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2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1595 字 2022-11-22

「這么說來,主公出兵,也不僅僅是為了對付鮮卑了?若是鮮卑不來,就揮軍掃平劉虞,炫耀武功,趁勢奠定河北局勢嗎?嗯,這就有點意思了,到現在,張燕和公孫將軍應該也看明白形勢了,無論是軍略武功,還是治政開拓的本領,他們都是望塵莫及,再頑固下去,就只能用個人野心來解釋了。」

「不錯,公孫軍的將校對高唐趨之若鶩,除了單經等寥寥數人之外,兩家合一,不會有太大阻礙,此番出兵,未嘗不是平定河北的好時機。」

「既然如此,應該盡快行動才是,幽州的形勢一日緊張過一日,誰也說不准什么時候會打起來。若是公孫將軍搶先打敗了劉虞,鮮卑人又沒來,我軍豈不是失去了出兵的理由?」

「各位,各位!你們不要光是嘴上說得痛快,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十萬大軍北上,耗費何其多也,咱們好容易積攢了兩年的收獲,搞不好就全部填進去了,這也是你們願意看到的?」

「子尼言之有理,以目前的形勢,依照主公先前制訂的緩圖之策,平定河北也就是三五年的事,大可從容計議。幽州之事,尚未有定論,遣一上將,將一旅精銳北上即可,何須如此大動干戈?」

眾文武議論紛紛,各執一詞。

王羽事先並不知道鮮卑人此刻的虛實,但他知道,百年後的鮮卑,將會成為五胡亂華的主力軍,所以,他一直將其視為心腹大患。

通過蔡邕了解到鮮卑的具體情況後,更是加深了他的憂慮。中平年間,中山國相張純謀反,勾結鮮卑、烏桓大舉入寇,攪得河北四州天翻地覆。當時張純勾結的鮮卑,不過是東部鮮卑的零散部落罷了。

草原和中原一樣,也處於亂世之中,鮮卑的主力忙著自相攻殺,根本無暇南下。可以想象,如果鮮卑人突然達成一致,共同南下,造成的威脅,肯定比中平年間時大得多。

而公孫瓚在討伐張純的時候,就已經顯得左支右拙了,現在的劉虞地位比張純高,勢力比張純大,在草原上的口碑和號召力也遠非後者所能比擬的,再有許攸這個攪屎棍穿針引線……公孫瓚能抵擋得住嗎?

如果他抵擋不住,自己又與曹操糾纏不休,最嚴重的後果,會是五胡亂華提前上演都未可知!

所以,在呂布表明立場之後,王羽還是決定,安內須在攘外之後,先集中力量擺平了幽州再說。武將們對此沒有多大異議,反正是打仗,只是敵人不同而已,但文臣們卻顧慮多多,他們更喜歡王羽從前擬定的策略。

河北大戰後,由於青州軍需要時間消化戰果,當時的形勢也不足以讓青州軍吞並兩家盟友,並解決劉虞這個對手。所以,王羽擬定了和平演變的策略,打算用幾年的時間,通過發展和自下而上的融合,解決河北問題,最後才去平定幽州。

在這期間,他會將主攻的方向放在兗州,打擊並削弱實力最接近的敵人——曹操。

可人算不如天算,諸侯們不是泥雕的木偶,不會任由王羽施為。

首先是曹操看出了危機,扔下大半個兗州跑了,把呂布這個燙手山芋送到了東郡。同時,袁術也不甘寂寞,在徐州攪起了風雨,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陶謙突然病死,令得王羽不得不放下兗州攻略,輕騎南下,去擺平江淮的一堆麻煩事。

在平定徐州的戰役中,王羽一直不肯動用泰山軍南下作戰,其實就是因為他不打算放棄兗州攻略,時刻准備發動泰山、羽林二軍,對兗州進行全面進擊。

王羽作風一直很直接,打仗速戰速決,直取要害,而且打下一塊地盤,很快能安定下來,很少在什么地方進行反復的拉鋸戰。

兗州攻略遵循的就是這個原則,故而深得治政的文臣們推崇。

所以,盡管通過蔡邕的發言了解了鮮卑的危害,也明白王羽對外更重於對內的心態,可除了賈詡之外,文臣們仍然不是很支持北征。

當年武皇帝發動了全國的力量北征,十萬人以上規模的大型會戰就打了不知多少場,依然沒能完全解決草原蠻族的問題。現在的青州軍雖強,能與武帝時代相比嗎?軍中雖然名將如雲,但又有幾人敢自稱勝過衛霍李廣?

北征幽州,得不償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