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再回京師(2 / 2)

帝國 戒念 2729 字 2022-11-09

韓縝和韓絳一陣語塞,王景范笑著說道:「若真的如岳父大人所言,定有人誤認為景范乃是一幸臣,他日就算真的有幸更進一步之時,怕是岳父大人都認為景范應該去一州磨練三四年才可回京師予以重任……」

「原本想著還有一年時間回環一二,沒想到此時來的突然,眼下除了蔡州知州孫瑜肯定是要調任的之外,其余只剩下極為偏遠的州府,若是要等個近點的州府這還需要些時日等待……」韓絳也不啰嗦,這件事早就在信中雙方商議多時了,再討論下去也是無益。

如同韓絳、韓縝這些通過進士科考試殺出來的正統出身官員,對於館閣之職向來都是有一種極為親切的情節,除了升遷度快於常規之外,更因為館閣之中集中了大宋最好的選材,僅是這館閣名頭便已讓絕大多數年輕官員折腰向往。韓絳兄弟也看出來王景范不戀館閣所拿出來的理由有些牽強,但也確實可以站得住腳,不過眼下突然被召回京師,短時間內也沒有什么可供選擇的好位子,這也是實屬無奈。

王景范聽後也是感到有些棘手,京東京西兩路官員的空缺他多少也了解過,若是再過一年一些知州會要挪動位子遷往它處任職或是干脆升遷,但是眼下卻是沒有什么好機會。倒是因為明年闈,一些州的通判位子已經開始著手變動,就算他不知道後面有哪些勢力角逐,但也沒有多少興趣——他堂堂一科狀元進士第一人經過回京聖上召對之後還是回地方任通判,那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除了四京通判之外,能夠勝過蔡州通判的州還真沒有幾個,可四京通判就算他是進士第一人也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戀闕」並非人人都有,王安石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但絕非是他王景范的本意——他現在對於館職興致缺缺不是不喜歡這種安逸清貴的職位,而是為了將來更快、更扎實的步入大宋頂尖重臣的行列,說起來他的名利之心可非一般人可比。對於一般的宰相他是看不中的,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呂門g正、趙普、王旦那樣真正的重臣,而非徒有其表——賴在京師不肯任地方官,沒有出色的親民官履歷,休說執政層次渺茫,就算是真的步入那個層次也會被人輕視。

「看來小婿也只能學那王安石了……」王景范嘆了口氣,除非皇位繼承人有一個定論,否則他對於呆在京師是沒有一點留戀之處的,只是他也不清楚這場皇位繼承人爭論到底要持續到何時,而當今皇帝這「嘉佑」年號有八年之多,在剩下來的五年當中也確實不好判斷,就算好判斷此時何時塵埃落定,他也不願意呆在京師——仁宗的繼承者英宗皇帝是個短命的皇帝,在位的四年時間里只為了一場爭論,王景范對此也是頗為無奈,連韓琦等人都對此束手無策,別說他這個官場新丁了。

類似於當今聖上的皇位繼承人還是書中那個英宗皇帝的「濮議」,王景范對於這種長時間且對帝國沒有半點好處的爭論一點好感都沒有,對此頗為熱衷的官場中人若不是天生耿直,那便是一個盼著升遷走火入魔之徒。偏偏這種事情頗為繁雜,官員立場不一皇帝自己心中打著小算盤,最後一番數年的鬧騰,除了留下一地jimao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就算景范想去這地方任職也不急於一時,後天於聖上召對之後怎么也要在館閣過度時日,中間未嘗沒有時機……」韓縝斯條慢理的說道,對於這個女婿他是非常滿意的,雖是榜下捉婿但婚後女兒與女婿琴瑟相合,官場上的事情誰都難以預料,但在這個父親眼中女兒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此事多想無益,景范年歲尚且年輕,無論是在京師還是地方磨練數年都各有各的好處,日前御史中丞包大人還提及景范,對景范在蔡州所為贊不絕口,若是這兩日閑暇景范可拜訪包大人,得其指點一二景范即可受用無窮……」韓絳笑著說道。

