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2 / 2)

紅樓之拖油瓶 八爺黨 2212 字 2022-11-09

即便是有,他也舍不得拿自己的女兒去填南安郡王的坑。至於效仿漢唐時期隨便封個宮女為公主糊弄人的事情,聖人也沒想過。蓋因自本朝建朝以來,吏治清明,軍備強悍,一直效仿前明「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之策,聖人年富力強剛剛繼位,更不想因這些微末之事敗壞了自己的清名。

要不是南安郡王之事牽扯甚廣,聖人恨不得直接摔了那番邦小國遞來的國書,欽點兵將揮師西海,直搗其王庭。

太上皇笑眯眯地看了兒子一眼,隨口說道:「春寒料峭,這天色瞧著和暖,風地里站久了,還是覺得寒浸浸的。咱們也回去罷。」

聖人見狀,心中恍然,遂住口不談此事。仍舊扶著老聖人回宮歇息。

南安太妃此行入宮並沒能見到老聖人,郁郁而返。待家去後也不肯消停,四處登門拜訪游說朝中老臣在聖人跟前兒替南安郡王求情。

彼時南安郡王兵敗被俘,番夷小國以此要挾朝廷以公主和親之事早已鬧得人盡皆知。滿長安城內沸沸揚揚,尤其是家有適齡女孩兒的皇親國戚,更是如臨大敵。生怕朝廷會為了贖回南安郡王而犧牲了他們家的閨女。因此頻頻入宮覲見,當著老聖人、聖人並幾位太妃太嬪、皇後妃嬪的面兒,話里話外的打聽聖意。其中以忠康親王最為忐忑。他剛因著朝廷冊封郡主一事跟聖人老聖人鬧了一回,這會子偏又出了番邦小國意欲求娶公主和親的。

明眼人都知道聖人雄才大略,決計不肯向番邦小國忍氣吞聲。即便這會子礙於南安郡王的安危而忍一時之氣,過後也必定要找補回來的。到那時嫁到藩國的公主的下場可想而知。

忠康親王為人清高自傲,但是對待家小卻向來愛如珍寶。他生怕聖人會以此事拿捏為難他,登時寢食難安。左思右想,還是帶著妻女入宮給老聖人請安,這回倒是沒忘了跟聖人站在一邊兒,言之鑿鑿的主張出兵揚威,要給那夜郎自大的番邦小國一個教訓。

話鋒一轉又口口聲聲地提及「解鈴還許系鈴人」,明里暗里的表示就算朝廷有和親之意,也不用把視線放在公主和擁有皇室血脈的郡主的身上。至少南安郡王府自家就有適齡的姑娘……

太上皇和當今看著忠康親王一副「寧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無賴模樣,登時就有些忍俊不住。

當今也覺得無奈。他雖不喜忠康親王,但是自問對幾個侄子侄女兒還是一視同仁的。更不會做出犧牲自家侄女兒和親來換取南安郡王性命之事。

他這些個皇叔皇弟皇姐皇妹們,還真是杞人憂天。

不過眼見長安城內眾皇親貴族們皆是人心惶惶,聖人少不得當著眾人的面兒,表明自己著實沒有以皇室公主郡主和親之意。

聖人金口玉言,眾人自然放了心。消息傳到宮外以後,很快便聽聞南安太妃有認義女之意。

這會子不年不節的認什么義女,南安太妃此舉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不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南安郡王好歹是朝廷四大異姓王之一,就連聖人都不敢直言不顧南安郡王的性命安危揮師西海,眾人自然更不好多言。

不過南安郡王府明明有適齡的女兒卻不肯出面和親,又舍不得南安郡王的性命意欲叫別家的女孩兒頂替,這一番作為著實不是仁義之舉,難免惹人非議。

然而這會子南安郡王府早已是焦頭爛額,倒是顧不得這些流言紛紛了。

消息傳到尤家的時候,尤三姐兒也是大為震驚。她記得在原著中雖有南安郡王兵敗被俘,探春被南安太妃認為義女和親出嫁的情節,卻已經是在故事的最後了。可現在卻突然提前了好些年……

尤三姐兒不知道是不是換了聖人登基後產生的蝴蝶效應。

不過這會子榮國府的賈探春還沒及笄,想必南安太妃不會凶殘到認一個沒及笄的小姑娘為義女,讓她代替自己的女兒去和親。賈政夫婦就算再是冷情冷性,只怕也做不出這樣令人詬病之事。

但就算不是賈探春,也會有張探春,趙探春。這時間最不缺的就是賣女求榮的父母,以及紅顏薄命的女兒。

「……這也真是造了孽了。你說男人在外頭打了敗仗,跟女兒家有什么干系?偏偏要拿妙齡女兒出去和親換人。這不就是擎等著送死呢嗎?」陳氏一壁收拾著寶哥兒的小衣裳,一壁跟尤三姐兒叨叨。

她也是生兒育女的人,自然知道這其中的苦楚。民間嫁女,便是嫁到外省都覺得不舍,何況如今要嫁到番邦小國。民風民俗皆有不同,況且那蠻夷之輩又不通教化。「倘若一時挨了夫家的欺負,娘家想仗腰子都使不上力。」

陳氏說了一句話,復又慶幸起來。還好自家的女孩兒要么嫁人要么訂了親,只剩個四姑娘年紀尚小,即便是這兩年相看起來了,也得過兩年才能成事兒,倒是用不著操這個心了。

否則以尤老太太和尤子玉的心性手段,還真備不住能做出賣女求榮的事情來。

陳氏這么一想,不免又想到南安太妃欲認義女的缺德事兒。「說是要拿公主和親換王爺,南安郡王府的昭儀郡主今年不是剛好十六歲嘛。為人子女者,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如今長輩身陷囹圄,晚輩要克盡孝道也是理所應當。但是南安郡王府明明有適齡的女孩兒,卻因為舍不得自家的女兒反倒要去禍害別人家的女兒。眼睜睜瞧著無辜女孩兒替他們去遭罪,卻留著自家的閨女在繁華之地安享尊榮?還真是恬不知恥。」

「……依我說,倘若那南安郡王略有一點兒氣性,就該戰死在西海沿子。而不是叫那番邦小國拿著他的性命來要挾朝廷。也算是替自家的後人積些陰鷙。」

尤三姐兒聞聽陳氏這一番話,也跟著一聲長嘆。

當今聖人雄才大略,自繼位後便是厲兵秣馬,肅清吏治,可見其野心勃勃,絕不是安穩守成之君主。

以聖人的心高氣傲,就算這會子愛惜羽毛同意了和親,只怕換回了南安郡王之後,也會起兵復仇。到時候那和親的少女可就慘了。

由此可見,南安太妃干的事兒著實缺德。也難怪陳氏忍不住痛罵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