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帝王心術(2 / 2)

李格非是想到江淮一失,趙宋就要滅亡了,心情終究有些復雜。

蔡京則根本不理會趙宋死活,發現這位燕王殿下只是強調了江淮的重要性,對於兩位都督的請戰,並沒有流露出意動之色。

在軍事部署上,這位右相不如其他臣子,但在察言觀色,揣摩君心上,他卻是自認為獨一份的,目光閃爍片刻,覺得這是鞏固地位的好時機:「殿下,依老臣愚見,進攻江淮,恐時機未至。」

群臣目光立刻匯聚,聆聽這位的見解,李彥也看了過來:「蔡公請說。」

這位燕王殿下語氣越尊敬,蔡京越謙虛:「老臣對軍事所知不多,昔日能守住大名府,也是多虧了王父和高尚書相助,三軍用命……只是區區淺見,供殿下和諸位參考。」

「如今不攻江淮,原因有三,其一,水師三軍現馳援高麗,助其復國,壓制女真,女真兵威強盛,乃我中原大敵,老臣時刻不敢忘卻。」

「其二,河東之征已定,戰前戰後,一應事宜都將由朝廷中樞調動,兩線開戰,雖糧草輜重充足,亦難免顧此失彼,精力難以顧及。」

「其三,荊湖方臘為南方之禍,又與明尊邪教勾結,不可不滅,荊湖正受宋軍圍剿,如今我等南下江淮,宋軍必回援,反倒予其喘息之機。」

蔡京說完後,群臣稍稍沉默,露出思索。

但很快,盧俊義就開口道:「蔡相所言,不無道理,然凡事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了西軍家書之助,我們並不需要多少水師,就能勸其投降,相比起瓦解江淮防線對於宋廷的打擊,這些代價是可以承受的。」

花榮緊隨其後:「即便我們不動手,朝廷軍隊也久久難以攻破方臘的荊湖守軍,接下來恐怕還是會退兵,而且江淮防線和荊襄防線是互為犄角的,一旦突破一邊,攻入江南,另一邊的長江天險也不復存在,我們完全可以一鼓作氣,先滅宋廷,再誅方臘!」

殿內氣氛微凝,群臣的臉色發生變化。

中書省和都督府會產生分歧,是完全能夠預料的事情。

只是沒想到來得這么快,而且上來就是一位宰相對兩位都督。

雙方的風格也很明顯。

蔡京偏穩妥,盧俊義和花榮偏激進,正符合文武的身份。

對於雙方的意見相左,李彥不置可否,再度看過來:「諸位以為呢?」

群臣知道,是他們表態的時候了。

朱武和吳用其實是偏向盧俊義和花榮所言,但身為中書省左右丞,他們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拆頂頭上司的台,再加上蔡京所言同樣有理,開口道:「蔡相乃老成謀國之言,臣等贊同!」

繼這兩位後,六部中最先支持的倒是高求和丁潤:「明尊教為禍極烈,絕不能姑息,臣贊同蔡相所言!」

對於這兩位來說,痛恨明尊教是到了骨子里,尤其是丁潤,當時被吳居厚污蔑,就是明尊教賊子作亂,吳居厚如今已經全家團圓,明尊教還保存有相當的實力,這種邪教又是極難根除,現在依附了方臘,自然不容許對方有半分壯大的機會。

李格非撫須道:「老臣以為,兩線開戰,確要慎重。」

裴宣凝眉道:「西軍在江淮之地待的時間越久,越是思鄉心切,家書的作用是不是越大?」

時遷解釋:「家書所描述的都是近來的事情,存放過久,會讓西軍生疑,恐生變數,還要再寫,恐生波折……」

裴宣道:「那臣以為,當不可錯失良機!」

柴進和凌振顯然站在都督府一邊:「臣附議兩位都督所言,如今三軍整備,氣勢如虹,當趁勢下江淮,以定大局!」

眾人發表完意見後,再度沉默,因為恰好六人對六人。

朱武、吳用、高求、丁潤、李格非贊同蔡京;

時遷、柴進、凌振、裴宣贊同盧俊義和花榮。

大殿之中,變得安靜。

「老夫還是沖動了……」

這個時候,蔡京已是暗暗後悔,不該在自己並不擅長的軍事領域,發表如此明確的意見。

所謂聖心難測,帝王心術,萬一這位燕王殿下早就有意南下攻江淮,借此趁勢敲打一二,那對宰相的威望可是不小的打擊。

「殿下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們誰對誰錯呢?」

別說蔡京,其他臣子何嘗不是心頭忐忑,盧俊義和花榮的權勢欲望遠不如蔡京濃烈,但身居高位者,誰又希望自己的意見被否掉,讓反對者占據上風,那對於都督府的威望同樣是打擊。

直到李彥微微一笑:「諸位不必緊張,任何一條戰略決策,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尤其是現在這種亂象……」

「無論是先克江淮,還是暫緩兵戈,皆有優劣。」

「我雖然重視方臘,卻也不敢放任章惇整修西軍,到時候負隅頑抗,拼死一搏,我燕軍也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到時候回想起來,是不是會後悔如今錯失良機?」

「但同樣的,方臘此人自號聖公,穩定荊湖,無論心中是何想法,至少他的作為,比起其他賊匪頭目要強得多,這樣的人物又有邪教為助臂,倘若養虎為患,是不是也會後悔今日的決定?」

眾臣情不自禁地點點頭,卻又有些迷湖了,這到底是贊同誰的意見啊?

蔡京隱隱意識到了,這位的帝王心術,恐怕與自己所想的那種不一樣,朱武和吳用的眉頭微動,則齊齊看向一個地方。

果不其然,李彥的教鞭也落了過去,在那座城池點了一點:「西北的家書既然來了,當策反西軍,此處乃荊襄防線核心,有兩萬西軍把守,可取之。」

眾臣這才意識到,對於雙方的爭論,這位殿下一邊都沒選,他選擇的進攻之地,是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