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廟堂之高(二十二)(2 / 2)

第四步,統一天下之日,便著手與遼人決戰,此時挾全國之人力物力,周軍必將縱橫大漠。」

侯大勇說到這里,站了起來,提高聲音道:「不出十年,陛下必將掃平天下,建立不朽之功勛。」

柴榮不動聲色地聽完侯大勇的陳述,仍然沒有表態,他自己動手,舀起一碗滾熱的肉湯,隨意道:「今天這羊肉湯還真香,大家別愣著,都喝一碗吧。」柴榮是馬上帝王,多年軍中生活讓其形成自己動手的習慣。特別是在重臣議事之時,柴榮特別不喜歡太監、宮女站在身後,總是把他們趕到屋外等候。

范質等眾臣也依葫蘆畫瓢,舀起了肉湯,一時之間,屋內「呼哧」聲不斷。

柴榮放下湯碗,這才詢問范質,道:「范相。侯相之策你意下如何?」

范質身材瘦高,面貌清秀,穿著寬大的紫色官服,頗有些仙風道骨,「侯相之策甚合臣意。」

柴榮又問,「李三郎,你意下如何?」柴榮是太祖郭威的養子,李重進的郭威的外甥。柴榮未稱帝前,一直以「李三郎」稱呼李重進,此時如此稱呼,也是親近之意。

李重進相貌和黨項房當族鷹帥房當明有些相似,都有一只鷹鉤之鼻。盯著人看時頗有威勢,李重進把頭稍稍揚起,道:「幽雲十六州是戰略要地,在此地地爭奪戰必定十分激烈。等同於和遼軍決戰,我軍必然要集中大量精稅於此,我還是哪個意見,若北漢軍趁機南下澤州,或是南唐軍趁機渡河而擊,我軍必定被動,這個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匆忙北上實在不智。」

在侯大勇知道的歷史中。柴榮選擇了先北後南的戰略,而趙匡胤最終選擇了先南後北的戰略,侯大勇從內心深處是支持柴榮的抉擇,他不願意和李重進糾纏在這些細節之上,走到大廳中間,取過一塊黑木炭,幾筆就畫出一個簡要的地形圖,指著圖道:「中原是否穩定關鍵在於北方是否穩定。北方不穩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中原失去靠山而芒刺在背,因而難以得到安寧。中原要統一。必須要拿奪回燕雲十六州。」

侯大勇拿起木炭,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圈,圍住燕雲十六州,語氣有些激昂,道:「燕雲十六州,是所有戰略地重中之重,比西蜀、南唐重要十倍,失掉了燕雲十六州,中原毫無屏嶂可言,契丹鐵騎就可來去自如,而我們卻要費盡腦汁耗費大批軍隊搞防守,被動不堪,這也是石敬塘最可恨地地方。」

侯大勇在靈州帶兵之時,養成了揮手習慣,這是大人物決定重大事項常用的手勢,此時說到興致處,右手不禁又抬了起來,可是立刻意識到坐在對面地是大周皇帝,就把右手放在腿邊,道:「南方諸國並非鐵板一塊,他們各自為政、互相牽制,根本不能對大周形成威脅,北方一平,南方自可傳徼而定。至於北漢,臣也認為不足為懼,高平之敗已讓其稅氣頓時,這數年來,劉承均始終龜縮在太原,再也不敢南下,而延州軍、靈州軍等西北諸軍在其側翼,東南的潞州李筠部實力也是不俗,若北漢軍當真敢於南下,諸軍夾擊之下,只怕北漢軍占不到任何便宜,根本不用中央禁軍出面。」

侯大勇講完,對著柴榮道:「臣愚昧,所說為拋磚引玉,請陛下明鑒。」

柴榮長聲大笑,道:「侯相之言,句句都說到了朕的心窩里。」柴榮對眾臣道:「眾愛卿所言,均為金玉良言,朕一直沒有表明態度,今日侯相所獻之策,就算是我的態度,先北後南是國策,就於今晚定下,不必再議了,至於具體執行,則由樞密院精心疇謀。」

李重進心中猶有不服,又見侯大勇受到陛下的推崇,臉笑容就一點一點陰了下來。

趙匡胤爽快地笑道:「天下大定之時,楚州夜談之盛事,必將流傳千古。」

第三天,大周軍就開始南下,掃盪南唐在長江以北地殘兵。

大周禁軍尚槽運河道南下,三天後來到了揚州,然後向東到泰州,再到鑾江口。

來到鑾江口時,右武衛大將軍李繼勛率領著大周軍舟師早已列陣於長江之上,正在等待著與南唐水師決戰。

侯大勇來到大周以後,長期在北方作戰,還沒有機會接觸到水軍,今日一見,不覺吃了一驚,大周水師規模之大,遠遠超過他的想象。

大周舟師共百余船,分為三種:

