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1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1595 字 2022-11-2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三國第一強兵最新章節!

鮮卑,由來已不可靠,有說法是東胡人之後。※※

不過草原上勢力更替很頻繁,民族傳承與文化、習俗、血脈都沒關系,只要有實力,想自稱什么都不會有人管。流傳後世的名字有東胡、匈奴、鮮卑,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甚至不為時人所知的也有的是。

鮮卑真正開始進入中原王朝的視野,是在東漢初年的建武年間,當時鮮卑還是個小部落,從屬於匈奴之下,和老大一起,趁著中原疲敝,南下搶劫。

東漢王朝很快展開了反擊,匈奴的凶焰被壓制,鮮卑這個小弟看出了老大的頹勢,開始發揮牆頭草的本質,投向了中原一方,開始攻擊匈奴人。

努力得到了回報,在章和元年,對北匈奴的那場決定性的勝利之後,鮮卑人終於成了草原上的新霸主。不但接收了匈奴人的地盤和部眾,也繼承了匈奴人與漢帝國的敵對關系。使得東漢王朝的對外策略,由原來的抗擊匈奴,變成了聯合烏桓、匈奴,共擊鮮卑。

雖然鮮卑打敗匈奴後,在很長時間內都沒能完全消化戰果,內部經常出現此和彼戰的情況,導致實力完全無法與全盛時期的匈奴或東胡相比。但在光武帝之後,東漢王朝的實力也是每況愈下,鮮卑對中原造成的威脅,並不比當年的匈奴小多少。

特別是在桓帝在位的那二十幾年里,東漢王朝內部弊端盡顯,而草原上卻有雄主崛起。

這是個跟後世鐵木真差不多的人物,從一個棄嬰開始,檀石槐一步步向上攀登,最終成為了統一鮮卑各部的霸主。

對蠻族或心羨蠻族的人來說,他的經歷是個相當勵志的故事。可對當時的中原來說,檀石槐帶來的只有噩夢和災難。

自西漢李陵投降匈奴之後,漢王朝對草原異族的,最慘烈的幾場慘敗,都是發生在檀石槐統一鮮卑後的幾場入侵戰爭之中,特別是熹平六年的那一仗。

當時,靈帝以鮮卑連年入塞抄掠邊郡,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余人。分別從高柳、雲中、雁門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

「漢軍出塞二千余里,鮮卑首領檀石槐命東、中、西三部大人率眾分頭迎戰,三戰皆勝,大敗漢軍。夏育等軍輜重盡失。戰士死者十之七八,三人各率數十騎逃回,皆以敗軍之罪免為庶人……唉,正是老夫上疏,備言鮮卑之害,故而才導致了這場大敗啊。」

面露沉痛之色,蔡邕喟然長嘆道:「其後。鮮卑兵勢更盛,邊塞諸路軍馬皆以夏育為前車之鑒,戰戰兢兢,不敢迎敵。朝堂上和議亦是喧囂塵上。最終陛下采納段潁之議,欲封其為王,再提和親之議,加以籠絡。結果為其斷然拒絕,致使虜焰愈熾。勢大難治,若非檀石槐作惡太甚,惹得天心厭憎,誅殺此僚,遲早會是一場大禍。」

夏育等人雖然落敗,但那場戰爭卻符合漢王朝一貫的風格,和後世那些只求邊疆沒有大患,就得過且過的中原王朝不同,漢王朝對待草原異族的態度一向是犯我者,雖遠必誅。

平時小打小鬧且由著你,鬧出太大的動靜,就等著漢軍的強力反擊吧,這是漢武時代留下來的傳統,幾百年來也一直被奉行不悖。

不過,若非蔡邕說起,在場還真就沒幾個人知道,那場戰爭背後,竟然還有蔡邕的推動和朝堂上各方勢力的角逐。

這些朝堂上的陳年往事,王羽聽得饒有興致,但卻不是青州文武關注所在,鮮卑人的實力才是真正的重點。

「夏育等雖非名將,但也是領兵多年的宿將,久經沙場,經驗豐富,麾下又是清一色的騎兵,裝備精良,結果仍然敗得如此之慘,胡虜的戰力的確不容小覷。」

「關鍵還是他們的指揮調度能力,按照蔡中郎的說法,虜酋和各部族之間,不是嚴格的上下關系,更談不上令行禁止,調動幾百上千個部落的部眾,四面合圍,圍攻騎軍,這樣的指揮調度能力,實在恐怖。」

「不過,依蔡中郎所說,檀石槐死後,鮮卑不是陷入內亂,正在自相攻伐嗎?檀石槐之後是和連,和連被人從背後射死,侄子魁頭上位,然後又有個騫曼與其相爭……至少到現在,鮮卑應該沒多大威脅才對。」

「怕就怕有人興風作浪啊。蠻族也不笨,自己人爭了這么久,一直爭不出個結果,這時若有人告訴他們,中原已經很虛弱了,而且有人引路雲雲,你說他們會繼續自相殘殺,還是一起南下?」

「許攸這廝當真該死,當初怎么就沒抓到他呢?」

「光是許攸尚不足為懼,他就是一個人一張嘴而已,蠻族可不吃他那套,關鍵還是幽州。劉虞極受當地豪族的推崇,鮮卑、烏桓也是交口稱贊他的人品、威望,他若為害,比許攸的威脅可大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