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夏新權的沉默(2 / 2)

奪明 梧桐疏影 1853 字 2022-09-13

在那件事上,夏新權選擇了沉默,因為沉默,他的官升得很快,在六部官員不齊的情況下,他很快就上了位,從一個區區的主事變為了從二品的侍郎大人,於是,他變得更沉默了。

去年,遼東發生了一件大事。

建奴的奴酋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口號,起兵反明了!

萬歷十一年,當時的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進剿建州右衛阿台部時,誤殺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因為這事,李成梁對努爾哈赤感到有些愧疚,讓他襲了祖父的頭銜,成為了建州左衛的頭目之一。

失去祖父和父親之後,努爾哈赤自然悲痛欲絕,對大明朝和李成梁恨之入骨,然而,他表面上卻對大明朝和李成梁十分的恭順,讓人根本就看不出心中的怨恨和仇視。

在李成梁和明朝的支持下,努爾哈赤開始起兵攻打女真的其他部族,在萬歷十七年,他一舉統一了建州女真,成為東北最強大的女真部落首領之一,甚至,獲得了建州左衛都督僉事一職。

之後,努爾哈赤仍然表現的很恭順,八年時間,三次到北京朝貢,更是得到了那些文臣們的信任,滿足了他們天朝上國的虛榮心,於是,接下來,在李成梁離開遼東後,他沒有了顧忌,很快展開了針對女真各個部族的吞並戰爭,而這個時候,十年內,遼東主帥這個位置前後竟換了八個人,每個人的施政策略都不同,再加上朝鮮戰爭爆發,朝廷根本無暇顧及東北,到萬歷三十年,當朝堂的那些大臣們意識到了努爾哈赤的威脅後,這個時候的他已經尾大不掉了!

萬歷三十六年,熊廷弼任遼東經略,意識到了努爾哈赤的威脅,這個時候,明朝在遼東的勢力比較空虛,熊廷弼認為努爾哈赤的威脅在短期內無法解除,於是,他上疏朝堂,主張朝廷和努爾哈赤展開談判,在必要時做出一些讓步,為他整軍備武,加強遼東防務爭取時間。

然而,朝堂上的那些大佬們對熊廷弼的建議嗤之以鼻,他們這些人,也許沒有一個去過遼東,沒有一個見女真人,然而,這仍然不會妨礙他們做出高瞻遠矚的決定,堂堂天朝上國,豈能和蠻夷交涉談判。

於是,熊廷弼被召回,繼任者對努爾哈赤采用了強硬的政策。

只是,這個時候努爾哈赤的翅膀已經長硬了,他認為自己用不著再對大明朝卑躬屈膝,萬歷四十四年,他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老城)即汗位,國號大金,建元天命,萬歷四十六年,他以「七大恨」誓師討明,攻占撫順,並且擊敗了援軍,明軍損傷慘重。

事情傳回京師之後,萬歷和大臣們決意應戰,進剿努爾哈赤。

最後,老將楊?任兵部左侍郎皆右僉都御使,經略遼東,由其調兵遣將,組織了一只遠征軍。

對於這個任命,夏新權甚是擔憂,他根本不贊成由楊?領軍,在他看來,在這個時候,不如重新起用熊廷弼,熊某人雖然是一個標准的南蠻子,為人粗魯,脾氣傲慢,一點也不像是個飽讀詩書的謙謙君子,然而,他畢竟對遼東熟悉,對努爾哈赤也有一定的了解,兵書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啊!

然而,熊廷弼得罪人多,與他交好的人少,夏新權和熊廷弼沒有什么交情,熊某人是湖北人,乃是楚黨成員,他夏新權乃江蘇人,算是東林一黨,不管怎樣,他為熊廷弼出頭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於是,他選擇了沉默。

楊?雖在官場上廝混了三十余年,其人卻沒有什么本事,大部分時間都是忙於應酬周旋。

早年,在朝鮮戰場上,他就以無能著稱。身為遼東經略,在外他不清楚努爾哈赤的實力,在內不明白手下將領們的詳情,調兵遣將,布置任務,看的全是那將領與他的關系親近與否,在朝中依靠的又是哪一黨的文臣,這樣的一個人領兵作戰,要想獲得勝利,除非敵人比他更蠢!

然而,夏新權仍然選擇了沉默。

雖然,在這個新春卻依舊寒冷的日子,他緊湊著眉頭,擔憂著遼東的戰事,然而,在某些關鍵的時刻,他恐怕還是會選擇沉默。

在窗前站立片刻後,他回到書案前,拿起桌上的兩封信,這兩封信都來自他的好友周進,一封是楊瀾托夏府的下人轉交的,另一封則是周進在前些日子派人送來的,兩封信的內容相差仿佛,都是關於一個年輕舉子楊瀾的內容。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不管身處在何種環境下,拉幫結伙都必不可少,而一個團伙要想壯大和存在,就必須接納大量的優秀人才,像楊瀾這樣十八歲的解元,又是周進欣賞的那種少年老成的年輕人,自然需要大力向同黨推薦。

「老蔡!」

夏新權向窗外喊了一聲,很快,前幾天楊瀾等人見過的那個老家人出現在院子里。

「老蔡,你找個人去把那天拿著周大人的信前來拜訪的那個年輕人請來!」

「是!」

老蔡應了聲,退了下去。

夏新權站在窗前,凝望著院牆上的一株小草,小草的草尖上積著白霜,隨著風,一上一下地點著頭,那風景煞是凄涼!

(第一更送上,接近是四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