遺,段龕半是尷尬,半是訴苦的對溫放之說道。

如今的溫放之,早已經不是舊年游走求庇於遼邊諸勢力之間的閑散客人,背靠大梁帝國,一手促成遼邊如今的秩序,雖然名義上還有一個上官劉群,但是幾年觀勢下來,遼邊時流也無人不知,劉群雖然擔任著幽州刺史,但是講到真正能夠代表天中朝廷態度的人選,仍是溫弘祖。

溫放之聞言後只是微微頷首,看上去是認同段龕的說法,口中說道:「這個問題,聖人並天中諸公也都感念,不會冷落薄待遼邊苦戍戎士。刺史府往年也是屢作請告,今次胡大都督奉命北行入遼,便是為了從善解決此事。都督等勞苦積事,屆時大都督自有明裁酬犒。」

「聖人天恩浩大,力除羯賊暴主,邊民亦多仰承恩惠。能得天心簡計,愚等已是感恩良多,豈敢再有非分奢想。」

段龕附和笑道,又一臉真誠的對溫放之說道:「從事經年,不敢表功,唯此一點真誠向義之心可表,只恐大都督威儀厚重,面稟之際恐懼難言,還請陽曲公屆時能稍作助聲。」

大梁封賞群臣前賢,溫嶠獲封陽曲公,溫放之以嗣子襲爵。眼見段龕不乏緊張,溫放之便笑道:「該想還是要想的,大梁章制新定,聖人恩威分明,自不會有刑賞混淆的迷亂。胡大都督今次入鎮,督執平遼軍務,縱有一時威重,日後共事漸久自然相知,都督也實在不必作此無謂憂患。」

朝廷新遣胡潤擔任平遼大都督,此事已經在遼邊上層傳開。平遼大都督府創建之後,遼邊軍務專掌,如段龕這些胡部義從們自然也都要歸於胡潤統領,不再聽命於幽州刺史府。軍政分離,也是遼邊入治的步驟之一。

大梁朝廷雖然建立未久,但在遼邊已經威望不低。除了劉群、溫放之這些先行者的鋪墊之外,北伐的輝煌勝利也是遼邊一眾土著們不敢輕視大梁詔旨的原因之一。

俗話說殺雞給猴看,可是大梁立威於邊的方式卻反了過來。

羯主石虎舊年窮攻遼邊,段氏遼西政權正覆滅於此,雖然遼東的慕容部熬了過來,但是羯國在遼邊的凶威也樹立了起來,且深入人心。可就連羯主石虎這樣一個囂張暴虐、不可一世的暴君,不久之前在王師窮攻之下都被生生活剮,余下遼邊這些雞崽兒們又有誰敢隨便瞪眼挑釁?

當然,也是有的。譬如慕容部上代首領慕容皝,早就料定南北戰事結果,甚至連大梁之後國策都推算無誤,賊心不死的投靠羯胡,希望能夠搶收一波大梁北伐的紅利而自肥。結果,懷揣宏圖的慕容皝沒有敵得過涌動暗潮,被其子慕容儁弒殺,而慕容部也再次陷入到了分裂混亂中。

慕容皝一代人傑,有眼光、有雄心、有實力也有手段,但卻欠了一點運氣。至於其他遼邊胡酋們,本身已是諸種欠缺,天下大勢又是時不我待,更是難望慕容皝的項背。

大梁朝廷針對遼邊的態度也很明顯,就是絲絲滲透、步步緊逼,最開始洛陽行台還僅僅只是通過商貿往來維持一點聯系,之後占住了馬石津這個遼南據點,但基本也還是以羈縻籠絡為主。

包括劉群這個幽州刺史,雖然確立了正式的名位,但一直到眼下的大業二年,所謂的幽州刺史府也並沒有建立起實際的州縣統治。在擔任幽州刺史後,劉群主要的任務還是奔走網羅,即便是建立了幾個據點,也多集中在沿海區域,更內陸的地區則仍是遼人自治。

可是如今,隨著南北復歸一統,大梁天命確立,天中的朝廷已經不再滿足止步於此前的羈縻,平遼大都督府的創設,便可以視作天中朝廷將要直接出手掌握遼邊的控制權。

對於這一點,遼邊人眾們不是沒有感覺,但除了這一點之外,困擾他們更多的還是那種難以抗拒的無力感。

遼邊勢力雜多,且不說段部此類亡族劫余,就連原本的遼東霸主慕容部眼下也是內斗不止,自顧不暇,誰又有膽量旗幟鮮明的去抗拒崛起於天中、覆亡羯國的大梁朝廷針對遼邊的一系列舉動?

更何況做賊難免心虛,遼邊由來已久便是諸夏故土,東胡諸部雖然竊據多年,此前諸夏大禍臨頭,紛亂不已,邊胡賊膽猖獗,甚至還動念內窺。

可是現在神州悉定,王業再興,這些邊胡們也實在沒有膽量再繼續叫囂固守遼邊,拒絕王道干涉。

如此大勢所趨之下,絕大多數的東胡諸夷也只能翹首以望,惶恐中等待並猜想著平遼大都督胡潤抵達遼邊之後,會帶來怎樣的改變與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