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岳丈問對(2 / 2)

帝國 戒念 2607 字 2022-11-09

王景范水尚且不開將煮水的翁蓋放了回去,笑著說道:「歐陽內翰是聖眷不減,然小婿觀其經歷亦有樂於為朝廷舉薦賢才的美譽,可這樣的人並不會因為你去拜訪他而被他看重,也並非因為你與之未曾謀面而不會獲得他的舉薦。如此說來歐陽內翰實在是真君子,此人日後也必會受到皇上的重用,是以小婿並無拜訪歐陽內翰之心,須知小婿春闈殿試之卷並不和歐陽內翰之意,就算去了也不會改變他對小婿的看法……至於文相……」

韓縝見王景范眉頭皺緊,便問詢了一句:「文相又會如何?」

「岳父大人,若是小婿記憶無錯文相是至和二年六月(1055年)被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的,岳父大人不覺得文相秉持朝政的時間是不是有些過長了呢?」王景范略微躊躇之下,便將心中的一些想法隱晦的說了出來。

韓縝略微思量一番並不在意的說道:「文相為朝廷殫盡竭慮,即便為宰相亦不算長。」

「文相拜昭文館大學士不到兩年確實是不算長,姚崇、宋璟作相亦不過三年,本朝呂夷簡雖三人,然每亦不過三年,只不過去年聖上病重文相於宮內設案為聖上祈祝,這未免有些太過,是以小婿曾思量文相已是坐卧難安了……」

大宋立國之後雖然吸取了前朝各代尤以唐五代之教訓官制已經變了許多,不過終究大體格局是繼承了唐代。就算官員官位的職能變化甚多,但官場上還是習慣以前朝的一些官名來稱呼現在位置對應的官名,如知州還有人稱謂刺史亦或州牧,前朝的宰相亦是對應的本朝的昭文相。

王景范引用了唐時的姚崇、宋璟還有本朝的呂簡夷為相都不過三年,事實上為相一任本朝並沒有作年限上的規定。不過從大宋立國到現在也確實很少有想薛居正那樣一任宰相六七年的,甚至還有如杜衍那般為相只有四個月的,倒是有趙普、呂蒙正等人那樣三度入相累積時間超過五年的,一任宰相兩三年最為常見。

文彥博為相不到兩年,若是以宰相任期來判斷他的去留未免有些牽強,但是皇上去年病重的事情,文相所作所為是對還是錯這都要看皇帝心中如何去想了,尤其是文相對於皇帝立儲一事有些太過積極,這韓縝又不是瞎子怎么會看不出來?韓縝自己雖然也認為文相是沒有過錯的,他也贊同及早將皇儲的事情先定下來,但是他心中更清楚,就算皇帝知道自己老了已經沒有多大可能再生個兒子繼承皇位了,但自宰相以下都上書請求立儲,這絕對是讓皇帝惱火的一件事。皇帝可以不追究宮內設案祈祝之事,但對於文相處理立儲一事上大感不滿估計沒有誰會不知道。

韓縝聽後點點頭沒有在文彥博的事情繼續糾纏下去,文彥博當政對他們韓家而言無甚區別,久居相位難免會招來各方的責難,皇帝若是對他不滿意了,這失去相位也是遲早的事情。關鍵就在於是不是自己主動辭去相位,不過這與韓氏家族並無關聯,坐看風雲才是正道。

「你打算何時去蔡州赴任?」韓縝問道。

「小婿在京師也無什么特別之事,隨時都可以赴任,只是這一榜的新科進士們授官外地的都還沒有走,小婿也不好意思先行一步,凡事依據朝廷定律或是俗規即可。不過小婿想先行赴任一段時間,將那蔡州之事打理出個條理之後,再讓慕雪啟程,這也省得慕雪受那無畏之苦。」王景范答道。

韓縝捋了捋胡子點點頭,對這個女婿的想法他還是非常贊同的,話鋒一轉問道:「聽禹玉兄所言,你將那宅院買下了?可有什么困難之處?」

「本來小婿原有的宅子只是做個落腳之處,買時也沒有細想,不過春闈結束之後白沙書院諸多進士也不好再住在書院,遂便安排在這宅子當中,至於租下的這座宅子也沒放在心上。只是住過幾日之後便有了這購置下來的想法,直到幾天前才完成交割訂約,時間上卻是是有些緊了點,不過想來慕雪住在其中也要方便的多……」王景范笑著說道。

岳丈的想法王景范豈會不知,只是沒有必要在這錢財上叫苦,如若不然以後岳丈該如何看待自己?難道將自己的女兒嫁過去是受苦的么?王景范購置下了這座宅子錢財上是有些緊張了點,不過也只是不能像以前那樣一下子花費數千貫來做事而已,手中的余錢足夠應付開銷,而兩座庄園每年所提供的財貨足以支撐他想要做的事情了。

「蔡州是個緊州,雖不若陳州那般緊鄰開封府,又無蔡河那般緊要河道流經,不過終究是距離京畿重地不遠,朝廷中多有勛貴在蔡州安置家業,治理起來也有頗多掣肘,你當小心從事。」

「多謝岳丈大人指點,小婿自會謹慎從事,若有緊要之事必會有理有節,不會為些許小事糾纏不休的……」王景范恭敬的答道。

韓縝點點頭笑著說道:「賢婿也莫要手軟,你三伯多有故舊在那蔡州,回頭臨近赴任之時自然會與你有個交代……不過赴任地方朝廷對賢婿的考課也是關節之處,差遣一段時日之後朝廷要讓進士們代還,召對,尤其是賢婿乃是進士第一,按照朝廷以往的辦法會在下一屆科考時聖上定會親自召對這對你很重要,赴任之後莫要受太多掣肘,自然這學問一途也莫要放下,朝中自會有人舉薦……」

王景范點點頭表示明白,大宋考課黜陟之法中明著有「循名責實」,暗中有「歲月序遷」兩種原則。大宋有識之士自然崇尚「循名責實」,並且予以鼓吹乃至推行;而「歲月序遷」雖無聲勢,亦在官員升遷之中悄然無聲的被遵循。這兩種原則一直都在較量著時有高下之分,太祖太宗朝自然是穩定天下為第一要務,「循名責實」占據絕對上風,而至真宗朝則「磨勘之制」,到了當今聖上這段時間兩者更是趨於白熱化的狀態,慶歷年間范文正公的天章閣奏對章疏中所陳述十條,首條便是「明黜陟」,到了現在雖不復存焉聲勢大弱已是明局。

不過王景范對此卻並不擔心,與他人不同,父親對於當今聖上乃至後幾任皇帝的性格都做過非常精辟的論斷,也正是參考這些論斷王景范才會在殿試中果斷以「媚文」取悅當今皇上得以在三百多進士中獨奪魁首。無論是從皇帝的喜好出發來應付召對,還是從實際的本事,王景范皆有對策,事實上他更希望能夠在蔡州做出一定的政績以贏得朝中名宿的賞識,這比蘇軾他們此時奔走要管用的多。</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