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漢中張魯(2 / 2)

攪亂三國 孫一凡3703 1535 字 2023-01-01

劉璋這么做的理由是,殺一個也是殺,殺一家,就可以永訣後患,使他高枕無憂。但劉璋怎么沒想過,最主要的張魯沒殺呢?怎么可能高枕無憂。

這么惡劣的行為,令人發指。消息傳回漢中時,張魯痛不欲生啊!張魯是個孝子,因為他的事業能到今時今日,靠他老娘出力最多,現在老娘橫死劉璋劍下,劉璋不但一點沒後悔的意思,還這樣對待他老娘的屍體,隨即張魯反了。

當然以當時張魯的實力,還是絕對不能吞並劉璋在益州的勢力。但他還是反了,為了這口氣也是要和劉璋決裂的。

張魯此時算不得兵強馬壯,但他五斗米道信徒眾多,張魯在自知缺兵少將的情形下,馬上整合建立了漢中政教合一的政權格局。張魯將政教內部從鬼卒、祭酒、治頭大祭酒直到師君的寶塔式教階制。張魯自稱為「師君」,也就是教中最高領導者,將整個五斗米道的教務和政府合並。初來學道者名為「鬼卒」,後號「祭酒」,眾多者又名曰「理頭」。無論怎么叫法,這些「祭酒」等五斗米道的教職,又是官職,他們保證義舍、寬刑、禁殺、禁酒等張魯發明的頗具現代教會活動的各項措施得到實行。

此外,還設有「廬」或「靜室」(用於請禱祈求)的大量場所,這大概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有這種祈禱形式的宗教場所。從廬到治,張魯迅速將整個漢中形成了一個嚴密的組織關系,將廣大道徒和政府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宗教團體的同時,也有了一支不可小視的軍隊。

隨後幾年里劉璋幾次出兵征討張魯,均被張魯率領的五斗米道軍打敗。

當曹智把持的東漢政權後,特別是征伐荊州取得勝利時,劉璋積極靠上曹智這顆大樹,想讓曹智幫忙出兵討伐張魯,但曹智一直忙於應付來自北方的戰事和威脅,無暇顧及漢中,遂封張魯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以示安撫,並派官員對兩家進行了一定的勸解。但這兩家積怨頗深,怎么可能化干戈為玉帛。明理都在熱情接待曹智的使臣,暗地里摩拳擦掌要給對手致命一擊。

張魯自此有了正統的身份統治巴、漢之地,張魯也利用這幾年短暫的太平,積極使漢中有了比較安定的局勢,百姓也較其他地方更為豐衣足食。張魯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但張魯這人倒是頗為勤儉質朴,平時布衣葛巾,他自己從不飲酒,倒是有點人民好公仆的意思。

張魯此時為了行宗教之善化,將全身心投入到設立義舍的五斗米道特殊活動中去,以達到收買人心的目的。張魯以極大的愛心和精力、財力置義米義肉供教徒、飢民和行路者往來之用。讓人自由取食。其目的是招引外地流民,讓這些流民加入五斗米道,達到擴大宗教組織的手段。

而義舍的經濟來源大概是托名於「供道」的租米制度,即由道民交納一定數量的米肉諸物,對義米義肉實行限量供應,食者量腹取足,過多則鬼能病之。

張魯的行為和教義活動,在漢中等地贏得了很好的群眾基礎和民心。張魯在樂此不疲布道擴展教徒的同時,野心也開始有所膨脹。張魯甚至想象到了自己依靠這份民心和勢力,將來也能稱王稱霸一番。於是,也就有了,接納劉備入漢中,共商義舉,對付劉璋,甚至對抗曹智的野心。

曹智聽罷張魯的介紹,沉吟半響,才對郭嘉道:「張魯這個人倒也不是十惡不赦,我們刀兵用到一定的份上,倒是也可以爭取一番!」

「嗯!」郭嘉也點頭同意道:「有個張魯一直在漢中,時常威脅著劉璋,才會讓他對我們俯首貼耳!」

「對!哈哈……但那個劉備一定要窮追猛打,我要他全軍覆沒與漢、巴之地……」曹智表情數變的低聲對郭嘉說道。

「是!」

正當曹智與郭嘉的談話行將結束時,突然在院落里觀看大象的群臣,發生了一段爭辯。

也不知是誰討論到了這大象的重量時,有說三四千斤總有,有說頂多一兩千斤。眾說紛紜之際,有點喝多了的許褚提議宰了這頭大象,把整個大象切開了,一塊塊過秤,不就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