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岳丈問對(1 / 2)

帝國 戒念 2607 字 2022-1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帝國最新章節!

第四十二章岳丈問對

王景范婚後因為朝廷的體恤他還有一段不算短的假期,事實上即便在抱石之宴之後的半個月內新科進士們也沒有一個著急前去赴任的,甚至在王景范婚禮上最主要的賓客還是新科進士——朝廷對於文官的寬容遠比前代要強的太多,而這些新科進士們更是帝國未來的希望,即便在授官之後一兩個月內不去前往赴任也是非常正常的,更不要說王景范這樣剛剛新婚燕爾的狀元郎了。(小說手打小說)

事實上王景范心中也並未著急前去赴任,在京師開封他尚有很多事情沒有去做,這次嘉佑二年科考雖是他最有把握的一次科考,但他心中也沒有寄托太高的期望的,畢竟這種事情看運氣的成分遠比才學更重要。不過這次科舉考試出乎王景范的預料之外,他不僅金榜題名還是金科狀元,這多少有些打亂了他事先的一些安排,尤其是隨之而來的婚禮更是讓他無暇分心。

雖然兩個出乎意料之外的喜事打亂了王景范的種種布局計劃,不過也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好處。狀元郎入仕其中好處自然不必多說,起點便比同榜進士要高上許多,加之聯姻韓氏也彌補了自己朝中上層無人的缺憾,更為重要的是隨著自己的入仕成就官身,再也不會有人冒著風險來打自己財富的主意了。這就意味著王景范可以完全通過正途來經營一些產業,而不是通過打劫不順眼的內侍來滿足自己在錢財上的需要。盡管朝廷律法對於官員經商也有嚴格的要求,只是這種要求形同虛設,有很多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婚後弟二天,王景范便讓宋端帶上自己早已寫好的信件前往汾州去拜訪狄青,順便也帶上了自己對目前朝局的一些看法,以便讓狄青在心理上有所准備——目前樞密使韓琦位高權重,而文彥博已經集朝中怨望於一身,長不過一載文彥博必然會去相位,伴隨而來的升遷很可能是富弼升為昭文相以替代文彥博的空缺,而韓琦則必升為集賢相,甚至皇帝再設「史館相」。

在大宋帝國的權利頂端,一般而言掌握大權的必然是昭文相,而昭文相以下的副相通常是集賢相,不過若是碰到了史館相,則史館相為次相,集賢相為第三相。史館相全稱乃是「同平章事、兼修國史」,不過這史館相並不是常設,大致都是昭文相和集賢相兩人引領政事堂和中書省,史館之職一般都是昭文相兼任。太宗皇帝登基之時情況特殊,以薛居正為昭文相、沈義倫為史館相、盧多遜為集賢相,三相並設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了薛居正去世趙普擔任昭文相的太平興國七年才結束。

韓琦與狄青之間是有恩怨的,典型的文臣和武臣之間的沖突,不過大宋的國策乃是抑武揚文,狄青就算武功第一碰上韓琦也只有吃癟的份,這與歷朝歷代的武臣相比簡直是憋屈至極。文彥博招來的怨恨實在是太多了,必然不會久居相位,韓琦身負眾望拜相已是必然,而王景范卻知道這一次韓琦拜相將會開啟長達十年為相的壯舉,而這十年中對於狄青而言是沒有什么機會起復了。

眼下對狄青最重要的便是保重身體,畢竟他與韓琦是同歲,而他更是一個武人出身,只要放寬心耐心的等待韓琦這風頭過去。以韓琦執掌朝政十年之久來算,六十余歲的狄青也許執掌兵權在前線打仗不太可能,但再拜樞密使朝廷頂端權力層有個能打仗將領出身樞密使,總歸是要好過一般文人對千里之外的戰場胡亂猜疑瞎指揮要好得多。

宋端能否有這個造化來借此謀個出身,那還要看他自己的運氣,至少王景范自認為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狄青在大宋軍隊中的威望無人能比,多少軍方中的桀驁不馴的人物對他都是傾心折服,宋端的事情在狄青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只要他點頭宋端從軍絕對是一路順風,王景范亦是算准了這點才千方百計的為其鋪路奠定基礎。不過宋端能夠有一個好的基礎也並不代表他就能成為另外一個狄青,這都要看他自己的努力和機運。

