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開倉放糧(1 / 2)

穿越1879 狼途 1878 字 2022-11-13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穿越1879最新章節!

李經述一行人匆匆趕到開封府,天色已近黃昏,他們又累又餓。到了府衙儀門,袁世凱報了身份,門房稱巡撫大人正在後院和家人吃飯,他馬上進去通報。

「不必了,我們這就去見你們家老爺!」李經述抬頭看天,天空還殘余幾絲殘雲,心想李鶴年這點就吃晚飯,還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飢」,加之剛在路上得知開封境內六縣均未開倉放糧賑災,李經述對李鶴年「清廉」的印象大打折扣,心生一股怒氣,讓門房不必通報,直接讓袁世凱帶人在前面開路,他准備去好好羞辱一番這不知體恤民情的河南巡撫。

李經述到了府衙後院,只見院子中間擺放了一張大的方桌,胡須花白的李鶴年身穿打了補丁的舊官服,正和十二個家人圍坐方桌吃飯。見李經述怒氣沖沖帶官兵闖進來,放下筷子,站起身來問道:「你們是何人?」

李經述亮出腰牌和李鴻章的親筆信,表明身份,李鶴年行禮道:「下官不知提督大人駕到,未曾遠迎,失禮失禮。」

李鶴年的官階,當時是河南巡撫加右都御使銜,和李經述的提督官職同級,但李鴻章是欽差大臣,李經述又是欽差特使,所以李鶴年自稱下官。李經述聽了,也沒跟他客氣,走到桌子旁,出語諷刺:「本官一路上看見大人的治下,餓死的飢民成千上萬,李大人倒是在這敞亮的府衙後院開小灶,吃得歡呢。這么早吃晚飯,也不怕把自個噎著…」

李經述的話沒說完,自己就先噎著了,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他走上前去,本想看看李鶴年和家人到底吃什么山珍海味,結果,他發現偌大的桌上,就一大盆飄著泛黃玉米渣的稀飯,上面浮幾片黑綠的苦菜葉,那稀飯清透見底,李經述在稀飯里都能看見自己的身影。

李經述再一看李鶴年的家人,他的兩個兒子瘦得只剩皮包骨,三個孫子也一個個面黃肌瘦,李經述的內心大受觸動,這堂堂一省巡撫,家人竟都如此,可見河南災情有多嚴重。他這才知道,李鴻章對他說李鶴年是一名清官,這是千真萬確的事,自己誤會了。

李鶴年聽了李經述的話,知他誤會了,便解釋道:「下官不才,如今河南逢此千古奇災,是鐵石心腸亦當淚下。老夫剛下鄉察看災情,並非在吃晚飯,而是我和家人的中飯,我們現在一天就吃一頓,剩余的口糧,都拿出去接濟飢民了。李公子見笑了。你們還沒吃飯吧?要不一起來吃點。」

李經述聽到此,知道李鶴年是個大清官,為自己剛才的莽撞大為羞愧,趕忙認錯致歉。但他依然不解地問:「河南上報的『常平倉』,據說有九十五萬余石谷。災情如此嚴重,李大人為何還不開常平倉賑災?」

李鶴年搖搖頭,嘆息道:「貪官污吏害死人呀。下官這三個月來,一直在核實全省的常平倉儲量,發現各地虛報嚴重,實際糧食不足上報的十分之一。下官一得知了這個消息,馬上就上奏了朝廷,將這些虛報的官員免職入獄,但這於事無補,河南現在十戶之中,受災的有六戶,加上很多農民種植了罌粟,手里沒有余糧,下官想等到冬天再開倉。不然,天寒地凍,老百姓會大批餓死。」

李經述一聽,糧食產量放「衛星」,從古到今,都是無良官僚的制度性*,即便李鶴年是包青天再世,也改變不了河南現在的災難。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是,農田種植了罌粟!因為晚清時同種植糧食等農作物相比,種植罌粟、生產鴉片的比較效益高得多,受利益驅動,貧窮無靠的農民紛紛改種大煙。一時之間,全國各地,無論是大江南北,黃河上下,還是長城內外,漠北滇南,罌粟花到處開放,搖曳生姿,加重了各地的災情,這才餓死了很多人!

李經述這時才了解到,歷史上林則徐禁煙是一大功績,但他死後,煙土並沒有從中國禁絕,上海的《申報》還登載了《抑弛自種鴉片煙土禁論》的文章,提出了全面弛禁,廣泛種植、生產鴉片,課取重稅,以增加國庫收入、限制吸食的主張。直隸總督李鴻章在同治十三年也奏請弛禁,以抵制洋煙的涌入,「既不能禁英商之不販洋煙,即不能禁華民之不食洋煙」,而禁止內地各省種煙,勢必使洋煙四處販賣,掠取厚利。因此,應「暫弛各省罌粟之禁,而加重洋葯之稅厘,使外洋煙土既無厚利,自不進口」,這樣「不但奪洋商利權,並可增加稅項」。當時李鴻章官高權重,提出的主張又冠冕堂皇,似乎切實可行,因此影響很大,以至於弛禁的主張左右當時政局,種植鴉片終於被清廷允許了。剛開始中國內地不少省份私自小規模地種植,後來,在弛禁的呼聲和官員的默許、鼓勵下,罌粟的種植迅速發展,全國各行省在都種植罌粟,清廷對土煙收稅,但較洋煙稅率為低,從而鼓勵了土煙生產,到光緒十一年,清廷規定洋煙每百斤收稅銀86兩,而對土葯征收60兩。雲南、貴州等地罌粟的種植面積幾乎占了農田面積的一半,陝甘晉等西北地區干旱少雨,這里的氣候條件也適宜罌粟的生產,還有山西省鴉片種植、產量都很大。河南、山東的鴉片產量也不少。

李經述聽李鶴年講起河南災情,心想清廷實施的「以土抵洋」的鴉片政策,無疑飲鳩止渴,鴉片煙不僅毒害百姓,而且遇到大災之年,北方的糧食遠遠不夠吃了。事已至此,只有向外求援了,於是李經述對李鶴年說:「本官在路上就已經看到有村庄餓死人了,你趕緊組織官差開倉放糧。我馬上奏請中堂大人,把江南的漕糧和東北的庫米運來支援災區。」

和李鶴年交接完賑災的事,安頓好了容雪,李經述和袁世凱帶四十騎兵,連夜趕回陳州府。到了袁寨門前,發現袁寨的寨門緊閉,袁世敦親自帶著團練在炮樓上放哨望風,他們手里拿明晃晃的刀子,背著洋火銃,守在土炮旁。

袁寨前圍了一千多個災民,黑壓壓全是人頭,李經述一看,這些人也並非暴徒,有一半是抱小孩的婦女,嘴唇開裂,有的掏出干癟的*,讓飢餓的孩子含在嘴里,但沒有奶水,孩子餓得不行,咬出血來也無濟於事。有一位中年農民,搖搖晃晃像喝醉了酒,被一陣風吹倒後,四肢著地爬行,沒力氣站起;一位母親肩上扛著快死去的兒子,嚎啕大哭。再往前走,看到兩人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不知道斷氣了沒有。

此情此景,讓李經述徹底認清了現實:中國將近四萬萬農民,還要靠老天爺賞飯吃,對他們而言,被命運捆綁在土地上,即便作牛作馬,也要讓家人有口飯吃,不至於餓死,這才是天底下最最重要的事!什么民主,什么自由,什么平等,都要等到吃飽肚子之後才考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