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南下之路(二十七)(2 / 2)

孟升本人也是進士出身,見劉成通這個模樣,不相信他有真材實料,總想考究他一番,笑道:「武侯祠是西晉李維所修,距令已有數百年,香火比不遠處的昭烈寺旺得多,而關於此祠更是佳句迭出。」

「杜甫有《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白居易也有詩,先生晦跡卧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劉成通和孟升接觸了許多天,深知此人是一個貪圖享樂的貴家公子,從來沒有離開過成都府,不知百姓之苦,更不知世事之難,若就當一個富家子也就罷了,偏偏因為是皇族還高居禮部侍郎之位,劉成通和孟升交鋒數次,早已將孟升初見面時的囂張氣焰打掉。

此時見到孟升搖頭晃腦,劉成便通虎著臉,聲色俱歷地嚇唬道:「孟侍郎是什么意思,為何念念不忘北伐,哼,不知你們何時北伐,也讓大周做好准備。」

孟升嚇了一跳,自知杜甫地這首《蜀相》以白詩,確實不宜在大周侍郎面前吟誦,便有些尷尬地笑道:「在下不是這個意思,只是隨意吟誦古人之句而已,請劉侍郎莫要見怪。」他在心中恨恨地罵道:「這個鄉巴佬真是難纏。」

孟升見劉成通沉著臉不說話,為了緩和氣氛,便笑道:「武侯祠佳句甚多,卻沒有一個佳聯,劉侍郎高才,何不為武侯祠題上一聯?」

劉成通心中一動,此次到西蜀前,侯大勇特意召見過他,交待完正事以後,還特意吩咐要到成都武侯祠去看一看,並贈送了一幅有關武侯祠的對聯,此時孟升請題寫對聯,劉成通再次揣摩了一會對聯之意,就道:「在下從大梁出發前,侯相曾贈了一聯給武侯祠。」

侯大勇權傾大梁,大周境內外已無人不知,在孟升心目中,侯大勇不過是殺人如麻的武將,聽說侯大勇有一個對聯,心中不以為然,口中道:「侯相贈對聯,定是佳對。」

劉成通微微笑了笑,來到大殿前,上了一柱香,這才高聲吟道:「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孟升臉上隱隱的笑容慢慢地凝固了,其實武侯祠里佳對著實不少,可是侯大勇所贈之聯實在是絕對,上聯當指諸葛亮平定南中,用「攻心」使孟獲臣服,稱贊其真正懂得用兵打仗,下聯是用「審勢」來稱贊其能審時度勢制定寬嚴得宜的方針政策,以攻心和審勢為綱,確實比一般寬泛地議論更有高明。

孟升身邊還有數名禮部官員,他們對於侯大勇的佳聯都心悅誠服,成都地理優越,生存條件極好,也就養成了成都人喜好文章喜好美食喜好逸樂的特性,因此,侯大勇此聯在呈向孟昶的同時,也在成都府內迅速傳開,府內之人對於這位大周權相印象為之一變,這也算是無心插柳地結局。

侯大勇自然也沒有想到他在成都府的名聲會以這樣一種方式張揚,他的目光仍然關注著大周朝內部,新鹽政頒布以後,實際上削弱了部分擁有鹽田節鎮的經濟實力,這些節鎮自然心有不滿,可是有了李重進和李筠兩人的前車之鑒,沒有一個節鎮敢於再出面挑戰中央權威,新鹽政也就無風無浪地推行下去。

侯大勇掌握了朝局,身份一變,看問題的角度隨即也就發生了變化,國內許多問題便尖銳起來,就拿軍事體制來說,若依唐制,則面臨著軍事首領割據一方的危險,若依另一個世界的宋制,又有著強干若支地嚴重問題。

侯大勇似乎也能體會到在另一個世界宋太祖趙匡胤當時面臨的艱難選擇。

侯大勇和趙匡胤面臨的問題還有所不同,在另一個世界里,大宋軍隊分為禁軍、廂軍和鄉兵三個層次,禁軍是最為精銳的中央軍,廂軍則是稍次一些的地方軍,趙匡胤掌握著禁軍,也就執掌了大周朝精銳之師。侯大勇所面臨的軍事形勢中,還存在黑雕軍與禁軍並行的問題,侯大勇的嫡系部隊是黑雕軍,但是在黑雕軍之外還存在一支禁軍,雖然禁軍經過改造已一分為七,龍威軍、汴河水師、鐵騎軍全部掌握在侯大勇手中,但是仍有數萬人由向訓、袁彥、韓通等大將執掌,這些禁軍隨著形勢發展,隨時都可以變成新地異己力量。

大周四面皆敵,必須要有一支強悍且團結地軍隊,改造禁軍,成為便成為擺在侯大勇面前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