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1 / 2)

紅樓之拖油瓶 八爺黨 2566 字 2022-1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紅樓之拖油瓶最新章節!

這件事情要想說明白,還得從幾年前調任來的那位鎮守太監身上說起。雖然世人都說太監是沒根兒的東西,既無子嗣之憂,便將一顆心思都與了方孔兄。除此之外,六親不認。然人生在世,既吃五谷雜糧,便少不得有七情六欲。前兩年新到任的督守太監王靜忠,從某種程度上講,便是個還算顧家的人。

這王靜忠少年家貧,且又是個天閹,昔年家鄉鬧蝗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王靜忠為了全家能活命,便狠了狠心把自己賣了幾兩銀子,經老太監援引立了文書,凈身入宮。在宮里摸爬滾打了二十來年,好容易巴結上貴人,當了個監察收租的鎮守太監。出宮後的第一件事兒便是派人至家鄉尋了父母兄弟,又從同族中挑了個伶俐乖巧的子侄過繼到自己名下,承了香火。那孩子的父母,也沾帶著得了些香火情兒。

又因王家祖祖輩輩都是土里刨食兒的老百姓,乍一見了這經管皇庄吃皇糧的好差事,少不得動了心思。明里暗里的同王靜忠說了幾次,又明言倘或自家接了差事,也虧不了王靜忠的好處雲雲。

王靜忠聽了這話,也著實有些眼饞皇庄的進項。少不得掂量輕重,心下暗自起了盤算——只是能拖賴皇恩充當此役的庄頭,大都是背後有靠山,上頭有故舊的老人兒,王靜忠雖為鎮守太監,卻是輕易不敢驚動。

掂量來掂量去,王靜忠便將主意打到了張華父親——張允的頭上。蓋因張允雖充此役,卻是繼承了其父,也就是張華之祖的差事。

張華之祖既死,少不得人走茶涼,張家的某些厲害關系也就淡了。縱使張允每到年節時仍不忘送禮走動,終究比不得先祖在時的交情。何況張家的背景勢力同其他幾個庄頭相比,也薄弱了些。

王靜忠自忖身後有貴人撐腰,並不將張家放在眼里。因此他不但要奪了張允的差事,更想借此機會飽餐一頓,算計出張家的家常才罷。

豈料萬事俱備時,張家的姻親陳珪卻陰差陽錯入了聖人的眼,其後又巧言令色巴結上太子一脈,在朝中混的風生水起。那王靜忠且算圓滑老道之人,見了這幅情景,便不敢輕易動作,只得熄了此心。

直到此次陳珪諫言太子殿下徹查兩江官場之事捅了馬蜂窩,又被聖人欽點為欽差南下賑災,滿朝文武皆以為陳珪此去凶多吉少,王靜忠本著自撈油水,也是為了討好貴人的意思,終久按捺不住的出了手——先是調唆人一紙狀書將張允告上衙門,只說他假借皇庄之名,低價爭買良田卻是替自己謀私利,反而敗壞了聖上清名。然後又告張允一個賬目不清的罪過,只趁著衙門將張允押入大牢時清查賬目,參張允一個貪墨糧餉,以次充好。

只這么兩項雙管齊下,妥妥的便能拿下張華皇糧庄頭的差役。還能坑出張家的全部家財。

最關鍵的是這些罪狀樁樁件件鐵證如山,張家即便是想辯駁,都辯駁不了。

邱氏急的亂哭亂罵,只會說道:「誰家當差不是這么著,偏說我們的不是。難道我們老爺當真清廉了,旁的庄子上就能饒過了我們?天下烏鴉一般黑,他若是真的大公無私,為什么不去查旁人?真要是不怕得罪人,就從頭到尾的查一遍,我也佩服他。」

陳氏與兩個姐兒都聽明白了。不覺相視一眼,都有些為難。三姐兒便向邱氏道:「伯母這話說的很是。只是那王靜忠背後的貴人到底是誰,伯母可知道?」

邱氏哭聲一頓,細想了想,因說道:「只恍惚聽見人說是賢妃娘娘,也並不曾聽得真切。」

賢妃娘娘……那不就是三皇子的生母么。

三姐兒只覺心下一沉,這件事情恐怕沒戲了。別說他舅舅如今還在江南忙著賑災一事,即便是舅舅回京了,如今王靜忠拿著張允貪墨錢糧,以公謀私的證據想要發落人,舅舅也不好回轉的。

總不好讓舅舅去求太子,再讓太子蠻不講理以勢壓人罷?

