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被俘權相(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529 字 2023-01-27

楊元慶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下去,但淵太祚明白楊元慶後面話的意思,因為現在他的兒子蓋蘇文掌握了大權,自己已經沒有什么利用價值了。

「堂堂的大隋楚王,權傾天下的人物,難道還要為五斗米折腰嗎?」淵太祚沉聲道。

楊元慶笑了起來,「這不是五斗米的問題,而是一筆交易,不過我來找淵相國,是想給相國一個機會。」

淵太祚忽然明白楊元慶的意思了,正因為自己失去了政治價值,楊元慶才想用自己換一筆錢財,給新羅是換,給高麗也是換,他是想兩邊討價還價,獲得最大的利益。

淵太祚頓時有些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顫抖著聲音道:「我可以給楚王殿下贖金,換取我的自由。」

楊元慶沉思了半響,緩緩說:「有句話我要說在前面,我把相國交給新羅,其實並不是為了什么錢財,而是為了和新羅結盟,所以你若想自由,就必須付出比新羅結盟還要大的代價,你是高麗權相,應該明白這個政治利益。」

淵太祚默默點頭,「我明白,殿下開價吧!」

楊元慶取出一份文書,放在桌上推給他,「我要三十萬石糧食,如果淵相答應,請在文書上簽字畫押,我會派人把文書送給令郎,一旦糧食送過遼河,我就會把相國放回去,這就是我們的交易。」

隋朝三打高麗,丟下數百萬石糧食和無數軍械物資,這些都成了高麗人的戰利品,高麗有糧食,三十萬石糧食完全拿得出,就算是淵子太祚自己的府庫里,也有足夠的糧食。

淵太祚伸手按住了文書,「殿下是一言九鼎之人,既然說出來,就不應該反悔,就這樣,我們就一言為定……高麗只是簡稱,它實際上叫做高句麗,是扶余國王子創建的一個少數民族國度,祖先是上古時期的古老民族穢貊人。

無論血緣、人種,高句麗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朝鮮半島國家,在語言及習俗方面,高句麗和新羅、百濟都大不相同,有時使臣往來甚至還要用翻譯,

高句麗有自己的語言,但它卻沒有自己的文字,是借用漢字來記錄歷史,實際上無論高句麗、新羅還是百濟,它們的貴族及上層社會,都是以說漢語為榮耀。

高麗的都城是平壤,靠近西海岸的一座大城,位於貝水下游,平壤也是整個半島最大的城池,周長三十里,人口二十余萬,城內駐軍約有三萬人。

高麗本是東北部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度,但經過隋朝三次東征以及半年前的遼東戰役,高麗軍事實力已大大被削弱,兵力也不過十余萬人,主要分布在南面漢江邊境,防御新羅,其次分布在北方遼河以東,防御隋朝。

此時高麗國內部也不平靜,高麗平原王高元於去年病逝,隨即他的兒子高建武登基,稱為榮留王,但高麗的軍政大權卻掌握在莫離支淵太祚的手中。

淵太祚在春天的遼東之戰中被隋軍俘虜,他的兒子淵蓋蘇文迅速接管父親的權力,掌握高麗軍權。

蓋蘇文的老巢並不在平壤,而是在北面鴨淥水畔的國內城,在國內城一帶部署了七萬重兵,另外在漢江北部也部署了五萬重兵,這十二萬大軍都掌握在蓋蘇文手上。

榮留王高建武則住在都城平壤,他手中多少也有一點軍隊,這便是鎮守都城的近三萬軍隊。

正因為平壤是控制在高麗王手中,所以蓋蘇文幾乎不呆在平壤,只每個月來一兩天,處理一些公務,便迅速離開,防止自己被高建武暗害。

連平壤小兒都知道,高麗君相之間有著極深的矛盾。

這天上午,一支從北面來的商隊進入了平壤城,商隊約有兩百余匹馬組成,馬背上托負著大量皮毛。

商人有數十人,比較混雜,他們中有突厥人、契丹人,也有漢人和高麗人,為首商人是一名漢人,年約三十出頭,古銅色皮膚,身材魁梧,身體十分健壯。

他們牽馬進了城,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流往來,格外熱鬧,看得出,平壤是一個商業比較發達的城池。

他們一行人進城後大約走了兩里路,來到一座旅舍前,也就是客棧,高麗人叫做旅舍,飯館和住宿連在一起,占地面積很大,足有十畝地。

為首商人看了一眼旅舍上方掛的牌匾,上面有一個漢字:『雅』,他點點頭,用漢語對眾人道:「各位,就是這里了,今天先休息,明天再賣貨。」

一名伙計奔了出來,他見多識廣,能說幾句漢語,便熱情地招呼眾人道:「小店飯菜便宜,味道又好,住宿也很干凈,幾位遠道客商就住我們小店吧!」

首領點點頭,帶領眾人牽馬走進了這座雅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