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遠征古巴(2 / 2)

穿越1879 狼途 2677 字 2022-11-13

張之洞對劉永福也甚為欣賞。認為劉永福為「數千年中華吐氣」的「義勇奇男子」。第二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副總統張之洞的大力舉薦,李經述任命劉永福為越南都督。他早在中法戰爭時,就意識到黑旗軍的裝備落後,於是在越南練就了新黑旗軍二萬人,全部換上了洋槍洋炮。

劉永福帶兵很有一套,和黑旗軍同甘共苦,加上他的主將黃守忠、吳鳳典等二十多名大小將領都是廣西上思、寧明一帶的壯族,這支兩萬的黑旗新軍經過三年的訓練,英勇善戰。因為黑旗軍擅長在越南茂密的森林中作戰,雖然越南並不是非常典型的熱帶雨林,但處於季風區,和古巴的熱帶雨林的自然地理條件很相似。加上劉傳福還熟悉江河水情,所以李經述決定派劉永福的黑旗新軍一起去遠征古巴。

劉永福的副將吳鳳典不想遠征,憂心忡忡對他說:「我們黑旗新軍剛練成,總統就迫不及待派我們不遠萬里征討古巴。這明顯是要削弱我們的力量。我聽說古巴的叢林當中,毒蛇猛獸巨多,我們去必然死傷慘重。總統和清廷一樣,對我們黑旗新軍還是不信任。」

劉永福聽了吳鳳典的話,臉色頓時陰沉得像要下雨,他生氣不是對李經述起了疑心,而是吳鳳典竟然對總統的用兵之意妄加揣度,狠狠一耳光扇了過去。劉永福雖然已經61歲,但因為長期習武,身體還很硬朗,力氣也很大,吳鳳典的臉挨了重重的一耳光,頓時留了紅紅的指印。

劉永福怒斥吳鳳典:「予心惕惕,終不以官爵為榮,只知捍衛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國人為責任。今四萬同胞在古巴生死未卜,海軍總長劉步蟾都親自率艦隊遠征,總統會欺我等?此身雖老,熱血常存。倘為國用,自宜竭力馳軀,不惜以鐵血鑄山河,強大種族,以期臻於五大洲最強美之國!汝何敢妄自揣度上意,亂我軍心?」

劉永福毅然帶著一萬五千黑旗軍隨著中國艦隊遠征古巴,只留下五千黑旗軍駐守越南。李經述聽說後,下令褒獎。他對前來聽候指示的外交總長伍廷芳說:「我中國有劉銘傳、劉永福、劉步蟾這『三劉』,都是猛將,打西班牙這個沒落的帝國,不會有問題,外交部的腰桿子可以硬直起來。」

劉步蟾率領軍艦到達古巴後,分成兩支分艦隊,一支艦隊由北洋艦隊副司令馬吉芬、左翼總兵黎元洪帶領,八艘軍艦抵達聖地亞哥港,另外由他帶領,七艘軍艦封鎖古巴的沿海。

李經述並不想中國首先挑起戰爭,於是讓外交總長伍廷芳強硬向西班牙政府交涉,提出了中國政府的條件:一是必須對1847年到1898年在古巴的種植園、礦山受虐待致死的華工給予補償,按國際標准,每人賠償一千兩白銀,中國死亡的苦力華工,有記錄的共計十萬人左右,須賠付白銀一億兩;對於在集中營里被虐死的華人,每人賠償五千兩白銀,共計二萬人,須賠付白銀一億兩,共計兩億兩白銀;二是必須給那些合同期滿並希望回國的華工提供船費,還須給那些願意留下來的人重新訂約,提供住房,允許其自由活動;三是禁止雇主對華工施行監禁與苛罰;允許建立華人工會,並允許勞工自由加入;四是所有違法案件均由中國領事處理。五是馬上與古巴的「叛亂起義者」停戰,結束萬惡的集中營制度。

當時西班牙處於波旁王朝時期,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才十二歲,他的母親,來自奧地利的瑪麗亞·克里斯蒂娜攝政,她這人極為自負,跟中國的慈禧太後一樣,對權力極為嗜好,但又沒有控制大臣的能力,西班牙的朝政極為混亂。

接到伍廷芳的「最後通牒」後,尤其是第一條的兩億兩白銀賠款,極為憤怒,當場把中國的外交書撕毀。當時,西班牙還是一個歐洲強國,在當時歐洲人的眼里,世界分三個世界,第一世界是以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列強,為文明發達國家,美國、中國、日本等屬於半開化的國家,古巴、印度等殖民地都屬於野蠻的國家。中國竟然敢向西班牙下最後通牒,簡直是對「歐洲文明強國」的侮辱,於是讓古巴總督韋勒積極備戰,並派海軍中將雪爾維拉為艦隊司令,率領七艘西班牙鐵甲軍艦前往古巴支援韋勒。

李經述深深知道戰爭中的輿論,意味著人心向背,意味著軍心士氣等,會讓讓瞬息萬變的戰場動態更加撲朔迷離,以致深刻影響著一場戰爭的走向。他將輿論宣傳上升為國家戰略,重金收買英美的報紙,揭露數十萬古巴人趕出家門,被韋勒集中到指定的營地加以囚禁,然後分別隔離盤查。集中營里食宿惡劣,醫療闕如,傳染病蔓延,成千上萬的人死去的慘象,讓英國通訊社發表一次有償新聞,中方付給2000銀元;通過路透社發布有償新聞,則每次付給606英鎊,經過英美報紙添油加醋的報道後,韋勒很快被世人斥為「古巴屠夫」,西班牙的野蠻名聲頓時「頂風臭萬里」,「西班牙的戰敗將意味著數百萬人從愚蒙、*和獨裁、死亡中得到解放。」中國在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占據優勢,出兵古巴也就順理成章了。

李經述這一招,是跟歷史上的日本人學習的。日本在甲午戰爭期間,就跟中國大打輿論戰,秘密聘請美國《紐約論壇報》的記者豪斯作為國家輿論宣傳的總指揮,收買英美主流通訊社和報紙,把中國和日本「包裝」成野蠻與文明的代表,並有計劃地引導西方媒體形成共識。如經過策劃,《紐約新聞報》就曾發表評論說:「中國的戰敗將意味著數百萬人從愚蒙、*和獨裁中得到解放。」日本朝野有組織、有計劃地通過新聞媒體,向本國人民灌輸「朝鮮獨立論」「義戰論」「文野之戰論」和對中國的「蔑視論」,以營造國內支持戰爭的輿論氛圍。如日本《郵便報知新聞》在社論中就叫囂:「我帝國必須援助朝鮮,並有堅決維護其國體之決心」「此實為我帝國之天職,順天之責任」。緊接著《北國新聞》《朝野新聞》《東京曙新聞》《東京橫濱每日新聞》等報刊也隨聲附和,為軍事侵略「正名」。反觀清政府在戰爭期間由於對國內輿論的不聞不問,放任其「自由」,致使輿論到了混亂的程度。戰前,國內報刊上很多報紙主張希望派特使去努力尋求和平;還有的重復過去那一套痛罵,類似於「中國分分鍾就能干掉小日本」之類的言論大有市場!在外國人眼里,當時中國的國內輿論是「無知、自負和可笑的」。

輿論和戰爭兩手准備好了以後,李經述盼著劉銘傳、劉永福和劉步蟾戰場上給中國帶來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