三姐兒想了想,因向邱氏道:「此事已然證據確鑿,又在衙門里過了明路,只怕難以回轉。我如今倒是有個將功折罪的法子,卻怕伯母做不得主,須得當面見過伯父才是。」

邱氏過來尋陳氏討主意,也是實在沒法子了所以才病急亂投醫。此刻聽見三姐兒這一番話,不覺一怔。旋即面露茫然的看向陳氏。

陳氏見了這模樣兒,忙的開口笑道:「嫂子且聽一聽三姐兒的說法。這丫頭向來主意大,連我都聽她的。」

邱氏見狀,也無可奈何了。只得看向三姐兒。

三姐兒先是將王靜忠與賢妃娘娘三皇子的關系,三皇子與太子殿下的不睦簡練交代了一些,又明言自家為什么沒辦法求人說和——蓋因兩方壓根兒就不是一路人。眼見邱氏都聽明白了,也都諒解了,這才說道:「目今王靜忠便是拿捏著伯父的把柄,不但要搶了伯父的差事,更想借此敲詐一大筆銀子。前者已經是鐵證如山且過了明路,我倒是沒法子。不過後者倒是可以斡旋一下的。」

邱氏見狀,忙問道:「怎么辦?」

三姐兒冷笑道:「他王靜忠欺負張家沒人,又仗著自己有貴人撐腰,所以做事情半點兒不留後路。卻忘了我舅舅再是處境艱難,如今卻是遠在江南替聖人替朝廷替太子殿下辦事兒呢。這等不顧大局且又吃相難看的奴才,想必也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如今就請媽想法子遞了舅舅的帖子到錦衣軍統領趙大人的門上。如此這般詳細回說,想必趙大人即便不管張伯父的事情,也斷然不會允許三皇子的狗,欺負替太子殿下辦差的人。」

眾人聞聽此言,又是明白又是糊塗。陳氏更不知道,自己一介婦人如何能拿著哥哥的帖子去尋趙大人。

三姐兒見問,當著張家眾人的面兒,且不好說什么。只等著又寒暄客套了幾句話,陳氏也不許張家三口就這么孤零零的家去,便留著人在客房住下了。

母女三人因此回房,屏退了眾人,開了門窗,以此防備隔牆有耳。三姐兒這才低聲向陳氏出主意道:「媽要是想遞帖子到趙府,如今卻有兩個法子。一個是央求舅母去拜訪趙夫人,經由女眷之口傳話。二則是叫老爺拿著舅舅的名帖去見趙大人。」

只是這么一來,尤子玉很可能借著此事同趙府牽上線。至於這個局面是否是陳珪回京後想看到的,誰也無法保證。畢竟宦海沉浮,今日是盟友,明日便可能是競爭對手,何況舅舅與尤子玉同屬戶部,兩人先前又是隸屬關系,如今顛倒了個兒,這當中的關系就更是微妙。

論情論理,三姐兒都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面。只是如今陳氏母女三人在陳家住著,方才張家來人,顯見的驚動了老太太,只是不知為何還沒出面罷了。尤家本族的親戚們更是因著先頭陳珪獻上復式記賬法和養廉銀子那一筆功勞來鬧過一回,三姐兒不得不防。

果然,陳氏在聽過三姐兒這一席話後,也是一愣。沉吟了半日,方才向三姐兒問道:「你怎么想?」

三姐兒當然不想因著些許小事同舅家生分了。何況陳氏如今能拿捏得住尤子玉,雖有陳氏厲害之處,卻也是尤家式微,比不上陳家勢盛,因而尤家眾人輕易不敢得罪陳氏之故。倘或兩家形勢調轉個來回,且看尤家的那一門難纏的親戚,便知道尤氏母子能安然順遂的掌管族中這么多年,也不是什么好相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