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有女十七(2 / 2)

帝國 戒念 2386 字 2022-11-09

兩人都互相打量著對方,卻都是規規矩矩的按照禮部官員交代的禮儀謝恩、道賀,其余半字虛言也未有。倒是蘇軾、蘇轍兄弟在謝恩宴中與歐陽修非常熟絡,去年八月蘇軾兩兄弟在通過開封府解試之後,蘇洵就曾帶著兄弟兩人的得意之作拜訪過歐陽修,父子三人的才學深厚加之當前古文雖得歐陽修大力扶植卻甚少名家名作流傳,共同的志向和語言自然讓他們更容易接納對方。

謝恩宴中王景范倒是對王珪更為敬重,這倒不是因為王珪如何在歷史上有什么濃墨重彩的留筆,使得他要傾心接納好日後倚為奧援,只是單純的感謝對方對自己的賞識而已。《全宋詞》中因為收錄了王珪的詞作,自然也便有了其小傳,王景范對王珪的來歷作風和結局亦是爛熟於胸,此人雖從政圓滑但卻從無鋒芒,更得了一個「三旨相公」的惡名,可見王珪是沒有什么作為的,只能評價其為平庸,不過此人能夠在禮部試中為自己鳴不平也算是對自己有恩了,是以王景范對他更多了三分敬重。

「禹玉兄,金科狀元品貌俱佳,看著他們倒像是看到了當年的禹玉兄……」王珪身旁的韓絳輕聲說道。

王珪微微笑了笑說道:「子華兄過謙了,應該說看著這些新科進士們倒是如同當年我們一樣,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

當年慶歷二年那科進士,王安石的卷子雖然為第一名進呈御覽,不過當今皇帝看到「孺子其朋」的言語,非常不悅便說道:「此語忌,不可魁天下。」遂將其摘出前三魁以第六名進士及第,王珪便是排在王安石的後面,第三名為韓絳,只是王珪和韓絳當時都有官身也被摘出三魁序列,失去了點狀元的榮耀。韓絳知道王珪在禮部試的時候非常欣賞王景范的卷子文采,他們都是當年名副其實的狀元和榜眼,只是因為朝廷的科舉條例無法享受這一榮譽,這也是他們心中的遺憾——至於他們那一科本來的第一王安石,卷子中語出禁忌不被黜落已是皇帝寬容,他們卻從來不當王安石是真狀元的,即便韓絳與王安石的關系尚佳也是如此。

韓絳笑著說道:「可惜你我女兒年齡不適合,否則你我也來個榜下捉婿豈不成為美談?」

韓絳比王珪要大七歲,兩人又是同年更是同為京官,雖然韓絳家族顯赫兄弟也都很厲害,但是科場的規矩同年一般都是相互扶助,若非碰上大是大非問題,脫離群體於名聲可不好聽,況且王珪性情溫和圓滑,與韓絳交情向來不錯,是以韓絳和他說話也是隨意的很。

「我的女兒才十一,就算王景范十八要想成事也要等上四五年。子華兄的女兒雖然亦是如此,但是令兄弟多,總不會個個都不合適吧?」王珪笑著問道。

韓億八字,以「綱、綜、絳、繹、維、縝、緯、緬」排序命名,也許韓億生前出身貧苦做官到參知政事有很多人能夠做到,其八子已是多子多福,但八子當中能夠出三個進士就非同一般了——這是一個世家大族即將誕生的先兆。韓億一人一生未必能夠使靈壽韓氏成為名門望族,但是第二代八個兒子出了三個進士,單憑這一項就讓人不敢小視靈壽韓氏。

韓絳微微笑了笑說道:「呵呵,倒是曾有意招王景范為婿,只是這王景范如此年輕就中了狀元,恐怕想要找他為婿的可不止一家,到時候怕是要生出些麻煩來……」

「不知是子華兄的哪位兄長有意嫁女?」王珪好奇的問道。

「是六弟有一女年方十七,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六弟視若掌上明珠……」韓絳心思微動,輕聲說道。靈壽韓氏於韓絳的父親韓億走上仕途之後,更因三個兒子和一個孫子進士及第而益發興盛,但二哥韓綜於四年前去世,卻是對家族的一大打擊。韓絳見王景范才學人品出眾,王珪又提及這個由頭,便想著若是六弟韓縝的女兒真的嫁給王景范,或許這是家族的一個機會,而王珪對王景范的賞識已是公開的秘密,由他出面張羅興許會能成好事。

王珪只是好奇的問一句,便招來韓絳如此多的唾沫,他本是八面玲瓏之人,無論從同年、至交好友還是靈壽韓氏家族的權勢,他覺得若是能夠促成這件事卻是會成為一時美談,更何況韓縝亦是慶歷二年與自己同科的進士!盡管韓絳並非是歐陽修為嘉佑丁酉科一把手,但是論資排位尚在自己之上位列第二,老師招得意門生為婿這本身就是一件美事。

「原來是玉汝兄有女待字閨中啊!這事還有什么猶豫的,你們兄弟再等兩天,這狀元郎就成了新郎官了……此事若是子華兄與玉汝兄無甚介意,某家就毛遂自薦做這樁保媒,如何?」王珪只是一瞬間便認為幫助韓氏兄弟招王景范為婿從哪個角度而言都是一件好事,而自己則是最好的人選,當即主動提出作媒人。

韓絳不禁在心中沖王珪豎了大拇指,他與王珪相交多年,對方才能平庸也確實有些圓滑,但為人還不錯值得一交,不過這次為自己弟弟女兒出面牽線當媒人才是最讓自己對他刮目相看。韓絳面色有些猶豫的說道:「今日唱名,明日賜宴……恐怕有些來不及了吧?」

王珪心中雖然對韓絳面色竊笑不已,但面色卻有些急切的說道:「這媒人某家就先定下了,今天這期集院事畢,某家就讓人去請狀元郎晚間赴宴。子華兄就帶著玉汝兄的千金隱於屏風之後,看看兩者若是合意,某家便做媒……」

故事:《石林燕語》所載;蘇子瞻自在場屋,筆力豪聘,不能屈折於作賦……歐陽修嘉佑貢舉重古文黜太學體,不過論屬於古文范疇,按照規矩蘇軾因為賦作得不好已經被其他考官判為落第了,若非歐陽修欣賞他所作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的文風,他落第就是必然。蘇軾的省試詩作得《豐年有高稟詩》也不好,絕大多數的蘇軾文集都沒有收錄這首詩,前文中戒念將他的《豐年有高稟詩》作為開封府解試中解試詩,是參考查慎行所寫的《蘇事補注》中找到的,可見那個時候蘇軾的詩賦尤其是應試的詩賦並不擅長。所以說蘇軾是在嘉佑貢舉中占了大便宜的,至於歐陽修辨認文稿認為是其弟子曾鞏的作品將其排在第二,這是幸運中的幸運了,由此可見科舉中「三分才學七分運」。</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