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卜筮吉凶(2 / 2)

帝國 戒念 2447 字 2022-11-09

王景范飲進杯中酒用小酒盅輕敲桌面:「時也命也!在下雖善卜筮,然更觀局勢亦是如此,兩者相證才能把握機會逆流而上!子瞻、子由,可問在下與賢昆仲在那進士科試卷上有何共通?」

「行文皆是平淡如水,效仿兩漢古文……」蘇轍毫不猶豫的說道,自禮部試結束之後,他們三人便互通了卷子詩賦論三場的文章,蘇轍對此並不陌生。從他們兄弟兩人第一次結識王景范時所作《六國論》便已經有此感覺,時下都風行太學體,自徂徠先生石介直講國子監,慶歷四年建太學,這十余年來科場上的卷子非「太學體」不取,像他們兄弟兩人這樣還效法古文的舉子少之又少。

王景范嘿嘿一笑:「當今古文誰能稱『大家』?誰又能與唐人韓柳並列於世?」

「唯有歐陽公!」蘇轍答道,不過又遲疑的問道:「以太學體作文取士已是科場上不變的規矩,我兄弟二人受家父教導效法韓文亦是迫不得已……」

「子由如此推崇歐陽公,且不知其作《議學狀》、《與石推官第一書》、《第二書》?」王景范笑著說道:「慶歷新政徂徠先生石介與歐陽修雖是同道,甚至張方平亦因石介與歐、范多有交惡,可見歐陽公對徂徠先生石介亦是非常不滿的,徂徠先生當年能夠做到的,在下相信歐陽公今日亦能做到!」

自從歐陽修被任命為權知貢舉後,白沙書院內的學子們就考試中該如何作文的議論就沒停下過。王景范出於白沙書院的考慮還是主張以古文為主,不過自隋代開創科舉考試以來到了大宋,這幾百年科場上的狀元卷和省試卷流傳下的文章來看古文在科場上可是大大的劣勢,尤其是最近十年來的科場上雖有張方平在慶歷六年權知貢舉的時候上書明言指斥石介為首的「太學新體」,但大勢亦未曾有多少改觀。

張方平知益州,王景范手中的《全宋詞》無論是張方平還是蘇軾的小傳都有兩者互有往來的記錄,蘇洵父子三人在出川赴考之時曾去成都府拜訪過張方平。王景范不知道兩者關系史如何建立的,不過推想蘇洵的文體和張方平在十年前反對石介及其太學體的關系上,他覺得兩者的關系早就有密切的往來,正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若是蘇洵父子是太學體高手,張方平未必會接納對方。

「臨出川之時,家父曾攜我兄弟兩人拜訪過安道公,安道公也曾看過我們的文章頗為贊賞,若是像十年前那樣安道公主持貢舉,那就好了……」蘇轍有些惋惜的說道。

張方平表字便是安道,聽蘇轍這么一說,王景范心中也就對先前的疑問有底了。張方平年輕的時候也是極為了得,曾經參加過舉茂才異科和賢良方正科的制舉考試。同有固定考期的進士科相比,不定期舉行制舉科考試恐怕是唯一能夠與進士科一角一二的選拔人才考試了,而且制舉考試先由吏部出三道論,合格後由皇帝親試策一道,只考策論不考詩賦,其難度之大遠在進士科之上——制科第一二等不授以彰顯其難度,每一屆進士科至少有二三百名進士被錄取,而開寶九年(975年)開的制舉科考試結果曾經創下無一人合格的記錄,可見其難度之高已經令人瞠目結舌。

想到張方平,王景范不得不用怪異的眼神看了看坐在對面的蘇軾——如果說張方平兩中制舉科已經是百中挑一之才,那坐在對面的蘇軾卻是自大宋開制科以來第二個得到第三等成績,僅次於吳育。如果說自大宋立國到現在除了吳育那個第三等之外,便是張方平的兩中制科,當然往後推幾年便是眼前的蘇軾再次奪第三等,可見這個張方平真是「慧眼識人」,這么早就「預定」了蘇軾。

「安道公若是會認卷子,那自然你們兩兄弟就得救了,如若認不出來那你們就麻煩大了!」王景范笑著說道:「就算慶歷四年的那次考試,安道公亦不是拿太學體沒有什么辦法么?可見安道公不是沒反太學體,而終究魄力不夠,若是他那年權知貢舉見一個太學體文章便黜落一個,估計現在早就是古文大行天下了……」

蘇轍聽後驚訝的目瞪口呆,蘇軾則笑著說道:「見復,你要多多努力早日爭取權知貢舉,那我們兩兄弟一定來赴考,就等你將那些太學體考生一一黜落,我兩兄弟則高中榜首……」

王景范拿起酒杯笑的頗為詭異:「焉知歐陽公不會有此魄力?!」

說完,這下連蘇軾也目瞪口呆了:「不會吧……」

「會不會過幾天就知道了,也許還有更厲害的角色呢?」王景范笑著起身結賬,而蘇軾蘇轍則還有些沒反應過來,只是機械的跟在王景范的身後。

二月二十七日,天還尚未亮,自十四日貢舉科目全部結束之後,消停了十多天的禮部貢院門前再次擠滿了人,而這一次擠得人更多——天亮之前,在貢院門口將會張榜示眾公布所有省試合格舉子的名單,這個消息不僅是讓參加考試的舉子牽腸掛肚,更是讓京師開封好事的居民也是牽腸掛肚,這也算是東華門外唱名的熱身了。

其他榜單尚不足慮,焦點中的焦點便是進士科的榜單,這份榜單直到昨天也沒有一個人知道,按照規定差號官昨天下午被關進貢院,先是檢查合格試卷封彌狀況點足書目,往往夜漏未盡(天還沒有亮剛剛有雞鳴聲)既上拆號,天色快要亮時才完畢放榜,以示「天明為限」。

宋承唐制禮部榜起頭用淡墨書寫「禮部貢院」四字,然後再用濃墨書寫中舉學子名單籍貫。這一科貢舉共有三百二十四人中舉,而最先出現在榜單上的名字便是蘇軾,他排在了省元李實後面為第二名,而王景范則排在了一百四十七名上。

王景范看到自己的成績後,只能是默默無語,雖然也是中舉了,蘇軾排第二他早就知道,但他也沒想到自己的名次居然這么靠後,這實在是讓他非常郁悶。

「好在這一科開始,通過禮部試的舉子們無黜落都會成為進士……」王景范心中默默的感慨道:「終於要走上仕途了,這一路可真是……」

故事:仁宗嘉佑二年丁酉科省元為李實,而很多資料是采用《石林燕語》中的林希,我采用《文獻通考·選舉考》中的資料,因為這個比宋人筆記更准確一些。在丁酉科禮部試之前,考生們即便是榜上有名也並非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進士的,殿試黜落很正常,自嘉佑二年之後,宋代的科舉考試在禮部試這一關就無黜落了,榜上有名者全部成為進士,除非他在這一段時間內犯罪。</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