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接招(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鬼才郭嘉之三國重生最新章節!

如果仔細看正史《三國志》就會發現,歷史上曹操的武力一點也不低,與其說決勝千里之外的智將,不如說沖陣略地的大將

一、游俠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盪,不治行業】

「任俠放盪」一詞,說明曹操年輕的時候是在道上混過的。雖說曹操文采飛揚,察舉孝廉,但也做過豪俠。如果曹操沒有建功立業的野心,就可能被范曄游俠列傳了。

二、大鬧張府

【孫盛異同雜語雲: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曹操翻牆進入十常侍之首的張讓官邸,不過到也不是行刺張讓,察之早年曹操放盪無度,應該是去找樂子或偷東西去的,曹騰和張讓兩家關系一直不錯,真要行刺張讓,以曹操的絕人武藝張讓早死一百回了。不過後來被張讓的家丁發現了,把曹操團團圍住。他於是在庭院里持手雙戟揮舞了一番,戲耍張讓府上的所有保安、衛兵、家丁,最後全身而退,證明武力超群。

三、一挑八

【魏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曹操殺呂家數人不是偷襲,按照法律上的精神,是屬於正當防衛。在對方有防備甚至准備下黑手的情況下,別說連殺八人,就算全身而退也沒那么容易。曹操手刃擊殺數人,必定要經過一番激烈的肉搏,可見曹操武力之強。

四、五十人斬

【三國志: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與兵四千餘人。還到龍亢,士卒多叛。】

【魏書曰: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餘人。】

這段描寫簡直就是項羽附身!

3500名士兵夜間忽然造反,點燃了曹操睡覺的軍帳,並包圍了軍帳,曹操提劍出營,一連殺了數十個叛兵,這可不是演義,想象一下曹操滿身鮮血,其狀甚怖的樣子吧。

就算關羽、張飛、呂布、曹仁等猛人都沒有一次性殺掉幾十人的記錄,只有曹操做到了這一點。恐怕曹操的武力不在一般猛將之下。

六、神箭手

【魏書曰: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

這段說明曹操的箭術很好,一天之**落63只野雞。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弓的等級以拉力劃分(石),一般弓手用一石(60斤),射個10次就後沒准度了。猛將用的硬弓更需要耗費臂力,尤其是一氣連射,能連續拉個5、6次以上已經算是猛人了。所以寫呂布「便弓馬「,還要加上「膂力過人」。

七、真的勇士

【魏書曰:太祖將步騎千餘人,行視戰地,卒抵賊營,戰不利,死者數百人,引還。賊尋前進。黃巾為賊久,數乘勝,兵皆精悍。太祖舊兵少,新兵不習練,舉軍皆懼。太祖被甲嬰胄,親巡將士,明勸賞罰,眾乃復奮,承間討擊,賊稍折退。】

【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

【魏書曰:公所乘馬名絕影,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

曹操久經戰陣,智謀中不失剛猛,壽張之戰親為先登。生平六十余戰,親臨一線身先士卒不在少數。沒有牛逼的武藝難以支撐這種無畏的精神。曹操有多處中箭負傷的記錄,唯有健碩有力的體魄才能支撐下來。(張頜、龐統、孫堅、孫策)

八、騎術

【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遂引去。】

【獻帝春秋曰:太祖圍濮陽,濮陽大姓田氏為反間,太祖得入城。燒其東門,示無反意。及戰,軍敗。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門火猶盛,太祖突火而出。】

但是曹操還有個無法回避的缺點:騎術比較平庸。雖說幾次遇險是騎馬逃跑,但是有落馬的不光彩記錄,還有被呂布騎兵輕易趕上。加上在汴水、淯水分別騎死了兩匹名馬,其騎術水平很難讓人留下好印象。同樣曹操對騎兵指揮也一般,經常把大隊騎兵交給曹仁曹純兄弟專門指揮(曹仁的爸爸是馬販子,兩人對戰馬比較熟悉)。所以呂布也敢說:「明公將步,令布將騎」這種帶挑逗的言語。

-------------------------------------------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今河南禹縣)人。

