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小知識(2 / 2)

攻略射雕 燕山 1254 字 2022-11-14

沙彌戒律

欲成為沙彌或沙彌尼者,必須經所欲加入的僧團同意後,舉行公開的出家儀式。沙彌由受具戒10年以上,通曉戒律的比丘剃度;沙彌尼由十二年以上,通曉戒律的比丘尼剃度,並換俗服為僧服。剃度後的沙彌(沙彌尼)進一步學習後,依次受五戒和十戒。

沙彌分類

7-13歲,稱為驅烏沙彌(尼),因其可以擔任在曬食場上驅逐鳥雀等簡單工作而得名。

14-19歲,稱為應法沙彌(尼),因其能順應沙彌行法而得名。

20-70歲內出家者,稱為名字沙彌(尼),因其按年齡本來可以做比丘,但因緣不具而得名。

未成年出家者在滿20歲後,或者成年出家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可受比丘戒(比丘尼戒)進一步成為比丘或比丘尼。

按照律藏規定,沙彌尼在成為比丘尼之前,還要經過兩年的式叉摩那階段。

比丘尼

比丘尼(梵文:??bhik?uni;巴利文bhikk混i),又譯為苾芻尼、比呼尼、除饉女、乞士女、沙門女,中文俗稱尼姑。比丘尼則是指受過具足戒的女性僧侶。「尼」在梵語中是指女性,比丘與比丘尼合稱出家二眾。

受沙彌尼十戒的稱為沙彌尼。之後受了式叉摩那戒者,稱為式叉摩那,又名學法女。最後受具足戒者為比丘尼。

比丘尼歷史

在佛教僧團中,第一位出家的比丘尼,是養育釋迦牟尼長大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在佛陀時代,修行成就的比丘尼甚多,著名的有神通第一的蓮花色比丘尼。

印度傳統上對女性有歧視,但佛陀建立比丘尼僧團,讓印度女性有多一個選擇。至部派佛教時期,阿育王派僧伽密多(sanghamitta)比丘尼僧團遠渡斯里蘭卡,在錫蘭建立起上座部的比丘尼僧團。後在公元435年,錫蘭派十一位比丘尼僧團前往當時的晉朝,為漢地的比丘尼授二部僧戒。漢傳佛教地區就有比丘尼戒傳承。漢傳佛教地區的比丘尼戒,源自於上座部,分別由分別說部以及法藏部傳至中國,直到今日尚有傳承。

1996年,斯里蘭卡引韓國比丘尼僧團前往授戒。第一位斯里蘭卡復興比丘尼的是bhikk混ikusuma。現時上座部已經復興比丘尼傳承,比丘尼僧團包括斯里蘭卡,泰國第一位比丘尼dhammananda(chatsumakabilsingh),第一位西方上座部比丘尼,ayyakhema,澳洲上座部第一批四位尼眾受具足戒,1998年10月22日,主持,香港第一位上座部比丘尼,bhikk混iuttaranandi,美國,英國,歐洲亦恢復了比丘尼僧團。

中國地區,因特殊時期影響,比丘尼戒傳承一度斷絕,只剩港、澳、星、馬及台灣地區,尚有比丘尼戒傳承。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中國的比丘尼傳統也慢慢恢復。

比丘尼戒律

巴利律比丘尼有311條戒。8條驅擯戒;17條暫時拘留戒;30條懺悔心墮落戒;166條心懺悔戒;75條學處戒。</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