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九章 孔明之謀(2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1573 字 2022-11-22

諸葛亮挪動棋子,在沙盤上模擬出新的格局,看得眾人都是眼前一亮。

太史慈和魏延的兩部人馬,機動力和攻擊力都很強,正好能和鐵騎一起行動。這樣一支部隊,當然比人數眾多的泰山軍更適合居中策應。

另一方面,泰山軍分兵守泉州、雍奴之外,仍然有接近兩萬的戰兵,雖然相對於十萬胡騎,依然處於弱勢地位,但卻不至於形成壓倒性的劣勢。再加上西關還有六七千殘兵,合兵一處後,應該能對胡騎形成相當大的威脅。

居庸城內應該也還有三四千人,只要壓力減輕,在公孫瓚這樣的名將的統率下,堅守個十天半月應該還是能做到的。

如果一切順利,趙雲、於禁先後趕到,那徐晃就相當於黏住了鮮卑大軍,合圍聚殲的策略得以實施。如果有萬一,王羽在戰局如此緊張的情況下,以兩萬泰山軍出關救援,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就算是單經,也只有感激涕零的份兒。

至於東線,雖然仍然眾寡懸殊,但王羽要做的也不是和對方正面決戰,而是居中策應。如果蹋頓圍攻漂渝津、泉州等據點,就要提防王羽的強力突襲了,居中策應的三支部隊都很擅長這個。

如果他來攻薊縣,更是自尋煩惱,漂渝津的輔兵只能在防守戰中出力,關平和胡才的部隊卻不是吃素的。等到他頓兵於薊縣城下,被城內外的兩支部隊里應外合,夾攻一下,還不變成肉餡?

畢竟蹋頓的嫡系部隊只有兩萬,其他兩萬附庸軍是純粹的烏合之眾,面對用兵如神的王羽指揮的,訓練有素的青州軍,他們不成為累贅,反過來傷到蹋頓自己就不錯了,發揮戰力?怎么可能。

就算蹋頓足夠聰明,充分發揮兵力優勢,在整個戰線發動全面襲擾戰,那也沒什么可擔心的。只要各據點堅守,太史慈和魏延四面出擊即可應對。而這種打法會致使戰事綿延的時間很長,總體來說,對青州軍更有利。

按照諸葛亮的策略,青州軍首先已立於不敗之地,歷史上那個算無遺策的諸葛孔明之風,已是初見端詳。

徐晃昂然出列,向王羽抱拳請命:「參軍此言大善,末將願率部前往,請主公下令罷!」

李樂緊跟著踏前一步,高聲道:「末將願隨公明將軍一同前往,誓死報效!」

連一向喜歡跟諸葛亮對著干的魏延都沒出聲,可見諸葛亮此策有多么全面和穩妥,唯一提出異議的只有呂綺玲。

「這樣一來,若是蹋頓不全軍殺過來,我豈不是到最後都沒仗打?不妥,大大的不妥。」女孩搖頭晃腦,煞有其事的說著。

沒人搭話,眾人都自動過濾了女孩經由本能提出異議,諸葛亮提出的策略,才是真正的兵家王道。

主帥居中,部將四方征戰,主帥發揮的是震懾力和統率力,通過部將的征戰發現敵軍的破綻,這才發動終極攻勢,一擊致命。若單靠部將就解決戰斗則更好,主帥的震懾力只會提升,而非反之。

象王羽從前那種每戰必先的戰法,說實在的,只能算是一種邪道,刀劍無眼,風險太大了。

其他人沒出聲,但卻諸葛亮滴水不漏的回答道:「也不能這么說,如果蹋頓襲擾的太厲害,鐵騎還是要分兵出動的。」

「是這樣啊,嗯,那也不錯。」呂綺玲想了想,很快釋然,而且還有些高興起來。分兵出動比全軍出動更好,這樣王羽就不會跟著了,省得有人覺得自己的戰績都是靠王羽得來的。

看著達成一致的眾將,王羽卻有些心不在焉。

諸葛亮的計劃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把救公孫瓚做為優先考慮。現在攻城的主力是鮮於輔、鮮於銀的部隊,鮮卑人大可以分兵兩路,胡騎全力對付徐晃,雜胡步兵全力攻城。

徐晃的救援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牽制作用,但這個作用並不大。

對付居庸城那種小城,十萬胡騎本來就無法全部展開兵力,先前久攻不下,只是因為攻城器械不足,現在有了鮮於輔的幫助,恐怕……

而且,王羽還有一絲隱憂,總覺得許攸那個陰謀家不會這么消停,說不定這背後還隱藏了其他東西。

「公明可准備出兵事宜,此議暫且不做定論,須容某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