由於他善於知人,被稱為「水鏡」。

北方戰亂,他寓居襄陽。與襄陽大名士龐德公、黃承彥以及流寓到襄陽的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諸葛亮等均有交往,關系甚密。《世說新語·言語篇》注引《司馬徽別傳》記載有他的趣事。就是說如果有人問某人某事好壞,他都皆說「好」,大有「好好先生」之嫌,連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勸他說,人家有所疑,才問你,你哪能一概說好呢!你這樣一皆說好,並不是別人問你的本意呀!德操說:「像你這樣說,也很好!」於是他有了好好先生之名。其實,司馬徽並不是不講原則的。劉備訪問他,問天下大事,他在推薦諸葛亮、龐統時卻態度堅決,語氣十分肯定。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劉備問是誰?他說:「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劉琮率荊州降曹,司馬徽也為曹操所得,欲大用,惜不久病死。

光顧襄陽城,要看隆中景;參觀三顧堂,必知水鏡庄。

水鏡庄作為東漢時期著名古文經學家司馬徽的隱居地,早已成了古三國旅游線上的一處重要歷史遺跡,目前正作為襄樊市實施「旅游強市」的一大不可缺少的法寶,而逐步被卓有成效地開發利用。素來被古今之人譽為「雅士」、「高人」的司馬徽,由於學富五車,自甘清貧、不圖權貴,善於知人、識人、育人,並且胸襟博大、甘當伯樂、薦賢舉能,遂被時人尊稱為「水鏡」先生,大名鼎鼎的「水鏡庄」便由此而來。

了解水鏡庄或者到過水鏡庄的人,未必就知道玉溪山。其實,水鏡庄與玉溪山是母子聯體,相依為命的,因為水鏡庄就座落於風景俏麗、仙氣悠盪的玉溪山一側。慕名而來的觀光者,可能比較難想到,在他還沒有涉足水鏡庄前,她的母親——玉溪山已經翅首以盼,正一如既往地張開著她那迷人的胸懷,迎來和送走了一撥兒又一撥兒的景仰人。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說實在的,海拔不過千米的玉溪山在荊楚大地上,只能算作是「土包子」,與鄂西北山區的眾多山巒相比較,她既稱不上崇山峻嶺,也不算是懸崖峭壁,但就因為「水鏡」先生在此躬耕修道、授業解惑、培養和舉薦了文韜武略、名垂千古的蜀國丞相諸葛亮以及龐統等棟梁之才,遂為世人所由衷敬仰。假設司馬先生當初不在玉溪山隱居,而是選在了古荊山的其它什么角落生活,屆時,「水鏡庄」可能照有,而玉溪山則不一定就會有如此越來越大的名氣了。是故,先有司馬徽,後有水鏡庄,再有玉溪山!

歷史的確時常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玉溪山的來歷不過是因為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環山腳流過而得名,古老的鄉民們當初並不知道司馬徽為避戰亂寓荊襄,並要來此長期棲居,而不想他老先生蒞臨之後,不僅仁愛厚道,與人為善,而且胸懷博大,精心育人,更了不起的是,他大智若愚,韜光養晦,甘當伯樂,力薦大賢,促成卧龍出山,鳳雛高飛,德高望重,遂得「水鏡」雅名。「玉溪」—「水鏡」,多么美妙絕倫的字眼!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溪」與「水」、「玉」與「鏡」之間,巧奪天工,相輔相成,存在著天然的異曲同工之處,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筆者思慮,是不是因為司馬徽與玉溪山存有前世因緣,或者心靈感應?玉溪山的存在是為司馬徽的隱居,司馬徽的到來是為玉溪山的召喚,二者血脈相通,不可分離。

外地人大多由司馬徽知道了水鏡庄,而後才有可能逐步了解玉溪山。本地人正好相反,可能全都知道玉溪山、水鏡庄,但未必都很清楚司馬徽。也許是「旁觀者清」的緣故,很多時候,本地的人文景觀似乎要靠外人來發掘和肯定,到實地調查參觀學習,好像是外人的事兒,與自己無關。你觀光我收錢,坐收漁利,天經地義,何其快哉!孰不知,風景停落山野,歷史飛流時空,司馬圓寂塵土,唯有精神永垂不朽。作為有幸經歷和銘刻了古三國時期重大人物事件的一片熱土,景觀仰頭可見,早已爛熟於胸,但如果見慣不怪,習以為常,並未吃透和得到多少司馬其人其事的思想精髓及其德操精神,也沒能進而援古弄今,經世致用,醒勵當世,促進發展,豈不可悲可嘆!?這似乎正應驗了「牆里開花牆外香」的古話。

