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五章 猛虎再添翼(1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2079 字 2022-11-2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三國第一強兵最新章節!

無論是劉焉還是益州,對王羽來說都是相當陌生的名字和背景。准確的說,益州他不陌生,但此刻的益州,他幾乎一點概念都沒有。

益州就是西蜀,三國時代蜀漢政權的根據地,但在劉備入蜀之前,益州和天下大勢幾乎一點聯系都沒有。這與西蜀本身的地勢有關,蜀地表里山河,自成一統,周邊險峻的地勢固然可以輕易將外敵擋在門外,但同樣也限制了里面的人出來,是個與世無爭的地方。

華夏的幾千年中,在西蜀割據的勢力很多,但往外蹦躂的卻只有三國時代,諸葛亮和姜維主政的那幾十年。剩下的都是自己悶頭當土皇帝,圖個逍遙自在,等到天下大勢已定,識相的乖乖交出權柄,圖個安享余生,不識相的同樣也擋不住外面的大軍。

在王羽的統一天下的構想中,完全就沒有西蜀的位置,從河北將勢力推進到西蜀門口,那力量就已經是不可抵擋的了,別說劉備沒帶著他轉戰天下的那批班底進去,就算把歷史上最強時期的西蜀勢力換過來,又能抵擋自己幾年?

諸葛亮主政期的西蜀,面對的是久經戰亂,十室九空的中原勢力。等現在的青州勢力推進到蜀地,中原至少已經恢復了一半以上的元氣,單憑蜀地那點人口、兵馬,完全就是螂臂擋車。

拿下西蜀,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至於西蜀勢力攪和進天下之局,甚至中原大戰,王羽更是連想都沒想過。現在的益州才多少人口,多少兵馬啊?從蜀地出來。趕到中原戰場,可是實實在在的轉戰萬里。勞師遠征啊!需要的統御力非同小可,劉焉也好,他的兒子劉璋也罷,似乎都不是那塊料吧?

王羽對劉焉不是很熟,只知道對方是三劉出京計劃中的一員,和劉表、劉繇一道被視為漢室存續的希望。知道劉焉有個不成器的兒子叫劉璋,在蜀地當了二十年的土皇帝之後,傻乎乎的引狼入室,招來了劉備。結果丟了基業。

如此而已。

三劉出京的那個計劃,說不上成功還是失敗。

這三人的地盤若連成一片,那也是半壁江山了,就算有人統一了中原,也能做長久抗衡之計。可三人卻始終都沒能達成一致,從未結成哪怕名義上的軍事聯盟,結果先後被人奪了基業,存續大計成了泡影。

不過,若是沒有這三個人。也許曹操篡漢的時間會更早一些也說不定。畢竟有這三位官方默認的存續火種在,曹操的篡奪就不夠名正言順,即便勉強為之,其他人也大可以擁立新帝。算是形成了牽制。

由此可見,劉焉或許有些手段,眼光也不算差。只是胸襟有限,注定是成不了大器之人。

結果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劉虞突然跳出來了,即便以王羽的堅強心志。眼角也是一陣猛跳。不是擔心,只是太意外了。特別是聽到長子范、次子誕什么的……劉焉不是應該只有一個兒子嗎?不然就劉璋那德性,咋就能越過長幼之別的天塹,繼承益州的基業呢?

現在可倒好,那個土鱉劉璋要做天子了……這一次,王羽算是徹徹底底的被曹操打了一次突然襲擊。

「當日劉君郎出京,先帝尚健在,雖然准許了劉君郎出鎮益州的請求,但卻留下了他的三個兒子在京中,算是個質子的意思,只許了其三子劉瑁同行。後來見其幼子劉璋性格懦弱,不成氣候,故而任其為奉車都尉,遣往益州詔諭,從此不得還。」

王羽一直未對蜀地加以關注,賈詡身為軍師卻相當稱職,天下人物、典故都是如數家珍一般,娓娓道來,頓時把前因後果解釋清楚了。

「劉君郎真正器重的,還是長子劉范、次子劉誕,一直也在設法運作,試圖將二子討回,但先帝駕崩之後,天下大亂,劉君郎遣張魯、張修入漢中,截殺漢使,不受詔諭,兩邊的聯系也就中斷了。」

「這么說來,果然是曹操策謀的緣故?」諸葛亮雖智慧過人,畢竟年紀尚幼,分析情報,處理政務倒是駕輕就熟,對當朝的人物典故就沒那么熟悉了。聽了賈詡的說明,他點點頭,舉一反三的問道:「可他即便拉攏了劉焉,似乎也只能壯壯聲勢而已,又有何用?」

他這話問到點子上了,曹操拉攏劉焉讓人很意外,但除此之外,卻沒有多少實際的效果。別說川兵出不來,就算真的不辭辛苦的萬里赴援,戰斗力能剩下幾成也是個問題。但曹操不是普通人,他苦心造詣,連帝位都許諾出去了,為的肯定不止壯聲勢這點好處。

賈詡也是沉吟不已,想來想去都沒有什么好處,頂多就是攻略荊州的速度會加快,從江州一帶順流而下攻打南郡算是有點靠譜的進兵路線。

至於說曹操為了阻截黃月英等人的家眷,拉攏劉焉……那就實在太扯了。

抓人只是順帶的,拿下荊州後,曹操根本都沒必要采取什么行動,只要派幾名衛士在各家宅院外一站,青州這幾位年輕俊彥肯定要心慌。特意抓人就落了下乘了,名聲也不好聽,更沒必要大費周章的和劉焉結盟,還擁立對方的兒子做皇帝這么誇張。

貂蟬雖然機敏,但她主要的優點是對人際關系的把握和處理事務的細致,而非分析軍國之事,一雙美眸在眾人臉上掃過,最後還是落在了自家男人身上。

半晌,王羽搖搖頭,露出了一絲苦笑,嘆道:「沒准兒啊,曹操這是被逼急了……」

眾人齊齊一愣,諸葛亮年輕性急,追問道:「主公,此話當怎講?」

「還不是那鹽的事……」王羽的神情似笑非笑。語氣也有些怪異:「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眾人面面相覷,不明所以。好半天,賈詡才猛然驚醒一般。一拍大腿,大叫一聲:「是鹽,果然是鹽!這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唉,孔明,子義,你們沒去過蜀地,可能有所不知,那益州所以能自成一國,不單是因為地勢。同樣也是因為那里物產豐饒,一切都可以自己自主吶。」

「蜀地有井鹽……書中有載:李冰識齊水脈,穿廣都鹽井諸陂池,蜀於是盛有養生之饒焉。」賈詡用手指在桌沿輕輕一敲,用最符合時代特征的方式給出了答案。

諸葛亮讀書不少,但總體還是偏近於經史一類,對這種涉及地方風土人情的書籍所知有限,故而也不確定賈詡說的是那本書,但戰國名守李冰的大名卻是如雷貫耳。一聽與李冰有關,那就沒什么好疑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