「景范布衣之時有幸得與包大人有一面之緣,這次回京師也是想要拜訪包大人的……」王景范笑著說道。他對於包拯心中多少還是有些埋怨的,報紙一事在包拯身上碰壁,加之後來的科舉考試和蔡州赴任使得王景范無暇關心報紙的問題——報紙最佳的展地點自然是在京師開封,王景范若不在京師他是不會去主導這件事的,包拯倒是非常適合,可惜看這樣子包拯似乎沒有這個意願。

韓絳笑著說道:「某家曾聽人說起過,包大人在任開封府知府之後便去白沙書院走訪過。京師為之語:『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景范布衣之時能得包大人看重,真是了得……」

「談不上看重,包大人勉力後進能與之一談景范甚幸……」王景范笑著說道。雖然在父親的記述中,包拯被後世稱為「黑面老包」,不過父親是沒有見過包拯的,而後世更將包拯神化,這也是因為清官難得,能夠敢言得罪權貴的清官更是難得,能有一包拯才使得天下百姓千百年來心中心存慰藉,可也只是慰藉,王景范對於「君子」自省是從來不感興趣的,可能受父親的影響他對於更加嚴格的監管,更加嚴厲的懲治倒是更感興趣一些。

於其立捧殺王景范對他而言實在是太過突然,韓絳韓縝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他的要求,心中雖有不甘也只能埋在心底。大家心中也都清楚於其立突然cha手攪局,至少在這半年中王景范恐怕是真的無法離開京師了,至於能否到地方為官也要看運氣。本來這次碰頭韓絳韓縝兄弟兩人還想說服王景范能夠放棄這種想法,安心的館閣任職,不過看來如信中所知一般王景范對於京官實在是沒有半點興趣,只是幾句言語韓氏兄弟已經明白,剩下來的事情便只能選擇留意一些機會盡快滿足這個年輕女婿的要求了。

回到自己的府第,王景范得到家仆通報白沙書院山長蔡恕早已等候多時,他便連忙收拾紛雜的心緒,將夫人送進內宅也沒有換衣服便來到前廳。蔡恕在並沒有坐在前廳中等待,而是在旁邊的一處偏廳書架上chou出一本書,看得頗為入神,王景范在家仆的引領下步入偏廳看到正在看書的蔡恕笑著說道:「如心兄真是好定力!」

「見復回京也是忙碌,只是書院一些事務還需見復拿個主意,恕也只好冒昧來訪了!」蔡恕將手中的書合上放在旁邊的茶幾上。

王景范笑著說道:「白沙書院的事情如心兄可一言而決,若是書院辦學經費不足可直接差人來報即可……」

&nbs.闈。眼下各州考生已經陸續雲集京師開封,這貧寒考生投靠白沙書院的也不少……」

白沙書院自前年收容貧寒考生的善舉一下聞名天下,經過老生的宣傳一些家境貧寒無余資謀取一好些讀書寄宿地點的考生一來京師便打聽白沙書院打算寄宿其中。先前王景范便已經與蔡恕在信中就商議過,一切有如前年一般,只是沒想到前年白沙書院名氣並不彰顯,這書院中更無什么名師常駐任教,與其說是書院,不如說其是客棧還更為貼切一些。

經過一年的建設,加之白沙書院丁酉科大比一下子冒出三十余個進士,而在包拯、胡璦等人援引,有不少名家願意接受白沙書院的厚請常駐講學,漸漸的這白沙書院也就興盛起來。先前王景范還需要邀請各地考生來這白沙書院寄宿,到現在是眾多考生打破頭都希望寄宿在這里——在這里寄宿不收房租,而臨近的白沙村村民在這里辦的飯館也很便宜,更為youhuo的是這里的讀書氣氛,甚至有太學和國子監的名宿到這里來講學。

這樣一來白沙書院顯然已經無法應對各州前來投靠的考生了,這離下雪還有一個月,白沙書院便已經被擠得滿滿當當。前來寄宿的考生中有不少不過是羨慕這里的讀書氛圍,就蔡恕所知曉的便有二三十人家中原本就很殷實,甚至有一兩個還是大富商之子放著京師的房子不住就為了能夠體驗白沙書院的讀書氣氛投靠而來,這實在是讓白沙書院的人感到有些為難。</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