筆者同世人一樣,至為崇敬和欽佩先生司馬徽,因為他的確有著不同凡響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想想,一位生活在1700多年前的古人飽學經書,潛心育才,聲名遠達,但貞操自固,不求顯赫,堅守清貧,甘為人梯,輔佐社稷,該是何等的思想境界啊!最難能可貴的是,他雖避亂於荊襄,不求榮達於諸候,不苟同於世俗權貴,但仍然胸懷大局,潛心研讀治國理政安民之道,廣結天下有識之士,既知人愛才,傾其所有,誨人不倦,又將賢能徒弟扶上馬、送一程,力求終成大器。他對諸葛亮的教育、培養更是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堪稱傑出典范且有目共睹。在他向諸葛亮傳授古文經學之後,為了讓他更好地掌握拯救黎民百姓的治政、治軍、治國學問,他向諸葛亮引薦了汝南靈山的一位被譽為具有「以蠡測海,深不可測」學問的高人酆公玖,使諸葛亮逐漸掌握了兵法韜略的精髓。至此,他又甘當伯樂薦大賢,向先主劉備成功地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風流才俊,於是才有了後來劉備三顧茅廬等一系列三國故事的發生,也才成就了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垂千古史」、「西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後第一人」之類極盡褒辭贊頌的豐功偉績。「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他成了精心育人、慧眼識才、舉薦諸葛大賢的第一人,也為現代人對於諸葛得以出道「誰為第一舉薦人」之爭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自愛、飽學、識人、育才、薦賢,作為遠古之人,真可貴也,實難得也。心懷坦盪,昭示天地,即便司馬君生在當代,堪稱真君子,也不為過。現在想來,先生司馬徽時取「德操」之字,莫非是由於其本人自懂事始就確立了以造就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做人處世的准則了?

玉溪山畔的水鏡庄年年如是佇立,水鏡庄里的司馬徽歲歲如是慈祥,玉溪山腳的小河流日日如是靜淌,漳城內外的觀光者總是絡繹不絕。舉世聞名的水鏡庄、「妻隨夫榮」的玉溪山是不是主要成了外來人考察參觀的一道古文化遺址?荊襄人在下大功夫鑿通白馬洞的同時是否還吃透了司馬德操的博大精深內蘊?

外行觀其景,內行效其蘊。此為「肥水不外流」!她不應該僅僅只是吸引普天下人度假消閑、旅游觀光的一大熱點,更應該成為吸引荊襄人陶冶情操、煥發精神的一大亮點。

----------------------------------------------------

那是一個夢,經歷了幾代人,費盡幾代人心血。

那是一段歷史,記錄了幾代人的拼搏,記下幾代人的心;那也是一聲嘆,只留下一個夢······

夢的起點很小,誰也不會想到,在那北方的土地上,那裊裊炊煙源頭,那小屋中,夢已經有了萌芽。長輩告訴他,西南方是中原。他站在屋旁的老桑樹下,看向西南方,又看看老樹,樹像小車蓋,他決定,他要乘著有這樣車蓋的車子,馳騁在中原大地上。有人笑他,這是白日夢,他的叔父更是擔心帶來禍患。她的母親卻支持著他,織席販履,讓他在盧植門下學習,這給他的夢添上第一筆助力。

又是一年春種時,那年,是甲子年。村里有人帶起了黃巾,紛紛向中原匯去。動亂起了,亂世來了,他也要向他的夢開始拼搏了。這時,他也遇到了兩個為他的夢添了第二筆助力的人。

幾年動亂平了,他去了平原,但那不是中原,他的夢也就沒有停。幾年輾轉,金戈又斷了幾回。勝敗又幾年,終於,他見到了,那個人——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