於文傳與俞樾自然是知道宋端已經離去投奔狄青了,兩人說不上對宋端的前途有多么羨慕,他們與士人對武人的看法並無什么區別,如果說有也是因為他們同宋端一同長大,即便他日相見也不會排斥宋端罷了。不過是王景范的學生宋端能夠先行一步去建立自己的基業,兩人還是有些羨慕的,不同於宋端,他們要想獨立門戶也只有過那千里挑一的科舉考試,而跟在王景范身邊則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於文傳和俞樾口上雖是沒有明說,但心中卻已經將留在京師開封的想法給打消了——王景范的才學他們是知道的,與老先生相比他或許在見識上有所欠缺,但是論起經史子集的學問他可是比老先生更全面更精深一些。況且經過這嘉佑二年的科舉之後,兩人已經明了若是自己也要在科舉路上有所建樹,那還是跟在王景范的身後多學習一些要好,胡璦等大儒固然名滿天下,與王景范相比若想讓他兩人信服還差得遠——胡璦也不能保證他們就能通過科舉考試。

在王景范通過春闈考試之後,便就修書一封將寄住在李成庄的錢琦、張漢和高鳳翰三人招到自己的身邊,而李成庄暫時則由狄青贈送給王景范的陳州庄園內選拔的管事之人前去經營——他們都是狄青的舊人,雖談不上地位有多高,但能夠讓狄青將庄園交予他們來打理,自是有這方面的才能,至少遠比王景范身邊的人要強得多。

於文傳和俞樾在決定跟隨王景范,至於錢琦三人就沒有這個必要,他們讀書的天分雖好但畢竟學識還淺尚需要打牢基礎。白沙書院聚集了這么多老師,加上還可以間或得到胡璦、程頤等名師的指導,對他們幾人而言最是合適不過,況且錢琦他們年齡尚小,也不適合跟著王景范東奔西跑,哪怕蔡州並不算遠也是一個麻煩。

「見復,你也應該如蘇子瞻兄弟兩人那樣四處拜訪一些顯達名儒,畢竟此次你去蔡州赴任,若無特別之事將離京三年之久,朝中有人提及之時也有人能代為舉薦……」韓縝坐在王景范對面,看著他熟練的擺弄茶具。

新婚三日之後,王景范陪同嬌妻返回岳丈家,這也是婚事中重要的一項也是最後一項了。原本王景范是可來可不來的,若是女兒單獨返家這邊稱為「歸寧」,絕大多數女婿都不願意來——女婿若是上門便稱為「拜閣」,這也不算什么,只是其中有項婚俗乃是岳丈家女眷齊聚,見著女婿來了便有用竹杖喊打的習俗。這自然不可能是真打,但被一群女人所戲弄多少有些掉面子,是以絕大多數女婿都不願意陪同妻子回門。

不過王景范對拜閣回門卻不在乎,婚前都是王珪來牽線搭橋,事實上除了書上有韓氏兄弟的小傳之外,他對於自己的老丈人兄弟幾人並無什么了解之處,書本上的東西是最不可靠的,還是要多接觸一些更好。是以他不在乎這些婚俗,幾番鬧騰之後岳丈韓縝果然與他私下交談,女婿也是步入官場的人了,只是根據王珪的傳言王景范自點中狀元之後基本上並不如同其他進士那般四處走動拜訪朝中大臣,他也想借這個機會點醒一下自己這個不知是木訥還是精明的女婿。

王景范一邊擺弄茶具一邊笑著反問道:「歐陽內翰?文相?岳父大人,小婿並非蘇子瞻亦或是張子厚,況且拜訪這些人也未必是有用的,蘇子瞻性格狂放才學又高,這等人文章詩詞自會是一等一的人傑,張子厚學問見識非比尋常,其不過這些卻與朝廷百姓生計無甚用處,恐非久歷仕宦之人……是以小婿心中以為如他們一般拜訪歐陽內翰或是文相沒有多大干系,況且即便是歐陽內翰和文相也未必能夠給他們什么實質性的幫助……」

「怎么可能?歐陽永叔雖然在這次嘉佑貢舉中盡黜太學體是有些太過,但皇上並未責怪於他,甚至比以前更為器重,至於文相也是一般,有這等人相助等若省了不少力氣……」韓縝有些哭笑不得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