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七百零九章 次貸危機陰謀論(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風騷重生傳最新章節!

是什么事情吸引了賈鴻漸的注意?首先來說就是兩房的問題,美國次貸危機在5月上旬再次顯出劇烈波動的景象。先是房利美、房地美的股價一周之內下跌近50%,假若以5月15日的谷底水平估算,兩家公司的股價較各自一年來收盤最高價下跌了90%以上。而5月11日美國銀行業歷史上第三大銀行倒閉案——美國儲蓄管理局關閉了印地麥克,則進一步重重擊垮了市場的信心。

這房地美是什么東西?聽起來是一個很中國的機構,但是實際上這只是一個音譯而已——房地美的英文名字叫做freddie-mac,即聯邦住宅貸款抵押公司!這一聽掛著聯邦銜,那就像是國企的感覺啊,就像是中國的國家電網之類的機構一樣!沒錯!這房地美還就是美國第二大的政府贊助企業,商業規模僅次於房利美。1970年由國會批准成立,作為旨在開拓美國第2抵押市場,增加家庭貸款所有權與房屋貸款租金收入。而房利美呢,英文名叫做federal-al-摸rtgage-,簡稱fannie-mae。中文名那全稱翻譯過來就是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成立於1938年,是最大的「美國政府贊助企業」,從事金融業務,用以擴大資金在二級房屋消費市場上流動的資金的專門機構。

房地美與房利美看起來是受到美國政府資助的機構。但是實際上他們均為私人擁有的上市公司。作為聯邦法律創建的「政府贊助企業」,它們可以享受特殊的權利,包括它們可以免交各種聯邦及州政府的稅收。並且享受來自美國財政部的金額均為22.5億美元的信貸支持。這兩家公司共同負責建立美國房地產貸款的二級市場,其發行的以房地產為抵押品的mbs債券總額高達4萬億美元。它們幫助補充抵押資金的供給,並讓購房者能夠獲得資金支持。簡而言之,就是以私企的身份,來享受國企的義務以及權力,他們可以有特殊的權利,同時也要聽政府的話!

這房地美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從抵押貸款公司、銀行和其他放貸機構購買住房抵押貸款。並將部分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後打包出售給其他投資者。房利美的主要目的是盤活銀行資產的流動性,把銀行的按揭貸款買過來。再轉賣給其他投資者,跟美聯儲的作用差不多。後來大家覺得市場上只有一家公司,缺乏競爭,於是在1970年又成立了房地美。其主要業務跟房利美幾乎完全一樣。在某種意義上,房地美和房利美這兩家公司在經營模式、經營理念上的確存在競爭,但更多的則是互相挖牆腳。基本上,在房利美工作過的人,他的下一份工作就是在房地美,反之亦然。幾十年來,兩家公司一直是近親繁殖,這邊的人到那邊去,那邊的人到這邊來。而這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的主要資金來源。所經手的住房抵押貸款總額約為5萬億美元,幾乎占了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總額的一半。

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巨頭房地美於2007年5月身陷700億美元虧損困境!市場情況迅速惡化的同時。美國財政部、美聯儲等政策制定者的反應速度之快亦令市場瞠目。美國財政部稱,通過采取行動來確保「流動性擔保」、以及「必要時賦予財政部臨時購買兩房股票的權力」,這實際上提供了對兩家公司的「隱含的擔保」。美聯儲則對兩家公司開放貼現窗口服務。同時,由於「如今存在證券價格普遍出現突然的過度的波動,以及證券市場的運作受到干擾的巨大威脅,那可能會威脅公平有序的市場」。美國證監會行使緊急權力以制止「裸賣空」這兩家企業以及美聯儲的一級交易商的股票,還采取了行動「防止有意傳播企圖操縱證券價格的虛假信息」。

其後。業內普遍猜測,美國國會通過「兩房」救助案的可能性較大。而23日,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了包涵「兩房」救助措施的住房援助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財政部將可向兩家機構提供足夠信貸,並可在必要時出資購買其股票。兩家機構持有或擔保的住房抵押貸款總額約為5.3萬億美元,占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總額的近一半。美國國會同時增加一些條款,比如政府出資近40億美元幫助喪失抵押權的業務買回住房等。而據美國證監會主席考克斯透露,美國證監會正准備將目前的「限空令」擴展至整個證券市場,目前已開始制定有關限制對所有股票賣空行為的規則。

房利美、房地美主要職能是,通過從銀行手中購買上千億的抵押貸款,幫助這些金融機構周轉資金,使它們能夠向未來的購房者提供更多貸款。它們並不涉及次級貸款領域,只購買向提供充足首付、以及收入證明的借款人發放的抵押貸款。值得注意的是,「兩房」均為「政府支持企業」,這意味著它們能夠享有免交稅收、享有財政部信貸支持等特權。對於「兩房」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可以說一方面,美國房地產泡沫過於嚴重,二個方面,兩家公司財務杠桿過高。令問題更加復雜的是,「兩房」在收購貸款、發行mbs的傳統業務之外,開始購買其他私人金融機構發行的mbs,從中賺取自身資金成本與所購買mbs之間的息差。次貸危機暴發後,由於自身持有貸款組合的違約率上升、所購其他機構發行mbs市值下降。「兩房」賬面開始出現越來越大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