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2 / 2)

不僅僅是要在文化上促進西域大大小小的部族融入到大明之中,同時也是要在經濟、文化、思想和風俗上面同化他們,讓他們融入到大明之中。

可以說,這不僅僅是為了大明好,同樣也是為了他們好。

在大明這樣的國度,如果他們始終要保持自己的語言、文字和風俗等等,他們就始終沒有辦法融入大明,遲早也是會生成叛離之心,一旦有機會就會叛離大明。

而到了那個時候,必然就會有戰爭,而戰爭必然會帶來大量的傷亡,對於一些小的部族來說,甚至於可能會帶來滅亡。

所以這也是為了他們好,為了大明好,融入到大明主體之中,形成一體,自然就可以跟隨大明一直傳承、綿延下去。

「想要做到這一點,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即便是我們大明兩京十三省,雖然大家都用漢字,可是在語言上面,我們也是很難做到統一,北方還好一些,大家講的話差不多,但是在南方,那可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通俗啊。」

李東陽想了想也是微微搖頭說道。

統一使用漢字,這並不難,現在大明就在做,在西域這邊都強制要求各個部族的小孩子上學,南洋地區也是,長期堅持下去,必然是可以做到統一使用漢字的。

可是語言上面就比較難了,推行大明官話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大明南方這邊各個地方的語言差異就非常大,更別說要在整個大明推廣了。

「確實是一件很難做的事情,也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做到的,需要的是長期持之以恆的去做,去推廣。」

「但我們現在去做,去推廣,我們就可以早一日實行這個目標,試想一下,當大明各個地方的人都會將大明官話的時候,彼此之間的往來、交流就更加的方便,也就不容易滋生地方性的分裂勢力。」

劉晉也是直點頭說道,這一點即便是後世也還沒有說完全就已經做到了。

「嗯~」

弘治皇帝等人也是微微點頭,語言確實是一個難題,每次科舉考試,盡管大家寫的都是漢字,彼此都能夠看得懂,可是聊天的時候,彼此之間就很難聽懂對方的話,以至於很多新科進士都要先去培訓一番,學一學如何將大明官話,這樣向天子匯報工作的時候,天子才能夠聽得懂。

因為彼此之間語言的巨大差距,以至於在古代出現了很有趣的一個現象,彼此說話對方都聽不懂,那就干脆用寫字來代替,這叫字聊……

當然了,讀書人才能夠寫字來聊天,你要是沒有讀過書,這出一次遠門就難了,你說的話別人聽不懂,也聽不懂其他人的話,只能夠靠手勢來交流,這就是為什么古代人都不太出遠門的一個原因之一了。

同樣這也是古代很容易滋生分裂勢力的一個原因。

比如古代征兵的時候,往往都是同一個地方人集中在一起建立一個什么、什么軍的,川軍、湘軍、青州兵、冀州兵等等之類的。

而統領這些的肯定也是當地人,朝廷實力強還好一些,朝廷一旦實力弱了,這些統兵的將領很容易就成為了一方土皇帝,形成割據和分裂勢力。

為什么就不能像後世一樣將各個地方的兵源打亂來呢?

因為彼此之間的語言都不通,當兵的基本上又都是沒有文化的人,彼此之間很難交流,軍令都做不到統一,還怎么打仗?

所以古代,在征兵的時候都是在一個地方征兵,形成一個個很有地方性特色的軍隊。

還有這朝廷派遣到各個地方的官員,因為都是異地任用,所以很多時候這官員到了地方,根本就聽不懂這個地方的人說的話,於是就會需要依靠師爺、縣丞之類的來輔助。

而往往這些師爺、縣丞都是本地人,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幫忙翻譯,翻一下當地人所說的話。

皇權不下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語言不通,你派遣過去的官員到了地方還是要依靠當地人,皇權下不下鄉都沒有什么意義了。

後世就有人研究過了,為什么華夏明明各個地方講的話都不同,歷史上經歷了無數次的分裂,但最終又可以統一在一起。

其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使用了統一的漢字,而歐洲地方不大,可是卻偏偏分裂成了很多的國家,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使用的拉丁字母僅僅只有二十幾個,每一個地方長期以來根據各自的發言等等,自然而然就慢慢的形成了各自的語言、文字、發音等等,也就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國家。

而不會像華夏這邊一樣,一直以來盡管有過分裂,但是最終又統一在一起,文字統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語言的不統一,又很容易造成分裂。