一種是巨型戰船,名為玄龍船,是從隋代「五牙」戰船演變而來,當年隋將楊素滅陳時動用的「五牙」樓船,就是無可置疑的巨艦了,隋之「五牙」樓船高達30米,有船樓5層,擁有800人的海量吞吐,上面安置拋石機用於遠程攻擊。隋朝水軍在信州岸邊與陳水師對陣之時,「五牙」船拋出地大石擊碎陳艦十余艘,陳水師為之膽寒,遂大敗。

另一種是體型稍小一些的戰船,樣式和和玄龍船相仿,名為玄蛟船,玄蛟船仿制於隋之黃龍船,可容納士兵百人,在吃水較淺的河岸行駛,比玄龍船更為靈活,是大周水師的主力船艦。

另外還有各式各樣地小型船支,比如平乘、蒙沖等等船。

李繼勛水師陣形嚴整,六艘玄龍船一字排開,船上戰旗隨著江風發出「獵、獵」聲響,戰船前端、後端均設在投石機,就如近代戰船上的前甲、後甲火炮一般,船舷站著一些身穿藤甲的弓弩手,這些弓弩手同時又是格斗兵。在玄龍船兩側,是五十多艘玄蛟船,玄蛟船的裝備和玄龍船幾乎一樣,只是略小一些,在玄龍船、玄蛟船兩種主力戰艦周圍,還有一些平乘、蒙沖等只能乘坐十數人的小船。

柴榮性格認真,辦事喜歡事必躬親,到了鑾江口,根本不休息,堅持要上戰船,眾臣也勸阻不了,只能看著威風凜凜的陛下上了戰船。大周水軍紀律嚴明,主將、副將不能同時上一條戰船,這條規距是柴榮親定,他自然要遵守此項規定,侯大勇和趙匡胤等分別上了另外的玄龍船,而范質、李重進諸人沒有上船,率軍守衛在岸邊。

范質小時候被落水,差一點喪命,從此不敢下水,此時,看著對岸的戰船和滾滾長江水,不覺雙腿發軟。

侯大勇上船之後,立刻由都指揮使鄧鐵陪著巡視整條戰船,鄧鐵長於淮河,是大周水師地元老,他所在的戰船是大周水師第二大戰船,最大容量在千人以上,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每條船限裝八百人。

侯大勇雖然是陸軍特種部隊的指揮官,對大型戰艦並不熟悉,但是特種部隊里有內河巡艇,有一段時間,特種部隊在太湖基地訓練之時,天天就伴著這兩只巡艇,對船只構造略知一二,在玄龍船巡視過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馬上向鄧鐵詢問,鄧鐵是個言語爽利的戰船專家,又頗會比喻,往往幾句話就把復雜的問題說清楚。

因此,侯大能對大周戰船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大周造船技術已經相當精良,船身普遍使用鐵釘釘合,用石灰桐油添塞船縫,因此,結構十分堅固和嚴密。此外,戰船還廣泛使用了輪槳、水密隔艙和水羅盤。輪槳的樣子很像水車,安裝在船舷兩側,每對為一車,以軸相連,水手踩動軸上地踏板,軸轉帶動輪槳劃水,推進方式極為有效。水密隔艙技術,則利用彼此隔絕地船艙,使漏水的艙室不至輕易危及整條船地安全,這項技術至今仍是船舶不可或缺的。

有了這個初步判斷,對於馬上開始的水戰,侯大勇多多少少增添了一些信心,他站在玄龍船頂部平台,觀看李繼勛率領水軍出戰。

長江下游水面寬闊,既是天塹,又是水軍一決高下的良好戰場,長江對岸,南唐船只也列陣等候,不過,南唐艦船顯然准備不足,雖然有數十艘戰艦,卻沒有大型艦船,最大一艘不過僅僅相當於玄蛟戰船。

指揮船上戰鼓大作,五色彩幟不斷變化,一艘玄龍船、二十艘玄蛟船以及四十式各式小船在江面排成一列,緩緩向對岸攻去,玄龍船、玄蛟船上的投石機、床弩已全部准備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