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計中生計(中)(2 / 2)

龍騰南洋 育人難 1110 字 2022-10-09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情深,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吃的文化和方式方面,我們中國比任何國家都要多出無數的經驗和花樣。而且,中國飲食文化的內涵不僅僅是吃那么簡單,它對於國泰民安、文化藝術的發展和提高人生的境界,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我們中國人講吃,不僅僅是指一日三餐,解渴充飢,它往往還蘊含著人們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

例如一個小孩子生下來,親友要吃紅蛋表示喜慶。蛋表示著生命的延續,吃蛋寄寓著中國人傳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歲時要擺酒宴吃,十歲時要吃,結婚時要吃,到了六十大壽,更要觥籌交錯地慶賀一番。

這種吃,表面上看是一種生理滿足,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這種形式表達了一種豐富的心理內涵。由此可見,中國吃的文化已經超越了吃的本身,獲得了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

中華飲食文化就其深層次內涵來講,可以概括成四個字:精、美、情和禮。這四個字,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的飲食品質、審美體驗、情感活動和社會功能等所包含的獨特文化意蘊,也反映了中國的飲食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系。

精,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的內在品質的概括。孔子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反映了先民對於飲食的精品意識。

如今,這種精品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精神,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地滲透、貫徹到整個飲食活動過程中。選料、烹調乃至飲食環境,都體現著一個精字。

美,體現了飲食文化的審美特征。是指中國飲食活動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是指給人們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

首先是味道美。中國飲食之所以有其獨特的魅力,關鍵就在於它的味。而美味的產生,在於調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熱以後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輔料的味以及調料的調和之味,交織融合協調在一起,使之互相補充,互助滲透,水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國烹飪講究的調和之美,是中國烹飪藝術的精要之處。菜點的形和色是外在的東西,而味卻是內在的東西,重內在而不刻意修飾外表,重菜餚的味而不過分展露菜餚的形和色,這正是中國美性飲食觀的最重要的表現。

在中國,美作為飲食文化的一個基本內涵,它是中華飲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貫穿在飲食活動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

情,這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社會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吃喝喝,不能簡單視之,它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種別開生面的社交活動。

朋友離合,送往迎來,中國人都習慣於在飯桌上表達惜別或歡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風波,人們也往往借酒菜平息。

這是飲食活動對於社會心理的調節功能。例如茶館,大家坐下來喝茶、聽書、擺龍門陣或者發泄對朝廷的不滿,實在是一種極好的心理按摩。

中華飲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為飲德食和、萬邦同樂的哲學思想和由此而出現的具有民樹寺點的飲食方式。對於飲食活動中的情感文化,有個引導和提升品位的問題。我們要提倡健康優美、奮發向上的文化情調,追求一種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